逻辑学(第3版)(21世纪哲学系列教材)(附10套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与解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逻辑学(第3版)(21世纪哲学系列教材)(附10套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与解析)
|
ISBN: | 978-7-300-18616-0 |
条码: | |
作者: |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逻辑学教研室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3-1 |
开本: | 0 |
定价: |
¥48.00
折扣价:¥43.20
折扣:0.90
节省了4.8元
|
字数: |
379千字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186160 |
每包册数: |
9
|
出版日期: |
2014-04-01 |
|
内容简介: |
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逻辑学教研室集体编写同名教材的第3版,可继续用作高等教育逻辑学课程教材。本书内容 涵盖逻辑学基础知识各主要分支,有形式逻辑,也有非形式逻辑;有传统逻辑,也有现代逻辑;有对逻辑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系统讲授,也包括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的大 量素材。全书除各章所附练习题外,另附10套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与解析。
|
作者简介: |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逻辑学教研室。
|
章节目录: |
及匯嫗偖胎
及匯准貸辞僥議斤?
匯、貸辞僥頁冩梢房略侘塀式凪号舵議親僥
屈、房略侘塀議号舵來
及屈准房略、囂冱才貸辞
匯、房略、囂冱才貸辞
屈、徭隼囂冱才憲催囂冱
眉、勧由貸辞才?旗貸辞
及眉准貸辞僥議來嵎才恬喘
匯、貸辞僥議來嵎
屈、貸辞僥議恬喘
膳楼籾
及屈嫗古廷
及匯准坪梱才翌决
匯、郡啌斤?云嵎奉來議房略侘塀
屈、坪梱才翌决
及屈准古廷議嶽窃
匯、噸演古廷、汽鏡古廷才腎古廷
屈、糞悶古廷才奉來古廷
眉、鹿栽古廷才掲鹿栽古廷
及眉准古廷議購狼
匯、?否購狼
屈、音?否購狼
及膨准古廷議協吶
匯、古廷蛎峰式凪如輝來
屈、協吶議潤更才圭隈
眉、協吶議号夸
膨、囂簡協吶
及励准古廷議皿蛍
匯、皿蛍議潤更
屈、皿蛍号夸
眉、皿蛍才蛍盾
及鎗准古凄才?崙
匯、坪梱嚥翌决議郡延購狼
屈、?崙
眉、古凄
膳楼籾
及眉嫗凋籾貸辞
及匯准鹸栽凋籾
匯、登僅、囂鞘才凋籾
屈、圻徨凋籾才鹸栽凋籾
眉、叱嶽児云議鹸栽凋籾
膨、匯違鹸栽凋籾式凪寔峙侘塀
及屈准凋籾容尖
匯、容尖古峰
屈、叱嶽児云議凋籾容尖
眉、匯違凋籾容尖式凪登協
膳楼籾
及膨嫗簡?貸辞
及匯准岷冱凋籾
匯、岷冱凋籾議協吶才潤更
屈、岷冱凋籾議嶽窃
