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法国文学批评史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法国文学批评史
ISBN:9787544655866 条码:
作者: 冯寿农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100.00  折扣价:¥95.00
折扣:0.95 节省了5元
字数: 600千字
出版社: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页数: 480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9-08-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法国文学批评史》是一部全面评介16世纪至20世纪法国文学批评历史发展的学术专著。本书主体部分分为四篇,第一篇概述法国大革命前文学批评的起源,第二篇详述19世纪文学批评在法国的发展,第三、四篇重点介绍20世纪法国文学批评的最新理论成果。作者以‘现代性”为视角,关注法国文学批评的诞生和发展沿革,点面交融,主次有序,尤其重视批评方法论的介绍,深入论述和阐发各个批评流派代表人物的理论观念,并从跨文化的视野考察文学批评现象,史论结合,引证丰富。本书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优秀成果,在本领域具有填补空白的学术意义,为外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学的研究者提供了批评方法论,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冯寿农,福建仙游人,法国文学博士。原任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副院长、法语系二级教授、人文学院中文系文艺学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中法学院法语教研中心主任。从事法语教学40多年,潜心于法国文学、文学理论与批评、跨文化研究。历年来出版专译著、词典23部,发表论文72篇;主持并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共10项,其中2项获欧盟资助。

章节目录:
引 论 法国文学批评观念的嬗变

第一节 判断性批评

第二节 鉴赏性批评

第三节 诠释性批评



第一篇 法国大革命前(16世纪至18世纪)的文学批评



第一章 16世纪文学批评

第一节 历史遗留的批评资源

一 亚里士多德开创批评之先河

二 西方修辞学

三 诠释学

第二节 现代性与法国文学批评的发轫

一 欧洲“现代性”诞生的诸因素

二 现代与现代性

第三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批评

一 文艺复兴在法兰西

二 文学批评史上第一次的论战

三 蒙田与其《随笔集》

四 比较文学与文学史在萌芽



第二章 17世纪法国文学批评

第一节 宫廷势力:古典主义批评

一 前期:马莱伯——批评家兼诗人

二 中期:夏普兰

三 盛期:布瓦洛及其诗艺理论

第二节 “正统”批评的话语权力

一 宗教批评

二 道德伦理批评

第三节 “巴洛克精神”对主流批评的反动

一 沙龙批评:朗布耶侯爵夫人公馆

二 书信体批评:巴尔查克

三 小说体批评:菲雷蒂埃

四 反对马莱伯

五 奥比尼亚克长老的戏剧批评:反对夏普兰

六 高乃依的反击

第四节 跨文化视野下的批评

一 法国“我族中心主义”被动摇

二 报刊批评的诞生

第五节 跨世纪的“古今之争”

一 爆发

二 厚今派的观点

三 崇古派的观点

四 妥协



第三章 18世纪文学批评

第一节 启蒙世纪的自由批判精神

一 伏尔泰

二 卢 梭

三 重要的革新者们

第二节 “百科全书派”与狄德罗:美学与批评

一 狄德罗的美学思想

二 狄德罗的艺术观

三 狄德罗的文学观

第三节 崇古派的教条主义批评

一 模仿古典主义大作家

二 德封泰纳与弗雷隆

三 摇摆不定的马蒙泰尔

四 安德烈·谢尼埃与创造性模仿

第四节 世界主义与报刊文学批评



第二篇 法国19世纪文学批评



第一章 浪漫主义时代的文学批评

第一节 启蒙世纪的遗产

一 美学理论的准备

二 观念学派的文学纲领

第二节 德国浪漫主义的输入

一 斯塔尔夫人

二 科佩团体与文学类型

第三节 古典秩序的回潮:从古典主义发展到绝对主义

一 拉阿尔普的转向

二 德西雷·尼扎尔

三 勒梅西埃

四 维尔曼

五 居斯塔夫·普朗什

第四节 浪漫主义批评之论争

一 夏多布里昂与其“文学团体”:启发性的诗学

二 司汤达

三 雨果:反对规则和雅致的天才

四 巴尔扎克:批评的理论与运用

五 戈蒂埃:从唯美到热衷不规则

第五节 圣伯夫的文学批评

一 浪漫派的圣伯夫

二 肖像的业余爱好者

三 《波尔-罗雅尔修道院史》:文学史和“总体”批评

四 圣伯夫文学批评方法中的分类学

五 圣伯夫在寻找深层内心

六 认同批评和“批评之水”

