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的发展与创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信息系统的发展与创新
|
ISBN: | 978-7-5606-2348-1 |
条码: | |
作者: |
蔡希尧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95.00
折扣价:¥90.25
折扣:0.95
节省了4.75元
|
字数: |
1340千字
|
出版社: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2640001-1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09-12-01 |
|
内容简介: |
内 容 简 介 本书讨论信息系统近年来的最新发展与创新,即从全局的角度讨论信息系统的建造、部署和运行的关键问题,以专题方式进行论述,每一章就是一个独立的专题。选择的专题侧重于信息系统的联网、体系结构、系统集成、系统安全、软件与服务、管理和治理等方面,注重信息系统中动态的、流动的和变化的要素。 全书共有42章,分成6个部分:概念和基础、演化和集成、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软件与服务、管理和治理、统一与融合。 本书的读者对象是:从事信息系统开发和建设的工程技术人员、项目经理和单位主管,大学和研究机构从事信息系统研究的博士生、硕士生和教师。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目 录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
1.1 计算机发展与展望 1
1.1.1 计算溯源 1
1.1.2 计算机的诞生 5
1.1.3 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6
1.1.4 微处理器的发展 7
1.1.5 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8
1.1.6 中国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11
1.2 计算机的特点、分类和应用 12
1.2.1 计算机的特点 12
1.2.2 计算机的分类 13
1.2.3 计算机的应用 14
1.3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 17
1.3.1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 17
1.3.2 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 18
1.3.3 指令、程序和指令系统 18
1.3.4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19
1.4 信息技术 20
1.5 进位计数制 21
1.5.1 数制的基本概念 21
1.5.2 各种进制介绍 22
1.5.3 各种进制转换 23
1.5.4 二进制数的运算 26
1.5.5 计算机中数据的单位 30
1.6 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31
1.6.1 数值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31
1.6.2 字符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34
本章小结 38
习题 38
第2章 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 40
2.1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 41
2.1.1 主板 41
2.1.2 CPU 43
2.1.3 存储器 45
2.1.4 总线与接口 51
2.1.5 输入/输出设备 53
2.1.6 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57
2.2 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 58
2.2.1 系统软件 58
2.2.2 应用软件 60
2.3 组装微型计算机 61
本章小结 61
习题 61
第3章 Windows XP操作系统 64
3.1 概述 64
3.1.1 基本概念 64
3.1.2 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66
3.1.3 程序和程序设计 68
3.1.4 进程和线程 69
3.2 中文Windows XP 71
3.2.1 中文Windows XP概述 71
3.2.2 中文Windows XP的运行环境和安装 74
3.2.3 中文Windows XP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 80
3.2.4 中文Windows XP文件和文件夹管理 99
3.2.5 中文Windows XP控制面板 109
3.2.6 中文Windows XP汉字输入 122
3.2.7 中文Windows XP常用应用程序简介 126
3.3 中文Windows Vista 129
3.3.1 中文Windows Vista简介 129
3.3.2 中文Windows Vista新特性 129
3.4 Linux操作系统 130
本章小结 132
习题 133
第4章 常用办公软件 139
4.1 Word 2003文字处理软件 139
4.1.1 Word 2003概述 139
4.1.2 Word 2003的启动与退出 140
4.1.3 Word 2003的窗口界面简介 140
4.1.4 文档视图 141
4.1.5 文档的基本操作 143
4.1.6 文档的编辑 146
4.1.7 版面设计 150
4.1.8 图形处理 159
4.1.9 表格制作 162
4.1.10 文档打印 170
4.2 Excel 2003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171
4.2.1 Excel 2003概述 171
4.2.2 Excel的基本知识 172
4.2.3 工作簿的基本操作 174
4.2.4 工作表的基本操作 174
