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图书分类 -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自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版别索引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中国哲学史教程(新编21世纪哲学系列教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相关类别图书
作 者:张立文 罗安宪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用 途:学术专著
中 图:哲学、宗教
专 业:哲学>哲学
制 品:图书
读 者:
最新可供书目

战争与文明:从路易十四到拿破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一本书读懂30部管理学经典

清华大学出版社


算法传播十讲

苏州大学出版社


人文职场英语(第2版)学生用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数字时代的银龄行动——亚太地区老年人数字素养与技能现状调研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书名: 中国哲学史教程(新编21世纪哲学系列教材)
ISBN:978-7-300-28979-3 条码:
作者: 张立文 罗安宪  相关图书 装订:0
印次:1-1 开本:0
定价: ¥68.00  折扣价:¥61.20
折扣:0.90 节省了6.8元
字数: 300千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289793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21-01-15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相关评论

内容简介:
本教材突出中国哲学自身的性质与特点。强调中国哲学是哲学,但是不能用西方哲学的框架、话语模式的来“格义”中国哲学,中国哲学有自己的品性、有自己的问题意识、有自己的话语系统。突出中国哲学问题的发展历史与发展线索。中国哲学的问题、概念有一个历史的发展线索,这一历史的发展线索是中国哲学历史发展的脉络,强调哲学史是哲学问题、哲学观念发展的历史,突出后代哲学思想对于前代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作者简介:
  张立文,浙江温州人,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孔子研究院院长。长期致力于中国哲学史研究,率先提出并建构“和合学”,提出以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五大原理化解人类共同面临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的心灵、不同文明间的五大冲突,强调并致力于中国哲学的创新性发展。主要学术成果有:《周易思想研究》《朱熹思想研究》《宋明理学研究》《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和合学》《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中国哲学思潮发展史》等。
  
  罗安宪,陕西西安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哲学史研究,多年来在中国人民大学系统讲授“中国哲学史”“儒家经典”“道家经典”等课程。主要学术成果有:《中国孔学史》《虚静与逍遥——道家心性论研究》《老庄哲学精神》《儒道心性论的追究》《和谐共生与竞争博弈》等。

章节目录:
第一编 先秦哲学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萌芽与产生
第一节 殷周时代的宗教思想
第二节 《周易》
第三节 春秋时期的两大思潮
第二章 道家
第一节 老子
第二节 庄子
第三节 道家思想的拓展
第三章 儒家
第一节 孔子
第二节 孔门七十子及其后学
第三节 孟子
第四节 《易传》
第五节 荀子
第四章 墨家
第一节 墨子
第二节 后期墨家
第五章 名家
第一节 惠施
第二节 公孙龙
第三节 辩者二十一事
第六章 法家
第一节 前期法家
第二节 韩非
第七章 兵家与阴阳五行家
第一节 孙武
第二节 阴阳与五行

第二编 秦汉南北朝隋唐哲学
第八章 汉唐哲学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大一统与汉初黄老之学
第二节 经学的确立与玄学的兴起
第三节 道教和佛教的产生、传人与发展
第九章 秦汉之际的哲学
第一节 《吕氏春秋》
第二节 《淮南子》
第十章 汉代哲学
第一节 董仲舒
第二节 《白虎通》
第三节 扬雄
第四节 桓谭
第五节 王充
第十一章 魏晋玄学
第一节 有无之辨
第二节 自然与名教之辨
第三节 言意之辨
第十二章 汉唐道教哲学
……

