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第三版)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第三版)
ISBN:9787560654034 条码:
作者: 邱龙辉  相关图书 装订:0
印次:3-8 开本:16开
定价: ¥69.00  折扣价:¥65.55
折扣:0.95 节省了3.45元
字数: 639千字
出版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页数: 428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7
出版日期: 2019-08-30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最新国家标准修订,主要内容共14章: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点、直线、平面的投影;投影变换;立体的投影;平面与立体表面相交;立体与立体表面相交;组合体的视图与尺寸标注;机件常用表达方法;螺纹、常用标准件和齿轮;机械图样中的技术要求;零件图;装配图;焊接图和展开图;零件测绘和部件测绘。
本书及配套习题集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机械类、近机类各专业及64学时以上其他专业的“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机械制图”“工程制图”与“工程图学”等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供高职高专及其他类型院校相应专业选用,还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和读者自学。
本书及配套习题集配备的优质、丰富和实用的教学资源,能够全面满足本课程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的迫切需求。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绪论 1

第1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
1.1 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及《机械制图》
有关规定 3
1.1.1 图纸幅面和格式、标题栏和
明细栏 3
1.1.2 比例 8
1.1.3 字体 9
1.1.4 图线 10
1.1.5 尺寸标注 12
1.2 尺规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19
1.2.1 绘图铅笔 19
1.2.2 图板、丁字尺和三角板的用法 20
1.2.3 曲线板的用法 21
1.2.4 圆规和分规的用法 21
1.2.5 其它绘图辅助物品 22
1.3 几何作图 22
1.3.1 等分直线段 22
1.3.2 常用正多边形画法 23
1.3.3 椭圆的近似画法 24
1.3.4 斜度和锥度 25
1.3.5 圆弧连接 27
1.4 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和线段分析 28
1.4.1 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 28
1.4.2 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和画图步骤 30
1.4.3 常见平面图形尺寸标注示例 31
1.5 尺规绘图与徒手绘图的方法和步骤 32
1.5.1 尺规绘图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32
1.5.2 徒手绘图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34

第2章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37
2.1 投影法基础 37
2.1.1 中心投影法 37
2.1.2 平行投影法 37
2.2 点的投影 38
2.2.1 投影面体系 38
2.2.2 点在两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39
2.2.3 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40
2.2.4 投影面和投影轴上的点 42
2.2.5 两点的相对位置 43
2.2.6 重影点 43
2.3 直线的投影 45
2.3.1 直线的分类和投影特性 45
2.3.2 直角三角形法 48
2.3.3 直线上点的投影 49
2.3.4 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51
2.3.5 直角的投影特性 56
2.4 平面的投影 58
2.4.1 平面的表示法 58
2.4.2 平面的分类和投影特性 58
2.4.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61
2.4.4 平面的迹线表示法 64
2.4.5 圆的投影 67
2.5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
相对位置 69
2.5.1 平行关系 70
2.5.2 相交关系 72
2.5.3 垂直关系 76

第3章 投影变换 79
3.1 换面法的基本概念 79
3.2 点的投影变换 80
3.2.1 点的一次变换 80
3.2.2 点的二次变换 81
3.3 直线的投影变换 82
3.3.1 直线的一次变换 82
3.3.2 直线的二次变换 83
3.4 平面的投影变换 84
3.4.1 平面的一次变换 84
3.4.2 平面的二次变换 86
3.5 换面法的应用举例 86
3.5.1 求解距离问题 86
3.5.2 求解角度问题 89
3.5.3 求解定位问题 91

第4章 立体的投影 95
4.1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95
4.1.1 三视图的形成 95
4.1.2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95
4.2 平面立体 97
4.2.1 棱柱 97
4.2.2 棱锥 100
4.3 常见回转体 105
4.3.1 圆柱体 105
4.3.2 圆锥体 109
4.3.3 圆球 115
4.3.4 圆环 119
4.3.5 同轴回转体 122

第5章 平面与立体表面相交 125
5.1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 125
5.1.1 概述 125
5.1.2 作图举例 126
5.2 回转体的截交线 132
5.2.1 概述 132
5.2.2 圆柱体的截交线 133
5.2.3 圆锥体的截交线 141
5.2.4 圆球的截交线 145
5.2.5 组合回转体的截交线 148

第6章 立体与立体表面相交 152
6.1 平面立体与回转体表面相交 153
6.2 两回转体表面相交 155
6.2.1 积聚性法求相贯线 155
6.2.2 辅助平面法求相贯线 157
6.2.3 相贯线的特殊情况 166
6.3 多个立体表面相交 168

第7章 组合体的视图与尺寸标注 170
7.1 组合体的分析 170
7.1.1 组合体的形成方式 170
7.1.2 基本体之间的连接关系及画法 170
7.2 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 173
7.2.1 叠加式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173
7.2.2 切割式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176
7.3 组合体视图的阅读 178
7.3.1 读图须知 178
7.3.2 叠加式组合体视图的阅读 180
7.3.3 切割式组合体视图的阅读 181
7.3.4 由组合体的两视图补画
第三视图 184
7.4 组合体的构形设计 192
7.4.1 构形设计的基本方法 192
7.4.2 构形设计举例 193
7.5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195
7.5.1 简单立体的尺寸标注 195
7.5.2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198
7.6 轴测图 204
7.6.1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204
7.6.2 正等测的画法 206
7.6.3 斜二测的画法 215

