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
|
ISBN: | 7-300-07118-X |
条码: | |
作者: |
杨念群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 |
印次: | 1-1 |
开本: | 16 |
定价: |
¥36.80
折扣价:¥33.12
折扣:0.90
节省了3.68元
|
字数: |
180千字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C0300 |
每包册数: |
7
|
出版日期: |
2006-03-29 |
|
内容简介: |
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晚清以来的中国人如何从“常态”变成“病态”,又如何在近代被当做“病人”来加以观察、改造和治疗的漫长历史。“东亚病夫”的称谓既是中国人被欺凌的隐喻,也是自身产生民族主义式社会变革的动力,在这个意义上,“治病”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医疗过程,而是变成了政治和社会制度变革聚焦的对象,个体的治病行为也由此变成了群体政治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作者以新颖独特的叙事手法,通过数十幅相互衔接的场景,形象地再现了中国社会变迁波澜壮阔的另一个历史侧面。在这些场景中活动的人物既有西医传教士、助产士和社会改革者,亦活跃着坐堂中医、顶香看病人和走方行医者,还有各类政治家和赤脚医生的身影。本书力求在一种“情境化写作”的状态中充分展示近现代政治演变与传统医疗因素之间复杂的互动博弈关系。
|
作者简介: |
杨念群,曾就学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和清史研究所,1991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主要著作有:《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1997),《杨念群自选集》(2000),《中层理论:东西方思想会通下的中国史研究》(2001),《空间·记忆·社会转型——“新社会史”研究论文精选集》(主编,2001),《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2003),《新史学——多学科对话的图景》(主编,2004),《昨日之我与今日之我——当代史学的反思与阐释》(2005)等。主要的学术兴趣是中国社会史研究,并致力于探究打通中国近代思想与政治社会关系的解释途径。
|
章节目录: |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点 评 随着对西方“身体”理论的介绍,中国学界陆陆续续出现关于身体问题的讨论,也应该有好几年的时间了。《再造“病人”》的出版,在这个远远算不上显学的领域里,无疑算是一件大事。……要真正理解中国的“身体政治”,首先必须想清楚,身体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中国政治中的疼痛、苦难、痉挛和兴奋的真实含义,而不会再度成为西方时髦话题的牺牲品。……杨念群这本书的意义,也并不在于为我们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作者对几个故事忠实而细致的讲述,却足以使每一个认真的读者都被吸引进现代中国医疗变迁的氛围当中,慢慢理解身体问题在现代中国的意义,而不是在光怪陆离的后现代迷雾中摸索。 ——《读书》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