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中国经济改革30年(国有企业卷)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中国经济改革30年(国有企业卷)
ISBN:978-7-5624-4448-0 条码:
作者: 张文魁 袁东明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3 开本:16开
定价: ¥49.00  折扣价:¥46.55
折扣:0.95 节省了2.45元
字数: 304千字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页数: 264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08-04-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书不仅记述了国有企业改革30年来各个阶段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政策,而且全面梳理了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观点和实践经验,理清了国有企业改革的脉络,总结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得失,并提出了作者自己对一系列问题的看法。
本书剖析了放权让利及承包制对国有企业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以及给政企关系带来的变化,分析了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崛起给国有企业改革造成的压力,介绍了西方产权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思路产生的影响,阐述了转换经营机制和实行产权改革的优劣长短和实际效果,剀切述评了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改革、国有企业职工身份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这是一部全方位、大思维地记述和剖析30年国有企业改革征程的著作,既有事件和人物,又有政策和数据,更有观点和理论。
本书独出心裁地在正文中设置了大量的文本框专栏,详细介绍一些著名事件、人物或政策,使本书在保持严谨性的同时又增加了趣味性和可读性,因而适合于各种层次和各种口味的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1改革背景与初始试验



1.1国有经济的地位和国有企业的弊端



1.1.1全面认识被称为“国有企业”的这一企业群体



1.1.220世纪70年代末国有经济的绝对主体地位



1.1.3改革之前国有企业的弊端



1.1.4“文化大革命”之后初始的“物质刺激”



1.1.5承认物质利益和引入市场机制



1.21978年国有企业改革的启动



1.2.1经济体制改革的提出



1.2.2四川最先在六户国有企业试行放权让利



1.2.3放权让利试点范围的扩大



1.2.4经济学界对国有企业改革的鼓与呼



1.3为什么是放权让利而不是私有化: 从比较经济体制角度分析



国有企业的初始改革



1.3.1中国当时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对国有企业直接实行私有化



1.3.2以DIM的方法分析放权让利







2全面实行放权让利



2.1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实行放权让利



2.1.1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



2.1.2市场作用的进一步扩大



2.2经济学界落实企业自主权的思路和“企业本位论”思想



2.2.1“企业本位论”



2.2.2落实企业自主权和“企业本位论”的局限性



2.3进一步扩大经营自主权



2.3.1扩大经营自主权与对厂长依赖程度的提高



2.3.2十项自主权和十四项自主权



2.3.3下放企业







2.4全面放权让利的效果



2.4.1产出增加和工资增长



2.4.2计划体制的进一步松动



2.4.3触动了国有企业经营体制和所有制



2.5全面放权让利的困境



2.5.1国家和国有企业之间的经济利益分配关系



2.5.2国有企业的经济责任制



2.5.3经济责任制的反复和利改税政策



2.5.4“拨改贷”







3“两权分离”与承包制



3.1国有企业改革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3.1.1搞活国有企业



3.1.2“两权分离”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



3.1.3企业控制权与厂长负责制



3.1.4“洋厂长”在武汉柴油机厂无法行使厂长权力



3.2国有企业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3.2.120世纪80年代快速的轻纺工业化和良性循环的工业景气



3.2.2国有企业繁荣一时



3.3破产法和企业法



3.3.1破产法



3.3.2企业法



3.4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与国有企业的承包制



3.4.1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3.4.2承包制在国有企业中初试牛刀:“关广梅现象”和周冠



五在首钢的承包制



3.4.3全面实行承包制



3.4.4招标承包与风险抵押承包及优化劳动组合



3.4.5经济学界对承包制的认识:“杨承包”



3.4.6承包制的弊端与没落







4对放权让利的反思:股份制试验与转换经营机制



4.1反思国有制和提出产权改革



4.1.1反思国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吴市场”



4.1.2西方产权理论在中国的广泛影响



4.1.3“新两权分离”理论:最终产权与法人产权的分离



4.1.4倡导股份制:“厉股份”



4.1.5股份制只是财产组织形式而不是所有制



4.1.6提出小型国有企业的股份合作制等非国有化设想



4.1.7早期的股份制试验



4.2国有企业大面积亏损与转换经营机制



4.2.1国有企业大面积亏损



4.2.2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落后:“斯米克现象”



