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史 - 首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入选图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明代文学史
首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入选图书
|
ISBN: | 7-308-04703-2/I·165 |
条码: | |
作者: |
徐朔方 孙秋支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小16开 |
定价: |
¥52.00
折扣价:¥41.60
折扣:0.80
节省了10.4元
|
字数: |
423千字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503页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06-07-10 |
|
内容简介: |
本书为我国著名学者徐朔方教授倾注数载心血,精心打造的明代文化史研究力作,以世代累积型创作学说理论向传统的个人创作说提出挑战,以明晰的线路呈现现代小说戏曲诗文之嬗变轨迹。 《明代文学史》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成果。该书通过对明代作家作品、创作实际、文学现象、文学理论、相关史料的个案和综合研究,清晰地展示了小说、戏曲、诗文三种主要文体的发展演变轨迹,探讨和总结了明代文学的特点和规律。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鉴定专家认为该成果是“迄今所见明代文学史著中学术性最强、特色最明显的一部”,“将明代文学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适用: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 本书为全国社科规划办公室重点推荐优秀项目成果;浙江大学出版社倾力推出的精品学术著作。
|
作者简介: |
徐朔方(1923—),原名徐步奎。浙江东阳人。194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师范学院英文系。现为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等。校注和撰写的学术成果有《牡丹亭校注》、《长生殿校注》、《汤显祖诗文集编年笺校》、《汤显祖全集》(笺校)、《沈璟集》、《汤显祖年谱》、《汤显祖评传》、《论汤显祖及其他》、《论〈金瓶梅〉的成书及其它》、《史汉论稿》、《晚明曲家年谱》、《徐朔方集》、《小说考信编》、《徐朔方说戏曲》、《明代文学史》等40余种,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得国家、省部级学术奖励30余项。
|
章节目录: |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徐朔方教授是我国著名古代文学研究专家,他潜心从事明代文学研究达50年,对明代戏曲、小说、诗文的大量个案做过非常深入的研究,出版了《戏曲杂记》、《论汤显祖及其他》、《论<金瓶梅>的成书及其它》、《戏曲选家臧懋循》、《晚明曲家年谱》、《汤显祖评传》、《小说考信编》、《徐朔方说戏曲》等研究著作,整理校注了《明代文学史》也已有40多年,现在该书作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的成果终于正式出版,可谓厚积薄发。该书所有结论皆建立在经过考辨的可靠的史料基础上,注重对作品的艺术价值的分析,将文献考辨与文艺分析完美结合起来;在大量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徐朔方教授注重对中国古典戏曲、小说和明代文学发展规律的探讨,系统论证了中国古代戏曲小说同生共长、彼此依托和大多数作品都属于时代积累型集团创作的规律;徐朔方教授早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英文系,对外国文学有较深造诣,因此他在观察明代各种文学现象时,能以西方文学为参照,对中西文学和文化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更深刻的结论。总之,徐朔方教授的这部《明代文学史》,是迄今为止出版的明代文学史著作中学术性最强的一部,体现了目前海内外明代文学研究的水平。我乐意推荐该书参评“三个一百”书目评选。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博导 廖可斌 徐朔方教授的《明代文学史》是他四十多年研究明代文学尤其是研究明代戏曲、小说成果的带有总结性的结晶之作。该书原为国家基金“九五”规划重点项目成果,结题后经专家评审,鉴定为优秀成果。 小说与戏曲是明代文学中最有特色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徐先生研究明代文学的重点也是在小说和戏曲方面。他在这方面有着极其丰硕的成果,如专著《论汤显祖及其他》、《论<金瓶梅>的成书及其它》、《晚明曲家年谱》、《汤显祖评传》、《小说考信编》、《徐朔方说戏曲》及《牡丹亭校注》、《汤显祖全集笺校》、《沈璄集辑校》等等。他还与其他学者一起主持出版了大型丛书《古本小说集成》。在对明代小说、戏曲以至整个中国古代戏曲、小说研究的基础上,徐先生总结出了中国古典小说、戏曲中的传世作品许多是在民间长期流传过程中经过书会才人、说唱艺人和无名或有名的作家不断丰富、提高之后,才最后由文人写定的“世代积累型集体创作说”和小说、戏曲“同生共长、相互依托”的带有规律性的科学论断。所有这些研究成果,奠定了徐先生写作《明代文学史》的基础,使得这部《明代文学史》既扎实、厚重同时又极富鲜明的个性特色,许多篇章精彩纷呈、胜义叠出。 徐先生自1962年接受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写《明代文学史》的邀约始,至2002年《明代文学史》完稿,从酝酿、准备到写作完成花了整整四十年。在这期间,他广泛而持续地阅读了明代诗文作品,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明代诗文的发展、特性有了较为充分而全面的认识。所以这部文学史中的诗文部分,虽然由于年纪、体力等多种原因,徐先生已不能亲自动笔而由别人代笔,但也是在他的指导下完成的,并经过了他的指导、修改,从而也保证了这一部分成果的质量。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