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人为什么活着——稻盛和夫的哲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人为什么活着——稻盛和夫的哲学
ISBN:978-7-300-10111-8 条码:
作者: 稻盛和夫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29.80  折扣价:¥26.82
折扣:0.90 节省了2.98元
字数: 119千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Z0154 每包册数: 10
出版日期: 2009-02-27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书是日本“经营四圣”之一、京瓷集团创始人稻盛和夫先生思想的总结与精华。全书共三部分二十一章,作者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从宇宙、心智、欲望、人类的本性、人生的考验、苦恼与憎恨、共生与竞争等多个维度深入探讨了“人为什么活着”这一哲学基本命题,并由此展现了作者深刻的人生与经营智慧,揭示了企业永续经营、基业长青的奥秘所在。本书是写给每一位中国企业家的心灵读本,是企业家的人生与经营指导书。

作者简介:
稻盛和夫 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市,1955年毕业于鹿儿岛大学应用化学专业。他与松下幸之助(松下公司)、盛田昭夫(索尼公司)、本田宗一郎(本田公司)并称为日本“经营四圣”,他也是”四圣”中目前惟一健在的一位。他一人创建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京都陶瓷株式会社(京瓷)和日本第二电电株式会社(KDDI)。前者在精密陶瓷零部件、电子元件、半导体零件、光学器材、通信终端设备、数码信息处理设备、环保能源设备等领域是屈指可数的综合性跨国高新技术企业;后者为日本第二大电话公司,也是日本第一家从事电话服务的民营企业。稻盛和夫现任京瓷和第二电电名誉会长。

章节目录:
第一部分 与宇宙意志相和谐
第一章 人类存在与生存的价值
无论多小的物质,如果无法找出其存在的理由,那么这个地球乃至大宇宙就根本无法形成。换句话说,“存在”两个字本身就有无限重大的意义。
第二章 宇宙
  已经开悟的圣贤,将这种现象称作“宇宙间遍布着爱”;换言之,道旁的一草一木或是一粒石子,里面皆存在着爱——亦即“宇宙意志”。
第三章 心智
  宇宙的造物主将种种考验加诸在人类身上,然后观察他们如何面对考验、提升自己的心智、净化自己的意念。就此点而言,人可以说是专门为心的修行而设立的道场。
第四章 造物主
宇宙间不可能因“毫无办法”而放弃进化。因为人类既可以朝造物主给予的方向进化,也可以朝自己的方向进化,其原动力则是“提升心智”的意识。
第五章 欲望
事实上,不论眼前是否贫穷、是否罹患病痛,只要下定决心,谁都可以做到让自己的心灵多一些平静,让自己的人格品质和灵性多一些提高。
第六章 意识与灵魂
意识体并非停留在某一个个体中,它不断移驻到下一个“我”的身体里,借此提升自己的心智、品德和人格。因此,我们不只对此生的自己要负责,对来生的自己也要负责。
第七章 科学
  我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的是从造物主的角度来审视世界,也就是环视整个宇宙和人类的问题之后,再认真考虑,人类到底要如何思考,才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第二部分 秉持利他之心而活
第八章 人类的本性
人类是地球上惟一能够“全盘思考地球事物”的生命,其他的动物或植物皆无此能力。正因为如此,人类是具有特殊价值的存在,对人类而言,倾尽全力为世界的进化而努力,才是人类最重要的使命。
第九章 自由
就人的本质而言,自由很重要;但是对人类而言至关重要的自由,同时也是让人类作恶的理由。就像前面提到的,人类往往为了争取自己的自由而带给别人不自由。
第十章 青少年犯罪
  考虑青少年问题时,首先要考虑“如何做才能培养孩子们美好的心灵”,而最基本的教养就是,每个人都应该控制自己的欲望、忍耐恶劣的环境以及努力工作,这是砥砺心志必要的功课。
  第十一章 人生的目的
  出人头地也好,成功也好,只想过有趣、特异的人生也好,都只是人生的一种过程而已。人生真正的目的是成为一个有品质的人!
  第十二章 命运与因果报应
我们可以运用“因果报应法则”来改变与生俱来的命运。也就是说,如果一心向善、时时行善,命运的方向也会随之往好的方向转变。
第十三章 人生的考验
在惊涛骇浪的人生中,无论是好的抑或坏的境遇,都是造物主赐给我们的考验,幸运的际遇与不幸的灾难在本质上同样都是考验。一个人如何面对这样的考验,将进一步决定他未来的人生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第十四章 苦恼与憎恨
第一,如果有时间去烦恼,就比别人更加倍努力地工作;第二,保持谦虚绝不骄傲;第三,每天自我反省,反省与烦恼完全不同;第四,以知足、感恩之心活在人间;第五,秉持宁可他人比自己好的利他之心而活。
第三部分 让心智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第十五章 逆境
好逸恶劳乃人之常情,但是若将眼光放远,就会发现,年轻时期遭受过苦难的人,相较生活环境优越的人,日后的成就往往更加辉煌。
第十六章 情与理
我认为,经营事业最重要的是,最初的阶段应该用理性思考,实际执行或应对时不妨适度地运用感情。
第十七章 勤劳
劳动的目的不应仅止于取得粮食、免于饥饿,也是为了磨炼人类的心智。如果每个人都勤奋努力,就能够培养出美好的心智,让人类变得更完美。我们不妨为劳动下此新定义。
第十八章 宗教与死亡
一个人走的感觉虽然寂寞,但还是要勇敢地迈向下一段来生的旅程,而那时候配戴在身上的勋章,将是更美丽的灵魂、更光亮的心。
第十九章 共生与竞争
  我既肯定企业为了生存,彼此竞争是有必要的;也肯定为了有竞争的对手,企业间走向共生是有必要的。
第二十章 知足之道
具有共生的理念,不但可以让生活已经富裕的我们,人生变得丰富多彩,而且如果大多数的人都能拥有这种理念,相信我们必定可以建立物质和精神同样富裕的社会。
第二十一章 我走过的路
对我而言,死亡只是灵魂展开新的旅程而已,我深信那只是肉体的死亡,而非灵魂的死亡。如果死亡是新旅程的开始,那么就算罹患癌症而死亡,也非悲剧。
附录 “敬天爱人”的由来与意义