4.2.3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



4.2.4“破三铁”



4.2.5党的十四大将国营企业正式改称国有企业



4.2.6转换经营机制进一步强化了国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4.2.7“无主管企业”和取消厂长的行政级别



4.3合资嫁接



4.3.1以合资促进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换



4.3.2分拆式合资



4.4国有企业主管部门的式微和强势企业家的崛起



4.4.1“中阻梗”



4.4.2主管部门的转型或撤消



4.4.3强势企业家的崛起







5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硬化企业预算约束



5.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5.1.1国有企业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5.1.2《公司法》的颁布



5.1.3现代企业制度试点



5.2股份制热潮:国有企业的股票发行与交易



5.2.1股份制试点办法出台和股份制试点的推开



5.2.2股票发行与交易狂潮



5.2.3分拆式上市:国有企业半身不遂



5.2.4拉开境外上市序幕



5.3硬化国有企业的预算约束



5.3.1负盈不负亏



5.3.2解决方法:企业不交利,国家不补亏







6优化资本结构与抓大放小



6.1优化资本结构与抓大放小



6.1.1优化资本结构试点



6.1.2国有企业之间的兼并和托管



6.2发展企业集团



6.2.1企业集团被寄予厚望



6.2.2“集而不团”



6.3抓大放小与产权改革



6.3.1重庆的抓大放小和山东诸城的产权改革



6.3.2中央正式提出放小促进了小型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



6.4国有经济整体陷入困境



6.4.1国有企业的艰难时代



6.4.2三年改革攻坚与扭亏脱困计划



6.4.3对国有企业的救赎:“吃完财政吃银行,吃完银行吃股市,



吃完股市吃土地”



6.4.4重化工业化和新出口热潮的端倪







7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改革



7.1国有企业领导体制的改革



7.1.120世纪80年代国有企业领导体制的改革



7.1.2“两心”问题:中心与核心如何协调



7.1.3现代企业制度中的“新三会”与“老三会”的矛盾



7.1.4非公司制国有企业的董事会



7.1.5稽查特派员和外派监事会主席



7.1.6国有企业领导的任命权



7.1.7从公司治理角度认识国有企业领导体制



7.2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改革的困局:内部人控制和主管部门的消失



7.2.1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的提出



7.2.2“政企脱钩”与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改革



7.2.3公司治理的概念正式被官方采纳



7.3出资人机构和董事会



7.3.1试图找到国有企业的出资人



7.3.2向出资人过渡的阶段



7.3.3新国资委和新董事会



7.4国有企业领导人激励制度和薪酬制度改革



7.4.1国有企业领导人薪酬制度的演变



7.4.2出资人到位后的薪酬制度







8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与三年扭亏脱困



8.1党的十五大与国有经济布局战略调整的提出



8.1.1提出国有经济布局战略调整的背景



8.1.2党的十五大提出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并解决了“姓资姓社”



