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图书分类 -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自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版别索引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中国地区税收差异研究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相关类别图书
作 者:黄夏岚 著
出版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用 途:
中 图:
专 业:
制 品:图书
读 者:
最新可供书目

战争与文明:从路易十四到拿破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一本书读懂30部管理学经典

清华大学出版社


算法传播十讲

苏州大学出版社


人文职场英语(第2版)学生用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数字时代的银龄行动——亚太地区老年人数字素养与技能现状调研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书名: 中国地区税收差异研究
ISBN:978-7-5663-1970-8 条码:
作者: 黄夏岚 著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49.00  折扣价:¥46.55
折扣:0.95 节省了2.45元
字数: 135千字
出版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8-10-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相关评论

内容简介:
前言



  中国经济就像快速行驶的列车,在经过了近3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走到了一个关键的阶段。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如城乡和地区间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地区之间的市场分割,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的公平缺失等等。其中,城乡和地区间收入差距伴随着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推进而持续扩大是本书关注问题的起点。市场经济的转轨首先发生在东南沿海,出口和投资的快速增长也从这里发端,而中西部的发展则一直相对滞后,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差异却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

  中国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与资源要素的分布、历史地理条件等诸多因素有关,但国家发展战略、制度安排和政策的影响更不容忽视。改革初期,国家在“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以效率为先,东部沿海地区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经济实现了快速的腾飞。经济政策也在这种非均衡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倾向性地给予了东部。首先就是对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开始凸显,中国开始对区域发展战略进行调整,逐步形成了由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和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战略构成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在区域发展总战略的指导下,政府制定并执行了各项具体政策措施来试图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其中,政府在财税体制、制度和政策上的安排对区域不平衡的影响开始成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税收是政府收入的主要部分,是政府提供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环保等公共服务的主要资金来源。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加速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对政府公共支出的需求更大。同时,在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下,那些需要更多公共物品的地区在筹集税收上却面临着更大的困难。为此,从税收视角出发,对中国地区税收差异进行观察和分析就成为本书的目标。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搭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制度框架。分税制带来的集权效应引起了地方政府行为的一系列变化。尽管从财税体制上看,转移支付制度不可或缺地成为中国这样的不平衡大国财政的选择,但税收体系本身缺乏平衡地区经济的制度安排导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①相互间出现税收竞争等,有碍于当下产业结构的跨省重组和国内市场的统一。

  税收来源于经济,又会对经济产生影响,在现行税收体系与地区经济不平衡的相互作用下,税收的地区差异性是我们研究的事实基础。

  为此,本书以地区税收差异问题为核心展开研究,第一章是引言,第二章是对地区税收的税负水平和税种结构的统计分析,第三章是对地区税种结构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第四章从税收能力和税收努力的角度探讨地区税负水平差异的原因,第五章则以增值税为例,从增值税的制度出发分析税收收入在地区间的差异,探讨了增值税在地区间横向转移的现象,第六章是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书第二章从税负水平和税种结构的统计数据出发,分析了地区税收差异的事实。我国地区间存在较大的税负水平差异,在属当地征管税收层面上的税负水平表现出更大的差异。通过比对地区税负水平和人均GDP水平发现,部分省级地区承担了和其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的税负水平。税负水平呈现出的区域性与中国经济的区域性大致对应,税负水平和经济的区域差距都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变异系数显示出的经济水平地区差异性比税负水平地区差异性更大。地区间还存在明显的税种结构差异。全国平均水平上,间接税仍然是主体税种。地区税负基尼系数按税种分解展示出税负差异的税种构成。我们发现不同税种对税负的地区差异贡献各有不同:增值税税负的区域不平衡性小,对地区税负差异是抑制的,营业税和消费税能促进地区税负差异但贡献小,以所得税为代表的直接税对地区税负差异影响作用呈增大的趋势,企业所得税的地区差异性对总体差异性的促成很大,未来朝直接税占比进一步扩大发展的税制结构会扩大地区税负的差异性。

  第三章从实证分析角度探讨了地区税收差异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这是税收差异带来影响的重要方面。本章借用人力资本经济增长模型分析税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我们发现从税种结构的全国平均增长效应来看,增值税占比对经济增长的效应是显著为负且最大;营业税和消费税次之;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比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在本模型中不显著。通过检验各税种占比对人力和实物资本投资的影响我们发现,几大主要税种对实物资本投资都有显著的负效应,但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效应有较大不同,消费税和企业所得税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增长是负作用的,而个税的征收会增加人们的人力资本投资。通过省级层面分地区样本回归得到的结果发现,增值税和消费税的负效应在中部地区最大,营业税的负效应在西部地区最大,个人所得税在中西部地区的负效应显著且大于全国平均水平。

