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中国教育思想文库:旅居者和“外国人”——留美中国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研究 - 中国教育思想文库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中国教育思想文库:旅居者和“外国人”——留美中国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研究 中国教育思想文库
ISBN:978-7-5191-2378-9 条码:
作者: 陈向明  相关图书 装订:0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69.00  折扣价:¥65.55
折扣:0.95 节省了3.45元
字数: 361千字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页数: 444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21-03-04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质的研究方法,通过将近两年的实地研究和文本分析,对一群留美中国学生与美国人的人际交往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在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的基础上,了解他们的行为、感受和意义解释,并围绕被研究者提出的7个“本土概念”,阐述了他们的跨文化人际交往状况和心态,特别是 们如何在一块陌生土地上从彷徨、无助到重新定位自己的文化身份这一艰难过程。本书的文笔平实、亲切,不仅结合了作者本人对跨文化人际交往的思考,而且从被研究者的角度展示了他们的内心感受和思维变化过程。

作者简介:
陈向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教育质性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教育部教师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章节目录:
第一部分 背景:研究者的故事

第一章 绪 论………………………………………………………………003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007

一、中国学生留美史 ……………………………………………… 008

二、人际关系理论 ………………………………………………… 009

三、中美人际交往模式比较 ……………………………………… 012

四、跨文化交流理论 ……………………………………………… 015

五、留美中国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研究 ………………………… 019

第二节 研究构想 ……………………………………………………… 022

第三节 本书结构 ……………………………………………………… 025

第二章 研 究 过 程 …………………………………………………… 028

第一节 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 028

第二节 抽样的标准与方法 …………………………………………… 031

第三节 收集资料的方法 ……………………………………………… 037

一、访谈 …………………………………………………………… 037

二、观察和非正式交谈 …………………………………………… 043

第四节 分析资料及成文的方式 ……………………………………… 045

第五节 有关研究质量的思考 ………………………………………… 054

一、效度问题 ……………………………………………………… 055

二、推广度问题 …………………………………………………… 068

三、伦理道德问题 ………………………………………………… 069

第六节 研究者自身的演变 …………………………………………… 071




第二部分 前景:留学生的交往故事

第三章 “酸甜苦辣,百味俱全”:一位中国留学生的交往故事…………081

第一节 初来乍到 ……………………………………………………… 082

第二节 当头棒喝 ……………………………………………………… 085

第三节 “大小孩” ……………………………………………………… 088

第四节 “交友”之谜 …………………………………………………… 091

第五节 越来越难 ……………………………………………………… 093

第六节 见怪不怪 ……………………………………………………… 098

第七节 变还是不变? ………………………………………………… 102

第四章 “交往”:人际关系的基本形态……………………………………107

第一节 对“交往”的定义 …………………………………………… 107

一、“兴趣”和“愿望”:“交往”的首要前提 …………………… 109

二、“有来有往”和“有准备”:“交往”的必要形式 …………… 113

三、“经常”和“深入”:“交往”的发展形态 …………………… 116

第二节 “为什么?”:“交往”的背景因素分析 ……………………… 120

一、生态环境 ……………………………………………………… 121

二、人际交往方式 ………………………………………………… 123

第五章 “人情”:人际交往的底色…………………………………………129

第一节 “关心”和“照顾”别人:人际交往的利他倾向 ……………… 131

一、单面镜 ………………………………………………………… 132

(片段分析之一:“他们从不过问我们 !”)

二、多面镜 ………………………………………………………… 139

第二节 “体谅”和“容忍”:人际交往的内律倾向 ………………… 140

一、跨文化人际交往中的自我内律行为 ………………………… 140

二、跨文化人际交往中对他人内律行为的观察 ………………… 144

第三节 “留面子”和“含蓄”:人际交往中的脸面观 ……………… 149

一、“留面子” ……………………………………………………… 150

二、“公事公办” …………………………………………………… 152

三、“丢面子” ……………………………………………………… 155

(片段分析之二:“他们不给我留面子 !”)