问题



8.2党的十五大开启了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时代



8.2.1出售国有企业的热潮在基层兴起



8.2.2急刹车:不能一卖了之



8.3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有进有退



8.3.1经济学界呼吁加快国有企业改革



8.3.2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划定需要国有资本控制的四大领域



8.4国有企业三年改革攻坚和扭亏脱困



8.4.1三年改革攻坚和扭亏脱困提出的背景



8.4.2三年改革攻坚和扭亏脱困的目标和主要工作



8.4.3三年改革攻坚和扭亏脱困取得的成就



8.5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改革与重组



8.5.1电信行业的政企分开与电信企业分拆及上市



8.5.2电力行业的政企分开与网厂分离



8.5.3石油石化行业的国有企业重组与上市







9双重置换模式的确立与大规模改制



9.1改制探索:发轫于乡镇集体企业



9.1.1乡镇企业的股份合作制



9.1.2乡镇企业的二次改制:经营者持大股



9.2国有企业改制与双重置换模式的确立



9.2.1国有企业改制重新启动与双重置换模式在长沙横空出世



9.2.2阿波罗改制风波



9.2.3长沙的双重置换余震:经济学界的争论和中央调查组的调查



9.3大规模改制



9.3.1大规模改制启动



9.3.2大型国有企业加入改制行列



9.3.3大规模改制引发大争论



9.4民营企业并购国有企业



9.4.1民营企业初具参与国有企业改制的实力



9.4.2国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



9.4.3民营企业并购国有企业退潮



9.5改制中的管理层收购



9.5.1管理层收购的发轫



9.5.2管理层收购大行其道



9.5.3管理层收购的规范与停顿



9.6改制中的职工持股



9.6.1职工持股的状况



9.6.2对职工持股的争论



9.7改制进程和非国有化程度



9.7.1改制进程



9.7.2改制企业的非国有化程度和股权多元化特色



9.8规范国有企业改制



9.8.1规范国有企业改制的政策



9.8.2国有企业改制进入平缓期







10改制与职工身份的改革



10.1国有企业的“三铁”和职工身份的变化



10.1.1国有企业的“三铁”



10.1.2国有企业的福利制度和保障制度



10.2身份置换与改制成本



10.2.1身份置换



10.2.2身份置换的经济补偿金与改制成本



10.2.3中央企业的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与职工身份置换



10.3改制企业的身份置换普及程度和裁员幅度



10.3.1身份置换的普及程度



10.3.2改制企业的裁员







11改制与政企关系的变化



11.1政府角色的转变:从最终裁决者和最终救助者到监护人



11.1.1改制改变了政府的最终裁决者和最终救助者角色



11.1.2政府对改制企业的意志



11.1.3政府获得改制企业监护人的角色



11.2政府与改制企业间关系:第三类政企关系



11.2.1政府通过改制清理与改制企业的一些关系



11.2.2第三类政企关系



11.3三方面关系的改进



11.3.1对特定事项承担义务和对特定内容进行监护



11.3.2国家持有一部分股份



11.3.3改进三方面关系的一些可能措施







12混合所有制和外资并购国有企业



12.1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并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12.1.1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



12.1.2混合所有制的发轫



12.1.3混合所有制的发展



12.1.4混合所有的程度



12.2外资并购国有企业



12.2.1从限制到鼓励



12.2.2各地政府积极吸引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



12.2.3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大争论



12.2.4外资并购政策的调整



12.2.5私募股权基金并购国有企业







13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13.1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13.1.1国有资产流失现象



13.1.2党的十六大以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政策措施



13.1.3进场交易



13.1.4国有资产流失的概念也可能被滥用



13.2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13.2.1早期的探索:组建国资局



13.2.2统一所有、分级管理



13.2.3建立集中行使所有权职能的出资人机构



13.2.4国资委的职能定位:出资人还是监管者



13.2.5实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13.3国资委如何履行出资人职责: 对所出资国有企业实施法人



整体改制后按公司法行使股东权利



13.3.1只有对所出资企业进行法人整体改制才能正确行使出资人



权利



13.3.2国资委可直接持有股权多元化企业乃至上市公司的国有股







14总结:过往之鉴与未来之路



14.1多种改革思路的成败得失



14.1.1放权让利、承包和租赁制、合资、上市等思路均未能根本



解决问题



14.1.2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改制才是根本出路



14.2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和意识形态再突破



14.2.1意识形态不断突破,有力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



14.2.2党的十七大指出改革开放的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14.3需要在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企业改制方面采取分散灵活主义



而不是集中规范主义的策略



14.3.130年来许多有益的改革举措来自于基层探索



14.3.2应该采取分散灵活主义而不是集中规范主义策略



14.4需要在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坚持目标主义



或战略主义的改革思路



14.4.1从实用主义或机会主义转向目标主义或战略主义



14.4.2国有企业迎来第二个黄金时代是否会延缓改革进程



14.4.3从现在做起: 对大型国有全资企业进行法人整体改制并向



国内非国有资本显著开放重化工业领域







附录国有企业改革政策法规目录汇编







参考文献







后记265



























专栏目录















专栏1120世纪70年代末经济学界对物质利益和市场调节作用的论述



6







专栏12四川宁江机床厂的放权让利和全国第一份生产资料自销广告



8







专栏13何建章《我国全民所有制经济计划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和改革



方向》主要观点11







专栏21国务院《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



要点14







专栏22蒋一苇“企业本位论”的主要观点17







专栏23步鑫生在海盐衬衫厂的改革19







专栏24福建省55位厂长公开发表呼吁书向省委书记省长“伸手要权”