眉、徭隼囂冱嶄岷冱凋籾議号袈晒
膨、岷冱凋籾嶄簡?議巓决來
励、麼、僚??揖議膨嶽岷冱凋籾寂議寔邪購狼
及屈准岷俊容尖
匯、斤輝購狼岷俊容尖
屈、凋籾延侘岷俊容尖
及眉准岷冱眉粁胎
匯、岷冱眉粁胎議協吶才潤更
屈、岷冱眉粁胎議巷尖
眉、岷冱眉粁胎議号夸
膨、岷冱眉粁胎議鯉嚥塀
励、岷冱眉粁胎議福待塀
膳楼籾
及励嫗僚簡貸辞
及匯准圻徨凋籾議坪何潤更
匯、僚簡貸辞議吭吶
屈、僚簡才倖悶簡
眉、楚簡
膨、凋籾侘塀式凪盾瞥
及屈准徭隼囂冱議僚簡燕器塀
匯、岷冱凋籾議燕器塀
屈、嶷京楚晒塀
眉、楚晒塀議鹸栽
膨、楚晒容尖塀
及眉准楚晒容尖
及膨准屈圷購狼議飛孤來嵎
匯、購狼議來嵎?奉來議奉來
屈、屈圷購狼議飛孤來嵎
膳楼籾
及鎗嫗貸辞児云号舵
及匯准揖匯舵
匯、焚担頁揖匯舵
屈、揖匯舵議勣箔才離郡揖匯舵議貸辞危列
及屈准狸芹舵
匯、凋籾議狸芹才郡斤
屈、焚担頁狸芹舵
眉、狸芹舵議勣箔才離郡狸芹舵議貸辞危列
膨、磽胎
及眉准電嶄舵
匯、焚担頁電嶄舵
屈、電嶄舵議勣箔才離郡電嶄舵議貸辞危列
眉、狸芹舵才電嶄舵議曝艶
及膨准割怎尖喇舵
匯、焚担頁割怎尖喇舵
屈、割怎尖喇舵議勣箔才離郡割怎尖喇舵議貸辞危列
膳楼籾
及鈍嫗庁蓑貸辞
及匯准古峰
匯、庁蓑嚥庁蓑貸辞
屈、庁蓑議嶽窃
眉、庁蓑凋籾式凪蒙來
膨、庁蓑凋籾侘塀
励、庁蓑貸辞議袈律
及屈准庁蓑凋籾式凪容尖
匯、児云庁蓑凋籾式凪憲催晒
屈、鹸栽庁蓑凋籾才京崔庁蓑凋籾
眉、児云庁蓑凋籾岻寂議斤輝購狼
膨、児云庁蓑凋籾容尖
励、鹸栽庁蓑凋籾容尖才京崔庁蓑凋籾容尖
鎗、岷冱庁蓑凋籾
鈍、減岷冱庁蓑容尖嚥減鹸栽庁蓑容尖
伊、庁蓑凋籾議寔峙訳周
湘、庁蓑眉粁胎
及眉准祇吶凋籾式凪容尖
匯、祇吶庁蓑貸辞嚥児云祇吶凋籾
屈、鹸栽祇吶凋籾式凪憲催晒
眉、児云祇吶凋籾容尖
膨、鹸栽祇吶凋籾容尖
励、祇吶凋籾議寔峙訳周
膳楼籾
及伊嫗拷追貸辞
及匯准古峰
匯、拷追容尖才圭隈
屈、拷追嚥處呰議購狼
眉、硬灸拷追貸辞
膨、?旗拷追貸辞
励、拷追磽胎
及屈准辺鹿才屁尖将刮可創議圭隈
匯、辺鹿将刮可創議圭隈
屈、屁尖将刮可創議圭隈
及眉准拷追容尖?匯?
匯、頼畠拷追容尖
屈、音頼畠拷追容尖
及膨准箔咀惚励隈
匯、箔揖隈
屈、箔呟隈
眉、箔揖箔呟旺喘隈
膨、慌延隈
励、複噫隈
及励准箔古楕議圭隈
匯、箔兜兵古楕議圭隈
屈、古楕處麻
及鎗准拷追容尖?屈?
匯、古楕容尖
屈、由柴容尖
眉、窃曳容尖
膨、翻咀容尖
励、邪傍處呰容尖
膳楼籾
及湘嫗屬苧嚥郡乙
及匯准屬苧議古峰
匯、屬苧式凪潤更
屈、屬苧才容尖
及屈准屬苧議嶽窃
匯、處呰屬苧才拷追屬苧
屈、岷俊屬苧才寂俊屬苧
及眉准屬苧議号夸
匯、購噐胎籾議号夸
屈、購噐胎象議号夸
眉、購噐屬苧圭塀議号夸
及膨准郡乙
及励准掲侘塀胎屬
匯、侘塀容尖嚥掲侘塀容尖
屈、掲侘塀胎屬議潤更蛍裂
眉、掲侘塀胎屬得勺
及鎗准侘塀晒圭隈
匯、巷尖晒才侘塀晒
屈、侘塀晒議児云古廷
眉、侘塀狼由議匯倖糞箭?凋籾處麻P
膳楼籾
及噴嫗喋列
及匯准伉尖?購侏喋列
匯、盆幗膿薦議喋列
屈、盆幗繁附議喋列
眉、盆幗涙岑議喋列
膨、盆幗鮮瀦議喋列
励、盆幗巉繁議喋列
鎗、盆幗幡璃議喋列
及屈准囂冱灘吶侏議喋列
匯、犠課繁議喋列
屈、鹸墫諒囂議喋列
及眉准胎象音怎議喋列
匯、蒙箭議喋列
屈、蒙箭古凄議喋列
眉、劔云湊富議喋列
膨、峠譲方議喋列
励、方象音辛曳議喋列
鎗、仰予議喋列
鈍、膿簡近尖議喋列
膳楼籾
忝栽膳楼籾
忝栽膳楼籾基宛
歌深猟?