第8章 机件常用表达方法 219
8.1 视图 219
8.1.1 基本视图 219
8.1.2 向视图 221
8.1.3 局部视图 221
8.1.4 斜视图 222
8.2 剖视图 224
8.2.1 剖视图的基本概念 224
8.2.2 剖视图的画法和规定标注 225
8.2.3 剖视图的种类和适用条件 227
8.2.4 剖切面的种类 234
8.2.5 剖视图中尺寸标注的特点 241
8.3 断面图 242
8.3.1 断面图的基本概念 242
8.3.2 断面的种类和画法 243
8.4 其它表达方法 245
8.4.1 局部放大图 245
8.4.2 简化画法 246
8.4.3 过渡线的画法 251
8.5 第三角画法简介 252
8.5.1 第三角画法的相关规定 252
8.5.2 第三角画法中基本视图的配置 253
8.5.3 按第三角画法配置的局部视图 254
8.6 表达方法应用分析举例 254

第9章 螺纹、常用标准件和齿轮 259
9.1 螺纹 260
9.1.1 螺纹的形成和结构 260
9.1.2 螺纹的要素 261
9.1.3 螺纹的规定画法 262
9.1.4 螺纹的种类和标记 265
9.2 常用螺纹紧固件 269
9.2.1 常用螺纹紧固件及其规定标记 269
9.2.2 常用螺纹紧固件的画法 271
9.2.3 常用螺纹紧固件连接的
装配图画法 273
9.3 键和销 281
9.3.1 键 281
9.3.2 销 283
9.4 滚动轴承 284
9.4.1 滚动轴承的类型 284
9.4.2 滚动轴承的代号和规定标记 284
9.4.3 滚动轴承的画法 285
9.5 弹簧 287
9.5.1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规定画法 287
9.5.2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术语、代号及尺寸关系 288
9.5.3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画图步骤示例 289
9.5.4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规定标记 289
9.6 齿轮 290
9.6.1 圆柱齿轮 290
9.6.2 锥齿轮 295
9.6.3 蜗轮蜗杆 296

第10章 机械图样中的技术要求 298
10.1 表面结构简介 298
10.1.1 基本概念 298
10.1.2 常用评定参数 299
10.1.3 检验规范的相关概念 301
10.1.4 Ra、Rz与lr值的对应关系 301
10.1.5 表面结构的表示法 301
10.2 极限与配合简介 306
10.2.1 零件的互换性 306
10.2.2 尺寸公差 306
10.2.3 配合 307
10.2.4 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 307
10.2.5 配合制 310
10.2.6 公差带代号和配合代号 311
10.2.7 优先、常用配合 311
10.2.8 极限与配合在图样上的
标注和查表方法 312
10.3 几何公差简介 314
10.3.1 几何公差的项目及符号 314
10.3.2 几何公差标注示例 315

第11章 零件图 316
11.1 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316
11.2 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和尺寸标注 317
11.2.1 零件的分类 317
11.2.2 常见典型零件的视图选择和
尺寸注法 318
11.2.3 零件图上尺寸配置形式 322
11.3 零件常见工艺结构简介 323
11.3.1 铸造零件的工艺结构 323
11.3.2 零件加工面的工艺结构 324
11.4 读零件图 326
11.4.1 读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 326
11.4.2 读图举例 327

第12章 装配图 332
12.1 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 332
12.2 装配图的表达方法 334
12.2.1 对表达部件或机器的基本要求 334
12.2.2 选择表达方法的步骤 334
12.2.3 装配图的画法 335
12.3 装配图的尺寸和技术要求 337
12.3.1 装配图的尺寸 337
12.3.2 装配图中的技术要求 338
12.4 装配图中的零、部件序号及明细栏 338
12.4.1 零、部件序号的编写
规则和方法 338
12.4.2 明细栏 339
12.5 装配结构简介 339
12.6 由零件图拼画装配图 341
12.6.1 概括了解装配关系和工作原理 343
12.6.2 拟定表达方案 343
12.6.3 画装配图的方法 344
12.6.4 拼画装配图的步骤 344
12.7 读装配图和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345
12.7.1 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 345
12.7.2 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346
12.7.3 读图举例 347

第13章 焊接图和展开图 354
13.1 焊接图 354
13.1.1 焊缝的图示和符号表示 354
13.1.2 焊缝的标注示例及焊接图例 358
13.2 展开图 361
13.2.1 平面立体的表面展开 361
13.2.2 可展曲面的展开 363

第14章 零件测绘和部件测绘 367
14.1 概述 367
14.1.1 零件测绘和部件测绘的目的 367
14.1.2 零件测绘和部件测绘的
基本任务 367
14.2 零件测绘 368
14.2.1 零件测绘的一般步骤 368
14.2.2 常用的尺寸测量方法 370
14.2.3 零件测绘的注意事项 373
14.3 部件测绘 374
14.3.1 部件测绘的方法和步骤 374
14.3.2 部件“齿轮油泵”的测绘举例 377

附录 387
F.1 螺纹 387
F.2 螺栓 389
F.3 螺柱 390
F.4 螺钉 391
F.5 螺母 394
F.6 垫圈 395
F.7 键 396
F.8 键连接 398
F.9 销 399
F.10 滚动轴承 400
F.11 极限与配合 403
F.12 常用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 405
F.13 热处理 409
F.14 常用机械加工规范和零件结构要素 411
F.15 机械制图国外标准简介 414


精彩片段: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