20







专栏25《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



建议》关于小型国有企业转为集体和个体经营的提法24







专栏31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要点



28







专栏32洋厂长格里希在武汉柴油机厂的改革31







专栏33曹思源、《企业破产法》、1986年沈阳防爆器械厂申请破产35







专栏34《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要点36







专栏35乡镇企业的典型——浙江杭州万向集团38







专栏36周冠五和首都钢铁公司的承包制41







专栏37《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和《全民所有制



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规定》要点42







专栏38“承包英雄”马胜利承包全国100个造纸厂43







专栏39吕东《承包制是搞活大中型企业的有效途径》主要观点46







专栏41董辅礽《所有制改革与经济运行机制改革》主要观点50







专栏42“厉股份”52







专栏43邓小平向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赠送飞乐股票54







专栏44“斯米克现象”56







专栏45吕东《转换经营机制的十条建议》主要观点57







专栏46《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要点58







专栏47沈阳气体压缩机厂破“三铁”59







专栏48优秀企业家代表黄关从65







专栏49褚时健悲剧67



















专栏51《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论述69







专栏52吴敬琏和钱颖一《关于公司化》主要观点71







专栏53邓小平南巡讲话与股份制改革73







专栏541992年5月15日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发布《股份



制企业试点办法》要点74







专栏55三九集团的分拆式上市及其坍塌75







专栏61吴晓灵“中国国有经济债务重组问题”主要观点80







专栏62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等部门颁发的《深



化大型企业集团试点工作的意见》要点85







专栏63山东诸城的小企业出售和“陈卖光”88







专栏64国家支付巨额资金救赎国有企业91







专栏71《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厂长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全民所有



制工业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



代表大会条例》要点95







专栏72大型民航企业与民航行业管理部门的脱钩100







专栏73宝钢集团公司的规范董事会试点104







专栏74《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暂行办法》要点106







专栏81国有资本的“挂账”损失:山东诸城调查109







专栏82“厉有为风波”110







专栏83山东诸城电机厂的产权改革112







专栏84《关于制止出售国有小企业成风有关问题的通知》要点115







专栏85纺织工业:国有企业改革解困的突破口120







专栏86北京水泥厂的债转股121







专栏87重庆渝港钛白粉股份有限公司的扭亏124







专栏91江苏蓝陵化工(集团)公司改制129







专栏92《长沙市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施细则》要点133







专栏93长沙友谊阿波罗改制三部曲136







专栏942003年湖北省的国有企业改制计划139







专栏95萍乡钢铁公司的改制140







专栏962004年的“郎顾之争”141







专栏97《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



意见》(要点)143







专栏98特变电工公司收购沈阳变压器厂144







专栏99美菱股份和小天鹅集团的重新国有化146







专栏910四通的MBO实践147







专栏911深圳华强集团公司的管理层收购148







专栏912武汉有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管理层收购149







专栏913深圳莱茵达集团公司的EMBO150







专栏914《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要点152







专栏915张文魁“企业改制中职工股东的利益保护”主要观点154







专栏916电力职工持股155







专栏917《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意见》和《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



暂行办法》要点159







专栏101长沙国有企业全民职工身份置换办法168







专栏102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主辅分离和职工身份置换170







专栏111江西省景德镇市华意电器总公司改制时的招商引资177







专栏112TCL集团公司改制后国有股递减183







专栏113华意电器总公司的改制方案中的金股制度184







专栏121《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要点187







专栏122联想控股公司的混合所有制188







专栏123张裕集团公司以混合所有制方式改制189







专栏124云南医药集团公司的混合所有制方式改制190







专栏125深圳航空公司的混合所有制191







专栏126沈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部分国有股转让191







专栏127北旅法人股:中国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第一案194







专栏128《外商收购国有企业的暂行规定》(要点)195







专栏129《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要点196







专栏1210米塔尔钢铁公司收购华菱管线公司37.17%的国有股198







专栏1211柯达公司收购乐凯公司国有股引发保护民族工业的争论



199







专栏1212凯雷收购徐工引发国家经济安全的忧虑200







专栏1213高盛集团并购双汇集团公司202







专栏1214弘毅投资公司以母公司联想控股公司出面收购石药集团公司



203







专栏131武汉冠生园改制的国有资产流失事件205







专栏132榆林市机械厂100%产权进场交易再显成效209







专栏133《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要点222
精彩片段: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