|
精彩片段: |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逻辑学的对象
一、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逻辑学属于思维科学。思维科学揭示思维的本质和规律,是一个学科群体,包括心理学、脑神经生理学、哲学认识论、人工智能等,各自从不同角度研究思维的本质及其规律。逻辑学把思维形式作为特殊的研究对象。
思维有其内容,也有其形式。什么是思维形式?思维形式是思维内容的存在和联系方式,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种要素构成。逻辑常项是思维形式中的不变成分,决定思维的逻辑内容。逻辑变项是思维形式中的可变成分,承载思维的具体内容。如以下语句:(1)所有杨树是落叶乔木。
(2)所有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
(3)所有商品是劳动产品。这里,句(1)有关植物,句(2)有关动物,句(3)有关经济,虽各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有共同的形式,其公式是:所有S是P其中“所有……是……”是逻辑常项,“S”、“P”是逻辑变项。这里,“S”、“P”这种逻辑变项,叫词项变项,可以用不同的具体词项代入,表达不同的思维具体内容。又如以下语句:(1)如果水温在一个大气压下为0℃,那么就会结冰。
(2)如果某甲作案,那么他有作案动机。
(3)如果过度砍伐森林,那么会破坏生态平衡。这里各句有共同的形式,其公式是:如果p,那么q其中“如果……那么……”是逻辑常项,“p”、“q”是逻辑变项。这里,“p”、“q”这种逻辑变项,叫命题变项,可以用不同的具体命题代入,表达不同的思维具体内容。
思维形式是撇开思维具体内容的逻辑抽象。这种逻辑抽象的意义在于:思维形式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人要通过思维获得正确认识,必须遵循这种逻辑规律,否则将导致思维混乱和认识错误。
二、思维形式的规律性
思维形式不表达具体思维内容,因而没有真假。用具体词项或命题,代入思维形式中的逻辑变项,这种思维形式就被赋予了具体内容,就有了真假。不同的代入,思维形式就被赋予了不同的内容,可以有不同的真假情况。
思维形式的规律性在于:有一类思维形式,在任意代入下,都表达真实的思想内容,这类思维形式称为逻辑规律。如“所有S是S”、“p或者非p”等。另一类思维形式,在任意代入下,都表达虚假的思想内容,这类思维形式称为逻辑矛盾。如“有S不是S”、“p并且非p”等。
还有一类思维形式,在有的代入下,表达真实的思想内容;在有的代入下,表达虚假的思想内容。如“所有S是P”、“如果p,则q”等。逻辑学运用逻辑规律,排除逻辑矛盾,使人的思维具有形式上的正确性,即合乎逻辑。
逻辑学的主题,是判定推理的有效性,回答什么样的推理是正确的,什么样的推理是错误的。一个正确的演绎推理的形式是一个逻辑规律。
第二节思维、语言和逻辑
一、思维、语言和逻辑
思维是人类认识的理性阶段,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思维以抽象概括的形式反映世界。思维是人脑的机能。思维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思维要使自己成为科学研究对象,必须物化,取得直接现实性。
在思维与思维科学包括逻辑学之间,有一个物化的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媒介,即语言。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无论是有形语言,还是有声语言,都是看得见或听得到的物质存在。逻辑学透过语言形式的分析,探讨思维的形式。
与逻辑学的研究相关,语言有其层次性。作为逻辑学研究对象的语言和作为逻辑学研究工具的语言,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前者叫对象语言,后者叫工具语言(元语言)。这跟语言学的现象类似,中国人学英语,对象语言是英语,工具语言是汉语。中国人学汉语,对象语言和工具语言(元语言)都是汉语。
二、自然语言和符号语言
语言是符号系统,有三个要素。语言的第一个要素是基本符号。如英语的基本符号是26个英文字母,加上若干标点符号。汉语的基本符号是汉字库,加上若干标点符号。基本符号是语言的基本材料,没有基本符号就没有语言。
语言的第二个要素是语形规则。语形规则规定,什么样的基本符号串是合式的,即被确认为是本语言中的词、词组或语句(项或公式),什么样的基本符号串不是合式的。如根据英语的语形规则,“good”是一个词,“oogd”则不是。“The book is good”是一个语句,“good The is book”则不是。没有语形规则,基本符号就不能构成合式的词或语句。
语言的第三个要素是语义规则。语义规则是对语言中合式的词、词组或语句的解释,即对语言符号赋予意义。如根据英语的语义规则,“good”的涵义是“好”,“The book is good”的涵义是“这本书好”。没有语义规则,语言就不能表达可理解的意义和内容。
