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中国城市设计文化思想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中国城市设计文化思想
ISBN:978-7-5641-1388-9/TU.176 条码:
作者: 汪德华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49.00  折扣价:¥46.55
折扣:0.95 节省了2.45元
字数: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页数: 288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09-01-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中国古代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从文化思想与工程技术两方面去评析中国城市设计发展形成的六个基本方法及诸多特点,并以十余个实例为典型,剖析了它们的内在联系及表现出来的特殊形态。在书的后部尽兴探源、挖掘和拓展。全书有不少新见解。
本书可供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园林设计、工艺美学、历史考古、经济地理、社会哲学和环境生态等人员参阅,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1城市规划文化思想的发展与演变1

11中国古代城市——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结晶1

12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简评7

1.2.1综论7

1.2.2先秦规划思想多样化时代8

1.2.3两汉之后规划思想一统局面的形成11

1.2.4古代城市规划形态特征16

1.2.5古代城市规划大师的言行18

1.2.6古代“相土法”渊源探索19

1.2.7关于发展历史演变进程的归纳21

1.2.8中国古文化与欧洲古文化在规划思想上的差异21

13《周易》——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基石22

14《周礼》——古代礼制规划的范本27

1.4.1《周礼》思想形成发展过程28

1.4.2《周礼》影响古代城市规划的深度和广度29

15《管子》——顺应天时地利的规划思想35

1.5.1最早阐述生产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提出开垦土地、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商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36
1.5.2提出“因天材,就地利”,出其自然,顺乎规律的规划思想,与《周礼》礼制等级规划思想,共同形成两种重要的思想体系36

1.5.3创立古代功能分区理论39

16古代科学技术与城市规划41

1.6.1农业、水利42

1.6.2天文、历法43

1.6.3测量学、数学45

1.6.4军事科学、医药学46

17哲学与规划思想的关系48

1.7.1城乡面貌的鉴赏标准50

1.7.2重要公共性建筑的理性表现52

1.7.3古代居住观念剖析52

1.7.4宗教和民俗的影响53

1.7.5模拟和微缩54

1.7.6筑城理论中的美学观念54

18宗教——城市文化特性的媒介56

1.8.1我国古代宗教发展简述56

1.8.2佛教对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影响58

1.8.3道教对古代城市规划的影响65

19文艺思想与城市规划66

1.9.1古代文学艺术与城市规划共通的特征66

1.9.2古代文学艺术对城市规划的影响71

1.9.3几点粗浅认识75

110古代居住形态与居住文化76

1.10.1古代居住建筑发展特征76

1.10.2古代居住建筑文化及其延续77

111风水学与城市规划——风水学的影响81

1.11.1商代——风水学处在朦胧状态82

1.11.2西周——原始风水学萌芽82

1.11.3东周、春秋——风水学呈多样化发展83

1.11.4秦、汉——风水学大量吸收天文观测和天体探索成果,同时,受天人感应哲理影响,迷信成分大大增加84

1.11.5三国、两晋、南北朝——风水学渗进环境形胜观念,宗教意识进一步强化84

1.11.6隋、唐、宋、元——风水学开始向民间广泛发展85

1.11.7明、清——风水学不断完善、深化、成熟,迷信成分大增85

1.11.8风水学与山水城市观的形成89

112整体环境规划——一种古老的规划方法96

1.12.1万里长城与文化97

1.12.2寺庙的存在与建筑群的整体环境美97

1.12.3城市建筑环境与诗歌文化97

2城市设计基本方法及评定标准之探讨99

21基本方法概述99

22院落串连布局法(简称院落法)99

23分区搭接统一法(分区法)113

24融合自然法115

25对比、对仗法124

26综合归类法132

27高台、高阁、高楼突现法(高台法)136

28小结启示147

29评定标准之探讨152

3规划设计典型实例解析158

3.1明清城市设计取得的成就158

3.2明清北京故宫御花园159

3.3北京明清皇城御苑——西苑三海162

3.4北京圆明三园(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175

3.5北京(清)故宫宁寿宫花园(乾隆花园)192

3.6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195

3.7苏州留园(原寒碧山庄)203

3.8苏州拙政园212

3.9苏州残粒园、壶园236

3.10扬州小盘谷239

3.11扬州大明寺——鉴真纪念堂242

4挖掘与拓展245

41从哪里入手245

42实例有多大启发245

43两种设计体系248

44一些思考延续250

45拓展趋势259

46城市设计文化本源及其保护建设261

461中国文化的本质及评价标准261

462中国文化的外部形态262

463对自然的理性总结262

464对自然本性的概括263

465中华文化表现方式263

466保护与建设问题267

结论269

跋272

参考书目276

精彩片段: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