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我的“三角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我的“三角地”
ISBN:7-5633-5965-6/I·731 条码:
作者: 黄修己 著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大32开
定价: ¥26.00  折扣价:¥24.70
折扣:0.95 节省了1.3元
字数: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06-03-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该书辑录的是作者治学之余写作的散文,其内容有:回忆北大生活、怀念师友、谈论治学心得等,语言平实晓畅,颇具长者之风。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第一角——情系燕园

精神上越来越火近了

这样的故事还要冉讲

人识时务亦俊杰

——我心中的吴组缃先生

读书·翻书·摸书

汉语学家魏建功教授

王瑶先生在难中

终身不忘,唯此一言

令我受益至大的一部书

远去的美丽

期待着欢乐的再相聚

读书解谜路艰辛

生于战乱,长于动乱

自言自语说自己

没有的一代

北大也炼钢

小小助听器

在“文革”中讲李金发

一场没有胜方的辩沦
第二角——情系燕园

五十九棵榕树和一碗白果粥

广州地铁和中山大学

在纪念鲁迅的日子里

鲁迅说“蛮气”

文化建设就是人的建设

默默的,深镌于心的……

——怀念李伟江教授

文言文和中大校园景观

呼唤广州的“老舍”

广州有美女

20世纪的欢乐和悲伤

——答朱竞问

软卧车厢今昔谈

做不成的梦

王敬羲的《岛屿一船》

还是“三娘教子”

我们现在怎样做学问?

世纪末的沉寂

文艺走向市场以后

——从一篇杂文看“世纪末的困惑”

文学批评四重奏
第三角——梦回故里

早题巷情思

“马路课堂”南后街

香飘深巷

福州的马桶

福州“美国文化”

埋在心中的漫画

“八一七”叙旧

又见秧歌

永远的崇敬

画家的遗憾

从“乡味”说到自信心



胡适故乡寻踪散记

找说山西好风光


精彩片段:
                黄介山 张明非
  黄修己教授在他的散文集《我的“三角地”》即将出版之际,命我们夫妇作序,真令我俩诚惶诚恐,受宠若惊。按照常理,为人作序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或名家、或前辈、或师长,而我俩是他的学生,这样做岂非本末倒置?可是,老师之命不可违,更何况几十年来,不论黄老师的社会地位怎样变化,在我们的心目中,他的形象始终没有改变——既是我们的老师,又是我们的兄长和朋友。因此,坚辞不允之下,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

  我们同黄老师的缘分,始于1962年。当时我们刚进入北大中文系文学专业学习,班主任就是55级毕业留校不久的黄修己老师。在此后长达四年的时间里,除了指导我们的生活、学习,他还与我们一起下乡劳动,一起搞“社教”、“四清”,与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建立了亲密无间的深厚惰谊。黄老师对我们的帮助和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给人印象最深也是最令大家佩服的,是他观察、分析问题的敏锐和深刻。当时,学校强调“又红又专”,每周至少安排一次政治学习,黄老师也常来参加。班里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天之骄子”把每一次讨论都当作证明自己价值、展示各自水平的机会,莫不精心准备,各抒己见。但不论大家的发言怎样挖空心思,绞尽脑汁,黄老师最后的讲话总有超越同学们思想水平的新认识、新见解,给人启发,令人折服。回过头来看.后来同学们的思想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有明显提高.应该说是得益于黄老师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深造的思想、敏锐的目光和深刻的洞察力,不仅贯穿了黄老师的学术生涯,也鲜明体现在他的这部散文集中。文中对许多问题的剖析是那样尖锐、深刻和中肯,这决非一朝一夕之功。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还是习惯以批判的眼光来看生活,也有一种喜欢追求思想深度的习性,也许这是长期的北大生活所养成的。”(见《五十九棵榕树和一碗白果粥》)

