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导论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研究”丛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导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研究”丛书
|
ISBN: | 7-307-05433-7 |
条码: | |
作者: |
顾海良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43.00
折扣价:¥36.55
折扣:0.85
节省了6.45元
|
字数: |
356千字
|
出版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409页
|
发行编号: | G·943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06-12-01 |
|
内容简介: |
全书分为第一篇《世纪之交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概要》、第二篇《新世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第三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及附录。该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为指导,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系统探讨了近十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和改革过程中的诸多问题,阐述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独到见解,论述深刻,思路创新,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前言
第一篇 世纪之交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概要
第一章 邓小平教育理论与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一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二 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深刻把握邓小平教育理论的科学体系
四 《邓小平教育理论学习纲要》的学习和研究
第二章 邓小平教育理论的研究与回顾
一 邓小平教育理论研究的历程
二 邓小平教育理论研究的主要论题和基本理论观点
三 继续深化邓小平教育理论的研究
第三章 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一 把握时代特色,拓展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野
二 锐意开拓进取,完善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
三 加强系统建设,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第四章 “四有”新人理论的战略意义及实践课题
一 培育“四有”新人:一个战略命题
二 培育“四有”新人:一种自觉追求
三 培育“四有”新人:一项千秋基业
第五章 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 把握《谈话》切入点,认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
二 把握《谈话》的主题,认识德育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
三 把握《谈话》的中心思想,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工程
第六章 “把握教育素质”是新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课题
一 以实现“第一要务”、实践“重要职责”为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
二 以体现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根本导向
三 以满足人民的“文化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四 要十分关注文化多样化的现实
五 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
六 凸显创新意识、创新实践
第七章 教育创新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课题
一 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教育创新的意义
二 结合高等教育的实际,深刻理解教育创新的内涵
三 联系高等学校的实际,积极推进教育创新的实施
第八章 党的十六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创新
一 教育发展是“基本经验”的重要内容
二 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
三 教育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坚实基础
四 教育创新是教育发展的灵魂和不竭动力
第九章 江泽民关于新世纪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阐述
一 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认识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要求和新内涵
二 以教育创新的眼界,切实把握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新特点
三 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努力形成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思路
第十章 胡锦涛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思考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探索的新基点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新阐述
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视界
第二篇 新世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第十二章 “更加重视德育”是新世纪高校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 提出更加重视德育,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很强的针对性
二 按“四个统一”的要求,拓宽更加重视德育的视界
三 更加重视德育,要在“三个坚持”上下功夫
四 更加重视德育,要着力于五个环节,突出教师的育德、育人作用
第十三章 新世纪学校德育工作的全面审视
一 提高新形式下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二 深入研究和理解当前影响师生思想活动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三 加强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四个紧密结合”
第十四章 经济全球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一 高层次人才培养中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紧迫课题
二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
三 社会主义理论主题的转换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涵
四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新概念
第十五章 新世纪研究生德育工作探讨
一 新世纪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二 研究德育环境的新变化和新特点
三 研究生德育工作思路的新变化
四 开创研究生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第十六章 高度重视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一 在十届一次人代会上的强烈呼吁
二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
三 深刻把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理论基石
四 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第十七章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体制和新体系
一 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
二 审视和解决当前影响师生思想活动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三 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
四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工作
第十八章 发挥学生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 学生会和研究会在大学生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 努力工作,使校学生会和研究生会工作更有成效
三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积极的、向上的、具有显著优势的群体
四 学生会和研究生会干部的素质要求
第十九章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意义
一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
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要求
三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四 有效应对一系列重要课题的迫切需要
五 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的必由之路
第三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建设与改革
第二十章 继往开来,全面推进和加强“两课”建设
一 抓住有利时机,加强“两课”建设
二 深入研究“两课”课程新体系,认真实施课程设置新方案
三 加强“邓小平理论概论”课建设,做好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
四 切实把握基本环节,全面推进“两课”建设
第二十一章 高质量地全面实施“两课”课程新方案
一 抓住有利时机,全面实施“两课”课程新方案
二 深入研究“两课”课程新体系,认真实施“两课”课程新方案
三 把握基本环节,切实推进“两课”课程新方案的实施
第二十二章 抓住机遇,积极开拓思想理论教育的新局面
一 1998年以来高校思想理论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
二 1998年以来高校思想理论教育工作的主要进展
三 2000年高校思想理论教育工作的计划
第二十三章 总结经验,推进“两课”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一 2000年“两课”教学工作发展的基本情况
二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两课”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思路
第二十四章 高校“两课”教学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 “两课”教学中贯彻《讲话》精神的重要基础
二 首先做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的工作
三 推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工作
第二十五章 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
一 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度,把握“形势与政策”教育新任务
二 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拓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新视野
三 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变化的高度,有效充实“形势与政策”教育新内容
四 从我国社会发展关键时期的高度,深入探索“形势与政策”教育课题
五 深刻理解“四个如何认识”,把握时代主题变化新特征
第二十六章 积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发展与创新
一 关于“两课”教育教学的内容、体系及特点
二 “两课”教育教学内容的现实变化
三 “两课”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四 “两课”教育教学中的学科建设问题
五 增强“两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力度
第二十七章 着力创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发展
一 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可持续发展
二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 努力取得试点课程的新绩效
四 努力调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 形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格局
附录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访谈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