四、“含蓄” ………………………………………………………… 158

第六章 “情感交流”:人际交往的情绪倾向………………………………162

第一节 “情感交流”和“emotional exchange”:

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 163

第二节 “热情”与“温暖”:情感的外在表现和内在感受 ……………… 167

第三节 对跨文化“情感交流”的尝试 ……………………………… 171

(片段分析之三:“这里没有情感交流 !”)

第七章 “交友”:人际交往的理想形态……………………………………182

第一节 “谁是朋友?”:对“朋友”的定义 ………………………… 183

第二节 “交友”的愿望:友谊的必要条件 …………………………… 189

第三节 “铁哥们儿”:友谊的表现形式 ……………………………… 196

一、对“铁哥们儿”的定义 ……………………………………… 196

二、中国“铁哥们儿”与美国“朋友”的区别 ………………… 199

第四节 “说话算数”:友谊的衡量标准 ……………………………… 204

(片段分析之四:“他们说话不算数 !”)

第五节 “亲密无间”:友谊中的心理距离 …………………………… 209

一、“亲密”的表现形式 …………………………………………… 209

二、对“亲密”的困惑 …………………………………………… 214

(片段分析之五:“我不知道他们的亲密是什么 !”)

第六节 “回报”:友谊中的交换观念和方式 ………………………… 222

第三部分 中景:留学生的变化故事

第八章 “局外人”:跨文化人际交往的特殊形态…………………………231

第一节 “游离在外”:“局外人”的一般状态 ………………………… 232

第二节 “圈子”:人际范围的界定 …………………………………… 234

第三节 “不知所措”:“局外人”的基本心态 ………………………… 241

(片段分析之六:“我必须了解他们的规范”)

第四节 “不安定”和“不安全”:“局外人”眼中的外部世界 ……… 246

第五节 “孤独”和“想家”:“局外人”的内心世界 ………………… 254

第六节 “自由”与“自在”:“局外人”看法律与存在的关系 ……… 259

第九章 “自尊”:跨文化人际交往中的自我评价…………………………265

第一节 “大小孩”:从人的身心发展所做的评价 …………………… 266

第二节 “低人一等”:从社会分层所做的评价 ……………………… 276

第三节 “民族自尊”:从国际权力格局所做的评价 ………………… 283

第十章 “变化”:跨文化人际交往对个体文化认同的影响………………292

第一节 “不舒服”:对异文化的排斥心理 …………………………… 293

(片段分析之七:“在这儿我觉得特别不舒服 !”)

第二节 “文化认同”:个体与文化的所属关系 ……………………… 298

一、“我还是中国人吗?” ………………………………………… 299

二、“他们还是中国人吗?” ……………………………………… 307

第三节 “独立自主”:个体与他人的关系 …………………………… 314

(片段分析之八:“我不得不依靠我自己 !”)

第四部分 深景:思考的故事

第十一章 跨文化人际交往中自我和人我关系的文化建构 …………… 330

第一节 中国人的自我定义 …………………………………………… 332

一、文化和自我 …………………………………………………… 333

二、文化、自我与跨文化人际交往 ……………………………… 335

第二节 中国人的自我形象 …………………………………………… 338

第三节 中国人的自尊和自我实现 …………………………………… 342

第四节 中国人的群体界定 …………………………………………… 346

第五节 中国人群体本位观的形成因素 ……………………………… 349

第十二章 跨文化人际交往中个体文化认同的重构 …………………… 353

第一节 跨文化人际交往中的应对策略 ……………………………… 355

一、自我适应 ……………………………………………………… 357

二、自我超越 ……………………………………………………… 363

三、重新定位自我 ………………………………………………… 366

第二节 困惑与探索 …………………………………………………… 369

附录一 联系信件 ………………………………………………………… 376

附录二 问 卷 …………………………………………………………… 378

附录三 在中国第一次访谈的提纲 ……………………………………… 380

附录四 在美国第一次访谈的提纲 ……………………………………… 382

附录五 观察指南(以聚会为例) ……………………………………… 385

参考文献………………………………………………………………………387

索  引………………………………………………………………………402

后  记………………………………………………………………………407
精彩片段: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