第六节 体裁批评与报刊批评

一 浪漫主义诗学和其包含的体裁

二 报刊批评



第二章 科学实证主义时代

第一节 帝国文学监控 新潮覆盖旧潮

一 文字狱

二 艺术美与道德的争论

三 波德莱尔与现代性艺术批评

四 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批评

第二节 科学的工具理性

一 伊波利特·泰纳:系统化和“分析”

二 勒南:文献学是历史的辅助科学

三 对泰纳的批评的争论

四 保罗·布尔热和埃米尔·埃纳坎的批评

五 科学主义批评的其他遗产

第三节 世纪末的危机与出路

一 对自然主义的质疑和向内心世界的回归

二 散文危机与诗歌危机:一种文学体裁的新格局

三 象征主义的价值肯定:杂志的作用

四 象征主义批评大师:泰奥多尔·德·维齐瓦与雷米·德·古尔蒙

五 费迪南·布伦蒂埃

六 教条主义与印象主义的论战

七 保罗·拉孔布和乔治·勒纳尔:对一种方法的探究



第三篇 法国20世纪上半叶文学批评



第一章 世纪之交的批评

第一节 朗松的文学史方法论

一 朗松的方法论

二 朗松的文学史研究与批评实践

第二节 卫道士批评

一 朗松主义被质疑

二 佩吉反对现代世界

三 法兰西行动:为纯洁民族清除浪漫主义



第二章 革新与探索

第一节 开启世纪文学大门的两位伟人

一 柏格森和新批评的哲学基础

二 普鲁斯特在批评辩论中的贡献

第二节 超现实主义革命与新诗学批评

一 超现实主义的反批评

二 诗学批评与宗教的神秘主义

三 修辞学与诗学批评

四 两位反柏格森主义的批评家



第三章《新法兰西评论》时代

第一节《新法兰西评论》与它的掌舵人

一《新法兰西评论》

二《新法兰西评论》的创办者安德烈·纪德

三 雅克·里维埃的批评

第二节 细读文本 深入“理解”

一 两位出色的阅读者

二 两位柏格森式的批评家:狄波与蒂博岱



第四篇 法国20世纪下半叶文学批评



第一章 意识形态与历史社会

第一节 战后文坛态势与批评

一 为谁写作?

二 批评中的不景气

三 新的批评倾向

四 批评大合唱

五 作为历史对象的作品

第二节 萨特的文学批评

一 介入的文学观

二 存在主义精神分析方法:撰写“真实小说”

三 文学史就是一部作品接受史

第三节 社会学批评

一 戈德曼的结构文学观

二 齐马的本文社会学批评

三 社会学批评阅读

四 皮埃尔·布尔迪厄与文学场

第四节 文学手稿批评:文本史前的考古

一 文学批评发展的必然指向

二 对“前文本”的整理工序

三 “前文本”是一个独立的空间

四 垦荒与收获



第二章 意识与潜意识的探索

第一节 主题批评

一 概念的区分

二 主题批评阅读方法

三 加斯东·巴舍拉尔

四 让-皮埃尔·里夏尔

第二节 日内瓦学派的“意识批评”

一 先驱

二 普莱和批评意识

三 让·鲁塞

四 让·斯塔罗宾斯基

第三节 精神分析批评

一 第二代精神分析批评家

二 第三代精神分析批评家

第四节 对精神分析法的改造和挑战

一 拉康:用语言学改造精神分析法

二 勒内·吉拉尔:欲望来自模仿



第三章 语言符号与形式结构

第一节 语言学给文学批评带来的变革

一 哲学的“语言学转向”

二 语言是文学研究的出发点

第二节 风格学研究

一 发生文体学基本原理

二 发生文体学的批评实践

第三节 罗兰·巴特与结构主义批评

一 结构主义时期

二 罗兰·巴特

第四节 文学符号学研究

一 争论

二 格雷马斯

三 克里斯蒂娃

第五节 诗学研究与批评

一 何谓诗学?

二 重要问题

三 叙事诗学

四 诗的诗学

五 文本之外

六 保罗·利科尔的反思诠释学



结 论

第一节 批评的立足点的转变

第二节 对文本形式的批评

第三节 对文本内容的批评

第四节 文学批评的近期发展



附录一:法(外)国部分理论家、批评家、作家人名译名对照表

附录二:参考书目

后记
精彩片段: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