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的碑纪:浙江诗人群与中国新诗的现代化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新诗的碑纪:浙江诗人群与中国新诗的现代化
|
ISBN: | 9787308064385 |
条码: | |
作者: |
罗昌智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大32开 |
定价: |
¥28.00
折扣价:¥22.40
折扣:0.80
节省了5.6元
|
字数: |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08-12-01 |
|
内容简介: |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学的两个中心是北京和上海。而在这两个文学中心,浙江作家的存在举足轻重。新文化运动前后,一大批经过新思潮洗礼的浙江学人和作家汇聚北京,成为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主力。作为新文化运动策源地与核心阵地的“一刊一校”——《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浙江学人和浙江作家处于十分显要的位置。先后参与《新青年》编辑丁作的浙江作家有钱玄同、沈尹默、鲁迅、周作人等,几占当时最知名的《新青年》同人的一半,而且,正因浙江作家在《新青年》发表作品数量之多和影响之大,他们遂成为“《新青年》作家群”中最有成就的作家。
|
作者简介: |
罗昌智,湖北天门人。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秘书学会副秘书长。多年来,主要从事20世纪EON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在《中国文学研究》、《江汉论坛》、《文艺报》、《文艺争鸣》、《社会科学战线》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等媒介转载(摘录)。出版有《二十世纪中国作家与荆楚文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版)、《在现代和传统之间:新文学作家与传统文化论稿》(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版)、《浙江文化教程》(主编,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版)等著作、教材7部。
|
章节目录: |
引论 浙江诗人群:在中国新诗现代化的坐标上 第一章 开启新诗之门:五四浙江诗人群对中国新诗的首创之功 第一节 五四浙江诗人群与中国新诗的草创 第二节 鲁迅:为寂寞的诗坛“打边鼓 第三节 周作人:五四白话新诗的拓路者 第四节 刘大白:在新诗与旧诗之间 第二章 “专心致志做情诗”:湖畔诗人对传统爱情诗的突破与超越 第一节 “专心致志做情诗”:造中国爱情新诗的塔底 第二节 突破与超越:湖畔诗人爱情诗的现代品格 第三章 新诗的创格:新月派浙江诗人的现代诗美追求 第一节 徐志摩:创造现代诗美的“新月'盟主 第二节 陈梦家:延伸中国新诗的诗美之路 第三节 孙大雨:“奠定了一种新的诗体 第四章 锻造“纯诗”:现代派浙江诗人与中国现代主义诗潮 第一节 “现代”的狂飙:浙江诗人领衔“纯诗”运动 第二节 戴望舒: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最高整合者 第三节 施蛰存:现代诗派的理论旗帜与拓荒诗人 第五章 新诗现代化:九叶派浙江诗人诗歌品格的先锋性 第一节 自觉的浙江诗人:走向“新诗现代化 第二节 穆旦:“路的创造者,无路的旅人 第三节 唐浞:“一个唯美的现代诗人 第四节 袁可嘉:“新诗现代化”的理论先驱 第六章 真善美的统一:艾青等浙江诗人与现实主义新诗的造极 第一节 浙江诗人群:在现实主义新诗的旅程中 第二节 殷夫:“别一世界”的红色鼓动诗人 第三节 艾青:“迷人”的现实主义“诗坛泰斗 参考文献 后记
|
精彩片段: |
第一章 开启新诗之门:五四浙江诗人群对中国新诗的首创之功 第一节 五四浙江诗人群与中国新诗的草创 五四文学革命时期的浙江作家群,以其不可替代的地位成为一面猎猎招展的文学大旗。这面大旗耀人眼目的力量取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来自于“新文化运动倡导势力自一刊一校的革新力量集结起来形成了自我势力”。①回首那段历史,斯言信矣。《新青年》,谓之“一刊”;北京大学,谓之“一校”。以两者为中心,五四时期迅速集结为一个自成体系的新文化群体,成为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和新文化思想的集散地。而形成浙江作家群的历史机遇,正在于“一刊一校”。此中浙江学人和浙江作家参与人数之众和所处位置之显要,非其他以地域为背景的作家群能相抗衡。《新青年》虽由陈独秀主编,但先后参与编辑工作的浙江作家有钱玄同、沈尹默、鲁迅、周作人等,几占知名《新青年》同人的一半。而且,正是浙江作家在《新青年》发表作品数量之多和影响之大,他们遂成为“《新青年》作家群”中一部分最有成就的作家。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策源地,也是浙江学人和作家会聚之所,因为校长蔡元培是浙江人,无形之中加重了浙江人在领导新文化潮流中的分量。“自然,就领导文化新潮而言,参与人数之众还 不是主要的,更重要的是在于参与者应以一种挺立潮头的姿态,以其先导性思想对整个新文化运动施加深层的影响。”②浙江作家群在文学思想上的先导性和在文学创作上的锐进态势使之成为文学革命中出类拔萃的群体。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