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中国花儿——庆祝花儿“申遗”成功10周年 - 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三个面向”系列丛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再论中国花儿——庆祝花儿“申遗”成功10周年
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三个面向”系列丛书
|
ISBN: | 978-7-5618-6829-4 |
条码: | 9787561868294 |
作者: |
赵永山 萧峻
相关图书
|
装订: | 0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69.00
折扣价:¥65.55
折扣:0.95
节省了3.45元
|
字数: |
505千字
|
出版社: |
天津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320页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21-03-01 |
|
内容简介: |
“花儿”是流传在中国西北部甘、青、宁三省(区)的汉、回、藏、东乡、保安、撒拉、土、裕固等民族中共创共享的民歌。因歌词中把女性比喻为花朵而得名,以汉语演唱。“花儿”产生于明代初年(公元1368年前后)。 2006年5月20日,花儿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再论中国花儿》是由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花儿文化专业委员会、甘肃省少数民族文化促进会等团体,以中国花儿“申遗”成功十周年为契机,编著的全国性花儿学术论文集。 全书分序、探索与争鸣、传承与发展、问题与建议、后记几个部分,涉及著名花儿歌手研究、花儿民俗文化研究、花儿文化产业研究、花儿传统音乐研究、花儿生态保护研究、花儿校园传承研究等内容,近35万字。文集收录论文56篇,2/3论文的作者为全国花儿界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1/3论文的作者是我国部分高校的知名教授和老师。
|
作者简介: |
赵永山,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员、花儿学者、临夏回民中学,副高级教师。 萧峻,甘肃省酒泉市音乐家协会理事、敦煌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学高级教师。 杜永军,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会长。 赵晓娜,绵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教授。 郭伟,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副会长。
|
章节目录: |
一、探索与争鸣 论牙含章对花儿的研究 一部别开生面的花儿研究著述——《王沛中国花儿散论》述评 环境中的民歌:六盘山花儿 花儿与对歌择偶 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花儿传承人现状调查 关陇花儿的保护传承及其他—一三论关陇花儿 花儿的丰富营养和民族情结 无词胜有词——《中国花儿轻音乐》述评 论张亚雄在其《花儿集》中表现的抗日爱国思想 花儿流传的历程回顾 青海花儿会分布区特征闲论 略论七里寺花儿的价值 花儿产生于元朝的藏族聚居区—一花儿起源探究 民族音乐教学中的“双重乐感”能力培养——以宁夏大学为例 洮岷花儿早期研究者:谢国泽 浅说丝绸之路上的六盘山花儿—一宁夏花儿《绿韭菜》的采集、改编和传播 河州北乡花儿的艺术特点 论临夏人的性情——从临夏花儿中探寻临夏人的性情特征 二、传承与发展 让“花儿”更红艳 中国花儿学科发展之我见 花儿王朱仲禄的艺术人生 大河民歌滥觞丝路“非遗”奇观——试析中国花儿的世界之最 花儿艺术与“苏平意蕴”述论—一以苏平花儿演唱的艺术追梦为视角 论花儿艺术的传承 花儿保护的多学科合作初探 浅论花儿的人民性、音乐性、文学性暨网络时代花儿的发展 半生情缘《试刀面》—一记河州花儿剧艺术的开拓者丁少汤先生 景观视域下甘肃花儿的传承与保护 论西北花儿在新世纪的传承保护与弘扬创新之路—一兼谈东乡族花儿及其在当下的传承与创新 花儿艺术的可持续发展——以岷县花儿保护为例 抓住“一带一路”倡议契机开创花儿发展新局面 花儿在校园里的保护和传承探究 莲花山花儿源流、特征及传承保护之我见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堂教学对花儿传承价值的研究 新时代花儿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探究 学校文化视域中花儿的德育价值和校本化实践 花儿在青少年德育教学中的作用 三、问题与建议 继往开来保护传承好甘肃花儿—一花儿保护与传承现状的反思 要不断更新花儿保护与传承的政策——纪念花儿“申遗”成功10周年 花儿艺术应该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花儿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浅议 让花儿在城市中绚烂 花儿文献保护之管见 甘肃花儿音乐文化的传播与传承研究 确立花儿保护传承的主阵地 自媒体时代,对民间艺术的担当与责任 “一带一路”视域下青海花儿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夯实人才基础,探索有效保护与传承的路子 建立完善的政策措施推进花儿艺术的保护与发展 跋 绿水青山花儿红——记“育花人”禹贵民 后记
|
精彩片段: |
2009年9月,花儿流传最为广泛的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联合将西北花儿作为一个整体,成功申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申遗”成功,让这种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民族风格的艺术形式,得到了世界人民的了解、关注和喜爱。 人们对花儿艺术的保护与传承,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与积极性,更展现了各民族团结、奋进、向前的时代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10年来,花儿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既迎来了难得的机遇,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和困难。一方面,花儿艺术对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另一方面,花儿艺术又面临着传承群体日益减少、受其他文化冲击影响大和保护力度依旧不大等问题,亟须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 为更好地做好花儿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的工作,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这一契机,由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花儿文化专业委员会主办,甘肃省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促进会、甘肃丝绸之路协会等单位协办的“庆祝‘花儿’申遗成功10周年学术研讨会及民歌艺术交流活动”,得到了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以下简称“一会一节”)执委会秘书处的批准,作为“一会一节”的分项活动得以举办。这也是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连续4年承办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分项活动。 我们希望通过举办“庆祝‘花儿’申遗成功10周年学术研讨会及民歌艺术交流活动”,让全社会的专家、学者、表演者都能进一步了解和认可花儿的文化、艺术及社会价值,让青少年一代通过“文化遗产进校园”等活动,喜欢上花儿艺术,进而培育新生代的花儿少年与表演艺术工作者,扩大花儿在民族地区的影响力和传唱范围,使花儿艺术的传承后继有人,使花儿文化生态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