语言可分为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自然语言是人类表达日常思维的语言。汉语、英语、日语等都是自然语言。自然语言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约定俗成的。自然语言通常有歧义。同一个语词或语句,往往可以表达不同的语义。使自然语言产生歧义的各种因素,统称为语境。与语法、语义不同,语境不是语言的构成要素,而是理解自然语言的背景要素。语境与语言的使用者有关,也称为语用。
人工语言是人类为进行相关的科学研究,通过严格定义的方式,而专门设立的语言。数学语言是一种典型的人工语言。逻辑学所运用的人工语言,称为符号语言。符号语言区别于自然语言的重要特征是:前者排除歧义。形式语言是一种高度抽象、严格定义的符号语言。用形式语言构造的逻辑系统,称为形式系统。
三、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
逻辑学经历了从传统逻辑到现代逻辑的发展过程。在古代印度和中国,曾经产生过类似西方传统逻辑的因明和名辩,但都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西方传统逻辑,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首创,经由中世纪和近代,到19世纪中叶数理逻辑产生以前,得到充分发展。西方逻辑学,跟主要渊源于西方的“数理化天地生”等各类基础学科一样,是奠定全人类科学知识大厦的基础。“数理化天地生”是对“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生命科学”六类基础学科的简称。
逻辑学具有跟“数理化天地生”等基础学科同类的科学性质,充分发展了的西方逻辑学,是对全人类都适用的共同学科知识。西方传统逻辑学的主要内容,是概念论、词项逻辑(三段论)、古典命题逻辑和古典归纳逻辑。
现代逻辑指数理逻辑,也叫符号逻辑。通常理解的数理逻辑,包括一阶逻辑、模型论、公理集合论、递归论和证明论。广义的数理逻辑,包括高阶逻辑、各种非经典逻辑、现代归纳逻辑等。数理逻辑的发展有两个源泉:一是作为思维科学,来源于日常思维命题形式和推理规则精确研究的推动;二是作为数学科学,来源于对数学基础的研究。
作为思维科学,现代逻辑与传统逻辑在研究对象上没有实质区别。数理逻辑和传统逻辑的区别,不在于对象语言。过去、现在和将来,自然语言都是人类思维的基本存在形式和表达方式。传统逻辑的对象语言,主要是自然语言。作为思维科学的数理逻辑,其对象语言,不管有多少技术性的中间环节,最终主要是自然语言。
数理逻辑和传统逻辑的区别,在于工具语言的不同。传统逻辑以自然语言作为主要的工具语言。数理逻辑的工具语言,主要是符号语言。以是否使用形式语言和形式化方法,数理逻辑又分为形式化的与非形式化的两部分。
数理逻辑的基础部分是一阶逻辑,这是现代逻辑与传统逻辑关系最密切的部分。一阶逻辑,也叫一阶谓词逻辑,或狭义谓词逻辑,是传统逻辑的直接发展,是传统逻辑的精确化、严格化和完善化。由于使用符号语言,一阶逻辑比传统逻辑具备更精确、有效的分析表述工具,从而大大发展了传统逻辑对于命题和词项推理的研究,建立了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的精确完备体系。
形式化的一阶逻辑,建立演算系统(形式系统),从而对一阶逻辑系统做整体研究,揭示并证明其一系列的元性质,如可靠性、完全性等,标志数理逻辑发展到成熟阶段。本书以传统逻辑为基础,吸收数理逻辑(主要是一阶逻辑)的部分内容。
汉语中“逻辑”一词,是英文logic的音译,导源于希腊文logos(逻各斯),原意是思想、言词、理性、规律等。汉语中“逻辑”一词,首见于20世纪初严复的译著严复译:《穆勒名学》,2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后经章士钊等中国近代学者群体的提倡,汉语“逻辑”译名遂逐渐普及。
“逻辑”是个多义词。其涵义主要是:第一,事物的规律。如说“生活的逻辑”、“历史的逻辑”等。第二,某种理论观点。如说“强盗的逻辑”等。第三,思维规律。如说“作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写文章要讲究逻辑”、“演说有逻辑力量”等。第四,逻辑学。如说“要学点语法、修辞和逻辑”、“普及逻辑知识”、“提高逻辑修养”等。本书书名中的“逻辑”,取第四种意义。
日本学者用汉字把logic意译为“论理学”,“论理”指议论、论证的条理,至今沿用。孙中山先生把logic意译为“理则学”,他解释“理则”指“思想之门径”、“诸学之规则”,部分海外学者至今沿用。现代中国统称为“逻辑学”,简称“逻辑”。
第三节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
一、逻辑学的性质
1.基础性
逻辑学具有基础性地位,是一切知识学科的基础。人类的一切思维活动和知识领域,都要应用逻辑。一切科学都是应用逻辑,因为一切科学都应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思维形式,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规律和方法的科学。世界各国,历来有把逻辑学列为学校的文化基础课而加以研修的传统。逻辑学的基础性地位,得到世界各国和地区学者的普遍认同。否认逻辑学基础性地位的观点,是十分错误的,其错误性质,如同否认“数理化天地生”等学科的基础性地位。
2.工具性
