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图书分类 -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自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版别索引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文化治理与文化创新(国家发展与战略丛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相关类别图书
作 者:林坚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用 途:其他
中 图: 文化理论
专 业:其他
制 品:图书
读 者:
最新可供书目

战争与文明:从路易十四到拿破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一本书读懂30部管理学经典

清华大学出版社


算法传播十讲

苏州大学出版社


人文职场英语(第2版)学生用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数字时代的银龄行动——亚太地区老年人数字素养与技能现状调研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书名: 文化治理与文化创新(国家发展与战略丛书)
ISBN:978-7-300-26502-5 条码:
作者: 林坚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48.00  折扣价:¥43.20
折扣:0.90 节省了4.8元
字数: 300千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265025 每包册数: 19
出版日期: 2019-05-28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相关评论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研究文化治理与文化创新,确定文化的定位与定向,阐述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分析文化系统的结构和模式、文化形态和功能,解析文化治理,把文化治理放在国家治理体系中认识;全面梳理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观,阐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方针,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针对文化体制的问题提出改革方略,剖析文化传统与文化遗产,描述文化冲突,解析文化安全与文化全球化问题,阐释文化创新和创新文化。

作者简介:
林坚:1964年生,江西宜丰人,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社会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审,兼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主要研究文化学、科技哲学、社会系统工程、发展战略等。著有《文化学研究引论》《人文大师:奠基性研究与创新方法》《创新整合论: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的整合机制》《从书海到网路:科技传播的演进》《企业文化修炼》《三星文化》《林间的意绪》等,发表论文一百多篇。

章节目录:
章 文化的定位:自觉与自信

一、对文化的认知

二、文化的特性

三、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第二章 文化的定向:结构与功能

一、从社会系统看文化

二、文化结构和模式

三、文化形态和功能

第三章 文化治理:多元共治

一、文化治理解析

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文化治理

三、文化治理的实施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观

一、文化的本质及管理方式

二、文化观的转型

三、文化战略部署

第五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价值概念、价值观、价值体系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框架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研究的重要意义

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第六章 文化体制的改革

一、文化体制的问题与改革进程

二、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

三、完善文化政策与法规

第七章 文化传统与文化遗产

一、 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

二、文化的价值传承

三、文化遗产的保护

第八章 文化冲突与文化安全

一、 文化冲突与变迁

二、文化安全

三、文化全球化

第九章 文化创新

一、文化创新的阐释

二、文化创新的途径

三、创新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精彩片段:
英语中的“culture”(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语“cultura”,而“cultura”源于“cultus”,“cultus”又是“colere”的过去分词形式。“colere(colo)”的基本含义是“耕种、培育;修饰、打扮;景仰、崇拜、祭祀”。英语中的“culture”原意为:耕种、居住、练习、注意、敬神,被用来隐喻人类的某种才干和能力,主要是指人类为使土地肥沃、种植树木和栽培植物所采取的耕耘和改良措施。在古希腊、罗马时代,这个词的含义转变为改造、完善人的内在世界、使人具有理想公民素质的过程。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把文化一词引申为“耕耘智慧”(cultura mentis)。自15世纪以后,文化逐渐被引申使用,意为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等,并进一步引申为培养一个人的兴趣、精神和智能,人们进而把对人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也称为文化。文化开始有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区分,但是为神学所遮蔽。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把文化看作与教养相联系的人的理性。沃费纳格、伏尔泰把文化称为训练和修养心智的结果。德国古典哲学用文化来说明其深奥的哲学、道德、生活、宗教、艺术等精神生活的内涵。1852年,纽曼把文化理解为“精神耕耘”(mental culture)、“智力耕耘”(intelle culture),这和教养、培养(cultivation)的意思相近。有关文化的专门研究,源于19世纪西方一些学者对原始社会的探索,他们是从社会学和人类学领域来理解文化的。
现代人认识到,文化是人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牛津词典的解释是:人类能力的高度发展,借训练与经验而促成的身心的发展、锻炼、修养;或人类社会智力发展的证据、文明,如艺术、科学等。
在我国,文化一词的出现很早。《易经》卦辞中说:“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有:“文,错画也,修饰也;化,教行也,变也。”这个文化的含义是顺应天象变化而形成的人的规范性的社会行为。在古代文字中,“文”与“纹”相通,其含义为条纹,条纹是宇宙世界变化过程中事物留下的形状印记,它暗含着上天变化积淀形成的或表现出来的规律性。在这个意义上,“纹”又通“理”,只不过“纹”侧重于天体变化,而“理”侧重于地上事物的变化。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器物上的装饰图案、符号就是“文”(“纹”),就是“色彩交错”、好看的“纹理”、文字符号等,推广开来就有“使……变得有条有理、合理、好看”的意思。孔子把文和质、野对立起来使用。《论语?雍也》中载:“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还说:“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这里说的就是“以文服人”“以文化人”。
唐代李翱说:“日月星辰经乎天,天之文也。山川草木罗乎地,地之文也。志气语言发乎人,人之文也。志气不能塞天地,言语不能根教化,是人之文纰缪也。”(《李文公集?杂说》)他认为人文是重要的。进一步而言,人文在于作为人的发展所具有的规律性。当事物的发展变化,在人的行为中透视出来,并形成一定的定式时,便有了“文化”的含义。因此,中国的古籍中就有了“文”既指文字、文章、文采,又指礼乐制度、典籍、法律条文等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抽象出美、善、德这类外延,而“化”则有“教化”“教行”的意思。“化”,甲骨文像两个人一正一反,表示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化,本义为化易、生成、造化、变化等,引申为教化、风化、感化,就是“变、改变”,包括“使……(完全地)变成……”的意思。“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就可以解释成“用人(文)化了的东西,来造就人的世界”。汉代刘向的《说苑》次把“文化”连用:“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它指的是“文治和教化”。晋束皙的《补亡诗?由仪》中说“文化内辑,武功外悠”,所谓“文化”是指文治修远和人伦教化。南朝王融的《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中有“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之说。这种意义一直延续到近代。中国古代曾经称天子管辖不到的地区为蛮夷之区,将没有接受文治教化的民众称为化外之民。天子对内施以文化,对外也以文化之。文化,其实就是“人化”和“化人”:“人化”是指按人的方式改造整个世界,使任何事物都带上人文的性质;“化人”则是反过来,用这些改造世界的人文成果来提高人、装备人、造就人,使人的发展更全面、更自由。
文化一词的中西来源虽然不尽相同,但殊途同归。由于文化更多的是通过形而上的无形的精神属性来刻画的,所以它总是有点让人捉摸不透,各种表述层出不穷。

书  评:
 
其  它:
 

专业分类
经济学  公共课与文化课  政治法律  教育学  文学艺术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计算机/网络  管理学  其他  外语  哲学
用途分类
大学本科教材 大学本科以上教材 大学教学参考书 考研用书 自学考试教材 高职高专教材 中职、中专类教材 中小学教材、教辅
电大用书 学术专著 考试辅导类图书 工具书 培训教材 其他
中图法分类
医药、卫生  语言、文字  工业技术  交通运输  航空、航天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综合性图书  文学  艺术  历史、地理  自然科学总论  数理科学和化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学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总论  政治、法律  军事  经济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农业科学
版别索引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更多...
网上购书指南
一、我的账户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修改用户密码
修改个人资料
二、查询图书
快速查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三、订购图书
第一步点击“订购”按钮
第二步确定收货人信息
第三步提交订单
存书架
四、邮购方式
普通邮寄
特快专递
五、付款方式
支付宝
邮局汇款
六、我的订单
查询订单
修改或取消订单
联系我们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