第三编 宋元明清哲学
第四编 近代哲学

精彩片段:
  《中国哲学史教程/新编21世纪哲学系列教材》:
  程颐曾说:“道孰为大?性为大。”(《河南程氏遗书》卷二十五)从张载的“性即天道”到程颐的道以性为大,说明了以性与天道的觉醒为标志的哲学发展路向,充分体现了儒学复兴、理学创生的特色。早在孟子的心一性一天的范畴推演序列中,性与天道的耦合就已体现出儒家哲学的精髓,只是长期以来这一经典架构被忽视了。以张、程为代表的北宋学者不但找回了性与天道,而且经过新的经典诠释为儒学的复兴提供了具体可行的道路和方法,最终使新兴的理学取代传统儒学成为现实。
  二、心性、理气范畴成为时代学术的标志
  伴随着“性与天道”意识的逐步自觉,唐宋哲学发展的一个明显迹象就是心性问题成为学者关注的中心。究其缘由,佛教思想的浸润、扩张无疑是主要的驱动力,但它之所以发生作用,也反映了哲学理论发展的一般趋向。对于儒家学者来说,关注心性的一个明显结果就是承接汉以来人性论发展主流的韩愈的性三品说。韩愈在总结前人性善、性恶和性善恶混等说之缺失的基础上,从“原性”“原道”人手,提出了自己的性三品说。他力求通过对性与天道之本来意义的追寻去匡正不符合儒家理想的当世政治,他的仁义“定名”与道德“虚位”说正是从社会政治层面接续和重建孟子仁义本位说所做出的努力。
  然而,韩愈的探讨仍限于人性的一般价值判断,在“与生俱生”者为性的前提下,“性之品有上、中、下三”(《原性》),他没有提供性三品如何产生的理论根源,没有使自己的理论达到宗密所说的“本源”亦即本体的水平。与韩愈不同,李翱虽然也利用“天命”的框架,但却选择了另一条直接呼唤“复性”的道路。
  李翱的《复性书》摄入了更多的文本典籍,他将《中庸》《礼记·乐记》《易传》的心性学说糅合在一起,围绕性情学说融合三教,在儒学复兴史上产生了更为重大的影响。李翱之所以要吸纳更多的文本,是因为其中任一种都只能提供部分的思想资源:《中庸》提出“天命之谓性”,赋予人性客观必然的地位,为反本复性预设了前提;但《中庸》言性却不及情,无法解释人性总是透过不同的情感活动而体现这一现实。《礼记·乐记》讲“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将动静问题联系到了《中庸》的天命之性(天性)上,情欲则是动而后的产物,不过一旦动离开了天性,便引出了如何由动的现实情欲复归到静的先天本性的问题;但《礼记·乐记》只描述了消极形态的人性由静到动的过程,而并未说明正常状态下由不动到动怎样展开,所以还必须将《易传》添加进来。《易传·系辞上传》云:“《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在李翱这里正是圣人不动而动、无情而情的状态,因为圣人本是以寂然不动为特色的。
  李翱称他的方法是“以心通”而非“以事解”。人问之:“昔之注解《中庸》者,与生(李翱)之言皆不同,何也?”李翱回答:“彼以事解者也,我以心通者也。”(《复性书》中)“以事解”即传统“词句之学”的名物训诂方法,“以心通”则是李翱借鉴佛学而来。惠能有云:“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自若无道心,暗行不见道。”(《坛经·般若品》)惠能的“心通”就像白日当空一样,一切俱明,“真道”也就自然得见。当然,见真道的前提是自己有正心,无正心也就无真道。因此,见“道”就不在于向外做功夫,着力于名物考辨,而在于向内正心,自家修清静。如此的“心通”之路,也就是“识心见性”之路,惠能正是通过“识心见性”的“观心”法门来阐明其体悟真如清静本性的宗教目的的。如此一种直取佛教本体的观点,对于李翱“心通”之方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是如同惠能要求从繁重的佛教经籍中解脱出来一样,李翱力图从烦琐的经学“注解”中解脱出来,突出见真道的主题;二是见性见道实为回复到本来的清静心,李翱因而要求“妄情灭息,本性清明”,“所以谓之能复其性也”(《复性书》中)。
  心性范畴成为哲学关注的中心不是孤立的过程,它是与理事关系和佛教对纷繁杂陈的气化世界(法界)的看法联系在一起的。因为“统唯一真法界,谓总该万有,即是一心。然心融万有,便成四种法界”(宗密:《注华严法界观门》)。这个唯一真实的法界或儒家眼中的整个气化世界,既可以从一心统万有去把握,又可以从心融于万有而形成的四种法界去分析。虽然佛教是出世宗教,但佛教徒毕竟生活在现实世界之中,而现实世界的关系说到底就是气化现象(事相)与真实本性的关系。“事相”概念通常是就个别事物而言的,从总体来看,儒家的气化世界在佛教眼中被视为虚妄假有,后者并从此去梳理与世俗气化论的矛盾。宗密以为,儒、道共推的元气世界其实“展转穷源”,不过是“从心之所变”。在佛教,心外无别法,一切不过是一念业相所变心识与外境的关系,“彼云元气,如此一念初动,其实但是境界之相”,“据此,则心识所变之境乃成二分,一分即与心识和合成人,一分不与心识和合,即是天地山河国邑”(《华严原人论·会通本末第四》)。在儒、道看来,“通天下一气也”,人与天地山河均是如此,此气实实在在,绝非虚空。这可以说是儒、道理论与佛教理论最根本的区别。
  同时,理事(气)之所以能相融无碍,在于它们都处于心融万有的前提之下,故须从理事追溯到“心源”。所谓“欲成佛者,必须洞明粗细本末,方能弃末归本,返照心源”(同上)。返照心源是成佛的条件,也是穷理尽性的目的。以心为本原是佛教区别和超越于传统儒学的最明显的标志。宗密把心、性、理的本体范畴放在心境、理事、性相等不同的理论架构中予以阐发,透过现实世界和人生而穷本极源,并最终将它们统一于一心,为儒家提供了一条从内在心性人手解决现实人生问题的理论发展之路。
  佛教的心性和理事(气)哲学对儒家有重大影响,不过儒家毕竟是人世学派,虽然吸收了佛教的心性论等成果,但却绝不能认同佛教出世的宗教主张,所以必须要考虑现实世界的生存、变化,而在这里,从传统儒家和道家道教继承而来的阴阳气化流行的宇宙结构及其天道观理论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儒、道之间虽然也有人世和出世的区别,道家道教也是儒家理论的对立面,但在肯定显示气化世界的真实性上双方却是同盟军的关系。同时,入宋以后儒家虽然仍是佛老并提并极力排诋,但批判佛教以虚空假有看待世界的观点无疑成为问题的中心。
  ……
书  评:
 
其  它:
 

专业分类
经济学  公共课与文化课  政治法律  教育学  文学艺术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计算机/网络  管理学  其他  外语  哲学
用途分类
大学本科教材 大学本科以上教材 大学教学参考书 考研用书 自学考试教材 高职高专教材 中职、中专类教材 中小学教材、教辅
电大用书 学术专著 考试辅导类图书 工具书 培训教材 其他
中图法分类
医药、卫生  语言、文字  工业技术  交通运输  航空、航天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综合性图书  文学  艺术  历史、地理  自然科学总论  数理科学和化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学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总论  政治、法律  军事  经济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农业科学
版别索引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更多...
网上购书指南
一、我的账户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修改用户密码
修改个人资料
二、查询图书
快速查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三、订购图书
第一步点击“订购”按钮
第二步确定收货人信息
第三步提交订单
存书架
四、邮购方式
普通邮寄
特快专递
五、付款方式
支付宝
邮局汇款
六、我的订单
查询订单
修改或取消订单
联系我们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