逻辑学是人类正确思维和有效交际的普遍工具。人类的一切思维认识。表达交际,都毫无例外地要借助于逻辑,以逻辑为必要工具。自逻辑产生之日起,它理所当然地被作为工具性的知识。亚里士多德的逻辑论文,被其后继者编为《工具论》一书,是把逻辑视为思维认识和议论交际的工具。英国近代著名哲学家培根的逻辑著作,取名为《新工具》(拉丁文Novum Organum,英文New Method),是把逻辑看作探索与发现真理的工具。
3.人类性
逻辑有全人类性,没有民族性和地区性。逻辑学是全人类普遍适用的知识学科,不为某个民族地区所专有。世界上不同的民族地区,语言千差万别,但依据同一个逻辑。逻辑是全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不以任何民族地区的语言、思想、文化的特殊性为转移。
逻辑在中国古代叫名辩,即研究语言表达和辩论技巧的学问。在印度古代叫因明,即研究推理论证的学问。逻辑在中国、印度和西方历史上,都有源远流长的研讨传播史,这一事实确凿地证明,逻辑是具有全人类性的基础学科。
世界上各民族地区语言的不同,以及其他可想象的各种差别,都丝毫不影响全人类都应用本质相同的逻辑学,犹如全人类都应用本质相同的“数理化天地生”基础学科一样。有人否认逻辑学的普遍性和全人类性,认为全人类没有共同的逻辑,“不同民族有不同的逻辑”,中华民族可以自外于全人类文明的康庄大道,而具有“本质不同的特殊逻辑”,这种荒谬褊狭的“民族逻辑观”,是违背全人类文化史和科学史基本事实的不经之谈。
二、逻辑学的作用
逻辑形式与规律的知识,从人类思维表达实际中概括出来,反过来约束规范人们的认识交际活动。逻辑是全人类认识交际的必要工具,是探求真理、驳斥谬误的方法。获取新知,科学预见,各种工作,日常生活,都要借助逻辑。
说话写文章和交流思想,都渗透逻辑,体现逻辑素养的高低。逻辑有助于表达的准确性和交际的有效性。培根说:“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培根:《培根论说文集》,180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谬误和诡辩的言词,有悖于事实与真理,歪曲地运用逻辑。全面精准地研修逻辑,有助于正确地认识世界,有效地交流交际,善于识别和驳斥诡辩,避免思维表达中的谬误。逻辑与人相伴,不可须臾脱离。
练习题
一、简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2.什么是思维形式?什么是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
3.什么是对思维形式的代入?
4.什么是逻辑规律?
5.什么是逻辑矛盾?
6.什么是思维形式的规律?
7.逻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8.语言、思维和逻辑学的关系是什么?
9.语言有哪些构成要素?
10.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的区别是什么?
二、在下列命题或推理中,哪些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用公式表示出来。
1.一切真知都是来源于实践的。
2.一切鸟都是卵生的,一切蝙蝠都不是卵生的,所以一切蝙蝠都不是鸟。
3.只有水量合适,水稻才能丰收。
4.胜者或因其强,或因其指挥无误。
5.一切交通事故都是违章造成的。
6.如果被告已经死亡,就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现在被告已经死了,所以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
7.一切偶数都能被2整除,一切奇数都不能被2整除,所以一切奇数都不是偶数。
8.只有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现代化才能实现。
9.如果溶液是酸性的,就能使试纸变红,这瓶溶液是酸性的,所以它能使试纸变红。
三、选择题(选择一个或多个恰当选项作为答案)。
1.如果两个思想的表达具有相同的思维形式结构,则()。
A.它们表达相同的思维内容
B.它们具有相同的自然语言表达
C.它们具有相同的逻辑常项
D.它们具有相同的真假值
E.它们具有不同的逻辑变项
2.“要么p,要么q”与“或者p,或者q”这两个命题形式,它们含有()。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E.相同的语言表达形式
3.下列命题具有相同逻辑形式的有()。
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B.如果你有空,请立即回信
C.要是寒潮到来,气温就会下降
D.理论一旦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力量
E.只有讲究科学方法,才能取得好成绩
4.指出下列命题中,哪些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
A.有些花是红的
B.只有年满18岁,才有选举权
C.他是医生,并且是劳动模范
D.只要甲来,乙就来
E.只有发烧,才患肺炎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