  第四章从税收能力和税收努力的角度探讨了税收地区差异产生的原因。本章通过使用1996~2009的省级地区面板数据,利用回归方法分离出地方的税收能力和税收努力,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地区间的比较。从中发现的东部发达和沿海省级地区的税收努力程度相对较低的事实是对这些地区的地方政府一定程度上有意操纵其税收努力水平的验证。地方虽然没有税权,但地方政府还有可利用的手段,例如通过其他方式给予实质性税收减免。另一方面西部地区的税收努力水平较高,可能与这些区域地方政府财政紧张有一定的关系。所得税分配的改革应对了地方政府征税努力的显著提升,税收努力水平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各地区的税收努力在近年来良好的税收增长情势下有所下降。

  第五章则是以增值税这一重要税种为例,从增值税的制度角度探讨地区间这类税种收入差异的原因。由于增值税按现行生产地原则在地区间分配,这与受益负担一致的消费地原则相比,就出现了增值税收入的地区间横向转移。通过对建立在增值税征收模式基础上的理论模型的分析我们发现,各地方所占商品的生产流通增值税环节以及这些环节的增值率和商品的地方销售占全国的比例是影响两种分配方式下地方实际获得税收收入差异的因素,一方面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会影响增值率,另一方面产业集中地区常常是这种税收转移的获利者,当前的分配方式倾向于使税收向生产地、尤其是高增值率产业的聚集地转移。本章采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指标重新分配地区间的增值税,衡量出增值税地区间横向转移的方向和规模。

  第六章在总结了前文分析的结论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建议包括:其一,在税制设计上安排地区间收入分配的协调措施;其二,为均衡发展地区经济,税收政策的倾斜转向要考虑发展中西部和振兴东北等的实际情况;其三,在合理评价地方税收能力和税收努力的基础之上建立转移支付制度,来发挥均等化财政的作用;其四,按“受益原则”改革现有的增值税地区间分配方法等。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多位老师及学友的指导、支持和帮助。特别致谢我的博士生导师刘怡教授以及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诸多老师、同学。感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特别是财税系老师同事的鼓励支持,感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的主任、编辑等对书籍出版做出的努力。

  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本书存在的不足之处,欢迎专家、老师和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前言



  中国经济就像快速行驶的列车,在经过了近3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走到了一个关键的阶段。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如城乡和地区间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地区之间的市场分割,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的公平缺失等等。其中,城乡和地区间收入差距伴随着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推进而持续扩大是本书关注问题的起点。市场经济的转轨首先发生在东南沿海,出口和投资的快速增长也从这里发端,而中西部的发展则一直相对滞后,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差异却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

  中国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与资源要素的分布、历史地理条件等诸多因素有关,但国家发展战略、制度安排和政策的影响更不容忽视。改革初期,国家在“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以效率为先,东部沿海地区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经济实现了快速的腾飞。经济政策也在这种非均衡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倾向性地给予了东部。首先就是对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开始凸显,中国开始对区域发展战略进行调整,逐步形成了由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和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战略构成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在区域发展总战略的指导下,政府制定并执行了各项具体政策措施来试图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其中,政府在财税体制、制度和政策上的安排对区域不平衡的影响开始成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税收是政府收入的主要部分,是政府提供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环保等公共服务的主要资金来源。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加速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对政府公共支出的需求更大。同时,在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下,那些需要更多公共物品的地区在筹集税收上却面临着更大的困难。为此,从税收视角出发,对中国地区税收差异进行观察和分析就成为本书的目标。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搭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制度框架。分税制带来的集权效应引起了地方政府行为的一系列变化。尽管从财税体制上看,转移支付制度不可或缺地成为中国这样的不平衡大国财政的选择,但税收体系本身缺乏平衡地区经济的制度安排导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①相互间出现税收竞争等,有碍于当下产业结构的跨省重组和国内市场的统一。

  税收来源于经济,又会对经济产生影响,在现行税收体系与地区经济不平衡的相互作用下,税收的地区差异性是我们研究的事实基础。

  为此,本书以地区税收差异问题为核心展开研究,第一章是引言,第二章是对地区税收的税负水平和税种结构的统计分析,第三章是对地区税种结构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第四章从税收能力和税收努力的角度探讨地区税负水平差异的原因,第五章则以增值税为例,从增值税的制度出发分析税收收入在地区间的差异,探讨了增值税在地区间横向转移的现象,第六章是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书第二章从税负水平和税种结构的统计数据出发,分析了地区税收差异的事实。我国地区间存在较大的税负水平差异,在属当地征管税收层面上的税负水平表现出更大的差异。通过比对地区税负水平和人均GDP水平发现,部分省级地区承担了和其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的税负水平。税负水平呈现出的区域性与中国经济的区域性大致对应,税负水平和经济的区域差距都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变异系数显示出的经济水平地区差异性比税负水平地区差异性更大。地区间还存在明显的税种结构差异。全国平均水平上,间接税仍然是主体税种。地区税负基尼系数按税种分解展示出税负差异的税种构成。我们发现不同税种对税负的地区差异贡献各有不同:增值税税负的区域不平衡性小,对地区税负差异是抑制的,营业税和消费税能促进地区税负差异但贡献小,以所得税为代表的直接税对地区税负差异影响作用呈增大的趋势,企业所得税的地区差异性对总体差异性的促成很大,未来朝直接税占比进一步扩大发展的税制结构会扩大地区税负的差异性。

