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电子学 - 首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入选图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磁电子学
首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入选图书
|
ISBN: | 7-308-04468-8/TN·077 |
条码: | |
作者: |
焦正宽 曹光旱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大16开 |
定价: |
¥68.00
折扣价:¥54.40
折扣:0.80
节省了13.6元
|
字数: |
960千字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524页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05-11-25 |
|
内容简介: |
磁电子学是基于电子传导和磁性间的关联效应,通过磁场实现对输运特性调制的新兴学科。它涉及自旋极化、自旋相关散射和隧穿、自旋积累及弛豫、电荷—自旋—轨道—晶格间相互作用等强关联和量子干涉效应,是当今凝聚态物理的重大课题。作为纳米电子学的重要组成,在磁记录、磁头读出、非易失信息随机存储、自旋晶体管及量子计算机等领域将获得广泛应用,成为未来信息科学技术的主导技术。 《磁电子学》——国内第一本全面、系统地介绍这门初创学科的专著出版!全书共分10章,全面系统地讨论了各种材料体系的磁电阻(GMR,CMR,TMR)效应及其机理、磁性—半导体一体化、强关联电子学以及磁电子学的应用等。适用:信息科学、凝聚态物理(磁学、半导体、高温超导等)、材料科学和纳米科技的科研人员及大专院校的高年级和学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用书。教师,本科生,研究生,专业人员。
|
作者简介: |
焦正宽 教授,博士生导师。1960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先后在中科院东北物理所、北京物理所、国防科委1016所及中科院等离子物理所工作。1987—1990年期间作为访问学者赴德国DESY工作。1991年调浙江大学物理系。近年来主要从事高温超导电性、巨磁阻效应及纳米材料研究,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共七部,获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各一项,省部级奖七项。 曹光旱 199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取得理学博士学位。1999至2001年在日本国立材料科学研究机构做访问研究。目前为浙江大学物理系凝聚态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低温物理以及材料物理的研究与教学工作。近年来,主持或参加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发表“SCI”收录论文50余篇,论文被他人引用约140次。
|
章节目录: |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一、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国桢的推荐意见 磁电子学是20世纪末刚刚诞生的一门新的交叉学科,是纳米电子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的信息科学和纳米科技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由于磁电子学材料,如CMR混合价锰氧化物长期以来是强关联电子的模型体系,其中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相互作用,导致多种有序态和相分离等反常效应。与高温超导电性一样,有关机理问题是当今凝聚态物理学家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已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见诸于数以千计的学术论文之中。 我国己将巨磁电阻效应作为重点资助课题之一,列入“十五”科技发展规划之中。浙江大学焦正宽教授、曹光汉两位同志,在总结自己近十年在这一领域工作和全面系统地调研了大量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编著了《磁电子学》一书,这是一件十分有益的工作。本书涉及磁电子学相关的各种物理原理和相关技术问题,集中反映了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据我了解,国内尚无或甚少有此类书籍问世。本书的正式出版,填补了国内这一空白。 著者多年来从事超导电性和巨磁电阻效应的研究,并取得丰富成果,又先后与他人合作撰写多种专著、译著,均已正式出版。我相信,此书必将受到从事磁电子学及相关学科如高温超导、磁学、电子学和材料科学广大读者的欢迎。它必将对于普及磁电子学的基本知识以及推动磁电子学和纳米技术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中科院院士、浙江大学物理系教授唐孝威的推荐意见 “磁电子学”是一门近年来刚发展起来的新兴分支交叉学科,在磁存储、传感器和磁头读出等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由于磁电子材料是典型的强关联多电子体系,存在一系列相互作用,因而它和高温超导电性一样,是当今凝聚态物理的前沿和热点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近几年来,该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 焦正宽、曹光旱教授在总结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他们自己的研究成果,撰写了《磁电子学》一书,我觉得很有意义。这本书的出版必将促进这一新学科的发展。由于该书取材于研究前沿领域,有明显的先进性和出版价值。 焦正宽教授长期工作在科研第一线。近年来他在高温超导、巨磁电阻和纳米材料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他曾与他人合作编写了《超导电材料》等专著三部,编译了《超导电技术及其应用》、翻译了《超导磁体系统的稳定化》等学术著作四部。 本书的特色是以自旋极化和自旋相关散射为主线,逐一讨论了各种磁电阻效应及其机理,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相互作用。注意到材料与物理的结合,理论与应用的统一,并力求反映这一领域的全貌和发展趋势。更为可贵的是,本书作为国内第一本全面反映磁电子学这一领域研究现状的出版物,对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