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在文坛边缘上——编辑手记 - 文艺风云书系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在文坛边缘上——编辑手记 文艺风云书系
ISBN:9787810911436 条码:
作者: 刘锡诚 著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大32开
定价: ¥54.00  折扣价:¥51.30
折扣:0.95 节省了2.7元
字数: 565千字
出版社: 河南大学出版社 页数: 622页
发行编号:7-81018-143-0 每包册数: 5
出版日期: 2004-09-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作者根据亲身经历撰写的反映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中国文坛情况的回忆录。刘锡诚,中国当代著名评论家,长期任职于中国文联及其所属的人民文学、文艺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等单位,曾任文艺报编辑部主任,民间文艺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常务副主席等。“文革”结束以后,他亲身参与了文艺界拨乱反正、为大批受迫害的文艺工作者平反昭雪、全国文联及各协会恢复活动、文艺报复刊、第四次文代会召开、文艺界批“自由化”、中短篇小说评奖等一系列重大事件。该书基本上围绕上述事件,按时间顺序展开回忆,其间披露了大量前此未曾公开发表过的文件和鲜为人知的事实。穿插于其中的数百幅珍贵照片,与作者娓娓道来的生动叙述互相发明,大大增强了该书的可信度与可读性。

作者简介:
刘锡城,1935年生,山东昌乐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研究员。著名学者,文艺评论家。曾任《文艺报》编辑部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党组书记、第四届理事会常务副主席。主要著作有《原始艺术与民间文化》、《中国原始艺术》、《小说创作漫评》、《小说与现实》、《作家的爱与知》、《文坛旧事》等;翻译有《苏联民间文学论文集》、《苏联民间文学40年》等;主编有《中国新文艺大系·民间文学集》(1937-1949)、《中华民俗文丛》(20种)等。

章节目录:
第一章 中国文坛的早春(1977)
重回文艺界
何其芳的逝世
第一次接触广州文艺界
短篇小说座谈会始末
向“文化黑线专政”论开火
第二章 新时期文学的兴起(1978)
关于30年代文艺的争论
对《严峻的日子》等的批判
出差武汉三镇
遭遇忠言
闯开写知识分子题材的禁区
儿童文学作家座谈会
文联会委扩大会与文联各协恢复活动
凤凰涅槃:《文艺报》复刊
《伤痕》的发表
“伤痕文学”作为概念
第三战役:对准“文艺黑线”论
繁荣短篇小说创作成为关注重点
沉闷的长沙文艺界
二访广州
三刊编委会与真理标准讨论
为作家作品平反
广东文学座谈会的召开与“新时期文学”词语考释
启动短篇小说评选活动
第三章 大辩论与大前进(1979年
思想解放的锣鼓
为“四五”诗歌正名
长篇小说作者亟待冲出思想牢笼
一篇为稿引出的一个故事
茅盾的一封信引起的
评委们对短篇评奖作品各抒已见
文学理论批评座谈会
巴金率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法国
重提“写中间人物”旧案
关于《大墙下的红玉兰》的讨论
解冻文学?
《为文艺正名》引起争论
《向前看呵!文艺》引起争论
短篇小说《我应该怎么办》及其反响
“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
《文学:回忆与思考》的征稿
《“歌德”与“缺德”》风波
短篇小说《重逢》引起争议
《文艺情况》创刊
好得很,还是糟得很?
风景这边独好
《电影工作简报》事件
列席上海文艺创作会议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成立和部分期刊主编会议
公开清算《纪要》的时机到了
……
第四章 与人民同呼吸(1980)
第五章 在风雨中跋涉(1981)
后记

精彩片段: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