  第三章从实证分析角度探讨了地区税收差异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这是税收差异带来影响的重要方面。本章借用人力资本经济增长模型分析税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我们发现从税种结构的全国平均增长效应来看,增值税占比对经济增长的效应是显著为负且最大;营业税和消费税次之;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比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在本模型中不显著。通过检验各税种占比对人力和实物资本投资的影响我们发现,几大主要税种对实物资本投资都有显著的负效应,但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效应有较大不同,消费税和企业所得税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增长是负作用的,而个税的征收会增加人们的人力资本投资。通过省级层面分地区样本回归得到的结果发现,增值税和消费税的负效应在中部地区最大,营业税的负效应在西部地区最大,个人所得税在中西部地区的负效应显著且大于全国平均水平。

  第四章从税收能力和税收努力的角度探讨了税收地区差异产生的原因。本章通过使用1996~2009的省级地区面板数据,利用回归方法分离出地方的税收能力和税收努力,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地区间的比较。从中发现的东部发达和沿海省级地区的税收努力程度相对较低的事实是对这些地区的地方政府一定程度上有意操纵其税收努力水平的验证。地方虽然没有税权,但地方政府还有可利用的手段,例如通过其他方式给予实质性税收减免。另一方面西部地区的税收努力水平较高,可能与这些区域地方政府财政紧张有一定的关系。所得税分配的改革应对了地方政府征税努力的显著提升,税收努力水平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各地区的税收努力在近年来良好的税收增长情势下有所下降。

  第五章则是以增值税这一重要税种为例,从增值税的制度角度探讨地区间这类税种收入差异的原因。由于增值税按现行生产地原则在地区间分配,这与受益负担一致的消费地原则相比,就出现了增值税收入的地区间横向转移。通过对建立在增值税征收模式基础上的理论模型的分析我们发现,各地方所占商品的生产流通增值税环节以及这些环节的增值率和商品的地方销售占全国的比例是影响两种分配方式下地方实际获得税收收入差异的因素,一方面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会影响增值率,另一方面产业集中地区常常是这种税收转移的获利者,当前的分配方式倾向于使税收向生产地、尤其是高增值率产业的聚集地转移。本章采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指标重新分配地区间的增值税,衡量出增值税地区间横向转移的方向和规模。

  第六章在总结了前文分析的结论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建议包括:其一,在税制设计上安排地区间收入分配的协调措施;其二,为均衡发展地区经济,税收政策的倾斜转向要考虑发展中西部和振兴东北等的实际情况;其三,在合理评价地方税收能力和税收努力的基础之上建立转移支付制度,来发挥均等化财政的作用;其四,按“受益原则”改革现有的增值税地区间分配方法等。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多位老师及学友的指导、支持和帮助。特别致谢我的博士生导师刘怡教授以及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诸多老师、同学。感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特别是财税系老师同事的鼓励支持,感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的主任、编辑等对书籍出版做出的努力。

  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本书存在的不足之处,欢迎专家、老师和读者批评指正。
精彩片段:
 
书  评:
 
其  它:
 

专业分类
经济学  公共课与文化课  政治法律  教育学  文学艺术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计算机/网络  管理学  其他  外语  哲学
用途分类
大学本科教材 大学本科以上教材 大学教学参考书 考研用书 自学考试教材 高职高专教材 中职、中专类教材 中小学教材、教辅
电大用书 学术专著 考试辅导类图书 工具书 培训教材 其他
中图法分类
医药、卫生  语言、文字  工业技术  交通运输  航空、航天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综合性图书  文学  艺术  历史、地理  自然科学总论  数理科学和化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学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总论  政治、法律  军事  经济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农业科学
版别索引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更多...
网上购书指南
一、我的账户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修改用户密码
修改个人资料
二、查询图书
快速查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三、订购图书
第一步点击“订购”按钮
第二步确定收货人信息
第三步提交订单
存书架
四、邮购方式
普通邮寄
特快专递
五、付款方式
支付宝
邮局汇款
六、我的订单
查询订单
修改或取消订单
联系我们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