  黄老师一生致力于高等学校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成果卓著,桃李满天下。集结在《我的“三角地”》里的作品是他“业余”写的“杂”文,他戏称“好比是木匠做大件时锯下来的碎屑”。但这些“碎屑”却并不零散琐细,而是以小见大,反映了作者从少年时期到古稀之年的人生经历及人生体验,地域涉及福建、北京、广州等地,时间跨越解放战争、建国初期、“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重要历史时期。它真实记录了伴随新中国前进的一人知识分于的生活变迁和思想历程,勾勒出这一代知识分子不断追求、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和积极探索、潜心思考的人生轨迹,也展现了他们不断冲破各种思想禁禁锢,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逐渐走向独立、成熟的精神风貌。黄老师这一代知识分子的经历十分丰富,他们的思想成果也因此显得格外宝贵。作者说得好:“我是20世纪人,对20世纪充满感情。我以为20世纪这100年,也许在我们民族历史上是变化最快、变动最剧烈、对民族命运影响最大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生活几十年,对历史,对人生的体验、认识,也许比以前的一千年还要丰富。”(《 20世纪的欢乐和悲伤》)因此,书中展示的虽然是作者个人的人生经历和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但无疑可以从一个侧面帮助我们了解这一“变化最快、变动最剧烈”的20世纪后50年;了解前辈知识分子虽命运不济,遭遇过太多的磨难和不公,却“初衷不改,信念不变,有怨无悔”,依旧不善张扬、默默奉献的可贵品质和高风亮节。

  《我的“三角地”》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处处折射出作者公正不阿、敢于直言的政治品质。又中对许多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的分析尖锐而中肯,既不吞吞吐吐又不片面偏激。这是与作者乃至他这一代人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们饱经磨难形成的政治道德修养分不开的。他们“不仅见过‘文革’之类的大动乱、大灾难,也见过共和国如初升旭日的光辉灿烂;不但见过腐败和腐烂,也见过廉洁和公正。所以能用比较全面的眼光审视历史”(《没有的一代》)。作者自己认为,正是“文革”这场大灾难使他“彻底地破除了迷信”,“深刻领教了人性的‘凶恶’”,在逆境中促成了“政治道德的养成,完成了人生的重要转折”。(《20世纪的欢乐和悲伤》)而看重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和启蒙精神,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独立思考、笃信实证、求真务实的原则.正是这一政治品质的核心所在,这也是贯穿全书的思想脉络。

  正是本着这样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良心,作者对一些社会丑恶现象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笞,如对学术腐败现象,他深恶痛绝:“今日大家痛斥贪官污吏,但学界就不腐败了吗?而且更严重的是思想麻木,往往是非混淆,良莠不分,到了正不压邪、劣胜优汰的地步。种种腐败正需要这种是非混淆、正不压邪的社会氛围。学界在申报、评估、建点(如博士点)等应接不暇的活动中,拉关系,找门路,托后门,搞‘攻关’,已习以为常.好像不这样反倒是稀奇古怪。”对自己作为教师的两难处境,痛心疾首:“我一生教书,甚感今日当教师最难。我要教学生做正派人,做老实人,好好做学问,但这种人在生活中往往吃不开,在评职称、提干、评奖、评先进中吃亏。可我又不能教学生学坏,教他们去拍马屁,坑蒙拐骗,拉帮结伙,结党营私。古人云:善歌者使人继其余,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我无法使人‘继其志’,无奈何只能一人‘不要学我’,实在是不配当教师啊!”任何一位正直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在读到这些饱含愤激和忧虑的文字时都不可能无动于衷,也都不能不为作者的忧患意识所警醒和感动。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我的“三角地”》在带给读者艺术享受的同时,更带给人间思想的启迪。

  良好的政治和学术品德的养成无疑离不开校风、学风的熏陶及前辈的培养与引导。对此黄老师有着深切的感受。集子中有不少饱含深情的对母校和老师的回忆。如《生于战乱,长于动乱》一文中写道:“在很不利的环境里,靠着北大传统的‘荫庇’,靠着老一辈学者的薪传,我们在抵抗、挣扎、彻悟,经历了波澜,绕过了曲折,才有了一点创造的可能。而在献身学术、坚持实证、解放思想、独立思考这几个方面,跟我们的老师接上了关系。如果今日还有什么‘道统’、‘学统’,也就是从这几个万面我们把它延续了下来;也许这‘道统’、‘学统’已很微弱,但毕竟到了我们这里还没有断线。”

  尽管黄老师在行文中屡屡称自己是“老人”,但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从外表到思想都一如既注充满着活力,完全不像已到古稀之年。而在我们心里,他依然是那个即兄如友的青年教师,是我们学习和仿效的榜样。在这篇序言结束的时候,我们衷心祝愿黄老师生命之树、学术之树、思想之树常青!

2005年中秋于桂林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