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的智慧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读史的智慧
|
ISBN: | 978-7-309-06854-2/G.849 |
条码: | |
作者: |
姚大力 著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32.00
折扣价:¥30.40
折扣:0.95
节省了1.6元
|
字数: |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0-01-01 |
|
内容简介: |
本书系知名学者姚大力教授多年来阅读有关史学著述的各类随笔,计三十余篇,内容涉及如何读书,历史学家的人文思索,书籍、学问与社会人生以及书评,取名“读史的智慧”,大体反映出他写作这些文章的用意和重心所在。其中《谈古论今第一人》和《漫谈读书》二文作为演讲稿,曾在上海电视台纪实和艺术人文频道的相关栏目播出,颇受好评,对于引导青年人读书问学产生了较大影响。作为一名术有专攻、终底于成的优秀学者,姚先生在对读书治史的理解、践行方面均较一般人来得勤勉、深刻,同时在学术追求上,他也从未放弃对于社会人生的关切和思考。透过这些内容丰富而行文多变的文章,读者大体可以看到一个历史学家如何用朴素而张力十足的文字构织起严谨、朴茂的思想世界,看到一个以“极高远底于平实”作为人生和学问之境的长者是如何在读史和治史的学术生涯驰骋个人的思想智慧。
|
作者简介: |
姚大力,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兼职教授。毕业于昆明师范学院史地系、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并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学位。1987年至1991年任南京大学历史学系系主任。先后发表三十余篇有关蒙元史和北方民族史的论文,其中—部分曾结集为《北方民族史十论》一书出版。
|
章节目录: |
目 录 谈古论今第一人 ——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一、 被下狱的太史令 二、 艰难的抉择 三、 从耕读龙门到走进长安 四、 壮游万里,观想古今 五、 做郎中官的十年 六、 从封泰山 七、 痛诉辛酸报任安 八、 “无韵之《离骚》” 九、 “史家之绝唱” 十、 身死之谜 漫谈读书 一、 前言:书贵熟读 二、 “读书须成诵”的启示 三、 “不动笔墨不翻书” 四、 专一与善疑 五、 入味而贵自得 “安答”心目中的一代天骄 ——《蒙古苍狼》大陆版汉译本后跋 另一种视角的蒙古史 ——《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汉译本代序 “成吉思汗”,还是“成吉思合罕”? ——兼论《元朝秘史》的编写年代问题 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 雅各是另一个马可·波罗吗? ——《光明之城》札记 《光明之城》订疑录 ——对英国学者见解的述评 重新讲述“长城内外” ——评《游牧者的抉择:面对汉帝国的北亚游牧部族》 二十世纪中国的元史研究 西方中国研究的“边疆范式” ——一篇书目式述评 “族裔认同”与中国民族史研究 重现古代中国汉字书写的历史 ——读《书于竹帛》 谁更体现了“普遍性”? ——读《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写出一种感觉 ——读葛著谭其骧传《悠悠长水》 以拒绝“一贯正确”的名义 ——读约翰·密尔《论自由》 挑战“火器ˉ病菌制胜”论 ——读《十六至十八世纪的技术、疾疫与殖民征服》 假如海瑞不罢官 良心照察下的国际政治 ——《中国的世界精神》导读 漂流异邦的古代中国人 《四郎探母》随想 傲慢的怜悯 ——《无法抚慰的岁月》读后 颠扑不破的老生常谈 ——读弗拉埃写给青年学生的一封信 走调的“终战”纪念 ——读两篇敦促日本坚持战争反省的外论 回溯与展望 ——从《万历十五年》谈起 超越纵横家言 ——读《近东危机与柏林会议》 一桩错案能告诉我们什么? ——读《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润物细无声 ——读吕著《中国民族史》 极高远而底于平实 ——读《张广达文集》 火药的应用 变化中的国家认同 ——对中国国家观念史的研究述评 历史学失去魅力了吗? 一、“史学危机”及其回应 二、他山之石 三、前世业障 四、“灰色”历史与新实证研究 琐忆韩师儒林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