精彩片段:
稻盛和夫的过冬术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任的时代,这是怀疑的时代;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
——狄更斯《双城记》
2008年,当全球性金融海啸肆虐而来时,中国制造业遭逢了最严酷的冬天。经济不景气、融资困难、原材料上涨、劳动成本上升,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
寒冬是危机,更是契机!
从稻盛和夫四十余年的经营历程来看,京瓷正是一次次在寒冬中发展,在寒冬中强大的。
1973年,石油危机席卷全球,日本经济遭受重创,处于高速增长中的京瓷一时间订单锐减,面临严峻的考验;1985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五国集团签署了《广场协议》,日元急剧升值,京瓷面临一个高成本时代的挑战。
危机中的稻盛和夫并没有悲观失望,而是把危机视为企业创新与发展的“契机”,视为“新的转折点”,从不同角度寻求突破困境、安然过冬的方法。
经济不景气时正是开发新产品的最好时机。稻盛和夫认为,当经济处于低谷时,既有产品的销量会大幅下降,必须通过开发新产品来扭转局势。在石油危机中,稻盛和夫花了大量的时间来进行新产品群的开发与生产。这一时期开发的新产品有太阳能电池、切削工具、再结晶钻石和医用生物陶瓷。当然,在稻盛和夫看来,此时开发新产品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在经济景气时必须形成充足的资金储备。..
节减经费。从尽量减少向外部订货的费用,到一切资材、消耗品的彻底清查,再到关掉除制造现场以外的所有空调,再到减少人事费用,提出不加班,甚至不允许少量加班。稻盛和夫带领所有员工将节减经费的措施做到了细之又细。
决不裁员。在危机中,很多企业纷纷大量裁员。但稻盛和夫却坚持不裁掉任何一名员工。在总工作量减少的情况下,为了保证生产效率,解决人员过剩问题,他把多余的人力编入总务处,让他们修剪花木,打扫卫生,等到订单增加后再回到生产第一线。这样的措施增强了员工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更增强了危机中企业的凝聚力。
管理者和员工都要转变意识。在危机中,稻盛和夫一再强调,每个人都要善于思考,“只有这样的智慧火花同要克服危机的热情相结合才能进行创造性的经营”;所有员工都是“推销员、总务员、资材员、生产者,大家不仅要帮忙开展经营,更应该为了同样的目的、以同样的思考方式,相互启蒙、相互教育”。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他特别要求“干部们必须具备作为一名管理者应有的哲学”。
正是通过这些强有力的经营策略,稻盛和夫领导下的京瓷突破了石油危机的经济大萧条,并成为日元升值后惟一没有受到泡沫经济影响的日本大企业。
当我们从深层审视稻盛和夫在寒冬中的突围与努力时,你会发现,他始终是以“以心为本”的经营哲学为根基的。那么,今天,当身处寒冬中的中国企业家苦苦寻求开拓与突围之路时,除了向稻盛和夫借鉴应对危机时的种种措施之外,或许,更重要的是,像稻盛和夫一样回归到人性与心灵本身来思考危机、转化危机。这样,无论现在抑或未来的寒冬都将是可以战胜的——企业家获得的是永恒的心灵的力量!
获得“心灵的力量”,这是在寒冬中打开这本心灵之书最温暖的理由。同时,为了能让您更真切地走进稻盛和夫的内心世界,更真切地体会到这位“经营之圣”的思考与实学,我们还在书中为您特别准备了“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敬天爱人’的由来与意义”以及“稻盛和夫大事年表”等内容,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在寒冬中延伸您的思考,提供更多的助益……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