4.2.5 工作表的建立 176
4.2.6 工作表的编辑 178
4.2.7 公式与函数 183
4.2.8 工作表的格式化 188
4.2.9 图表 192
4.2.10 数据管理与分析 196
4.2.11 表格的页面设置与打印 202
4.3 PowerPoint 2003演示软件 204
4.3.1 PowerPoint 2003的功能和工作界面 204
4.3.2 PowerPoint 2003的启动与退出 205
4.3.3 PowerPoint 2003的视图方式 206
4.3.4 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 206
4.3.5 幻灯片的基本操作 210
4.3.6 幻灯片版式、内容编辑和格式设置 210
4.3.7 幻灯片外观的设置 214
4.3.8 设置演示文稿的动画效果 217
4.3.9 放映和打印演示文稿 219
本章小结 222
习题 222
第5章 多媒体技术简介 228
5.1 多媒体技术概述 228
5.1.1 多媒体 228
5.1.2 多媒体技术 230
5.1.3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231
5.1.4 多媒体信息的表示方法 232
5.1.5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233
5.2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234
5.2.1 多媒体硬件系统的组成 234
5.2.2 多媒体软件系统的组成 236
5.3 多媒体信息的数字化 239
5.3.1 音频信号处理技术 239
5.3.2 图像处理技术 242
5.3.3 视频与动画技术 246
5.4 数据压缩技术 250
本章小结 255
习题 255
第6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257
6.1 计算机网络概述 257
6.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257
6.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258
6.1.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功能 260
6.1.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261
6.1.5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262
6.2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265
6.2.1 数据通信基本概念 266
6.2.2 数据通信系统组成 267
6.2.3 数据编码 267
6.2.4 数据传输信道 271
6.2.5 数据传输方式 272
6.2.6 数据交换技术与差错控制 274
6.2.7 数据传输介质 276
6.3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279
6.3.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279
6.3.2 ISO/OSI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281
6.3.3 TCP/IP网络协议 284
6.4 局域网 286
6.4.1 局域网概述 286
6.4.2 局域网的构成 287
6.4.3 局域网连接设备 289
6.4.4 以太网 291
6.5 网络操作系统 292
6.6 计算机网络的未来发展方向 297
本章小结 299
习题 299
第7章 Internet与Intranet 303
7.1 Internet概述 303
7.1.1 Internet的发展 303
7.1.2 Internet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305
7.2 接入Internet 307
7.2.1 Internet服务提供 307
7.2.2 Internet接入方式 307
7.2.3 Internet的宽带接入示例——ADSL宽带接入 309
7.3 IP地址 310
7.3.1 IP地址的分类 310
7.3.2 子网与子网掩码 311
7.3.3 MAC地址 312
7.4 域名系统 312
7.4.1 域名系统概述 312
7.4.2 域名系统的分级结构 313
7.4.3 域名解析过程 314
7.5 Internet基本服务功能 315
7.5.1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315
7.5.2 电子邮件 317
7.5.3 文件传输协议FTP 318
7.5.4 Telnet远程登录 320
7.5.5 网络信息搜索 320
7.5.6 IP电话 322
7.5.7 网络寻呼机 323
7.6 Intranet 325
7.6.1 Intranet的概念 326
7.6.2 Intranet的结构 326
7.6.3 Intranet中服务器的类型 328
本章小结 328
习题 329
第8章 软件技术基础 332
8.1 软件工程基础 332
8.1.1 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 332
8.1.2 软件开发方法 338
8.1.3 软件测试与维护 343
8.1.4 程序的调试 345
8.2 程序设计基础 346
8.2.1 程序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346
8.2.2 结构化程序设计 347
8.2.3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350
8.2.4 常用程序设计语言 352
8.3 算法与数据结构 354
8.3.1 算法 354
8.3.2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356
8.3.3 线性表 357
8.3.4 栈 358
8.3.5 队列 359
8.3.6 线性链表 361
8.3.7 树与二叉树 363
8.3.8 查找 366
8.3.9 排序 367
8.4 数据库技术基础 368
8.4.1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368
8.4.2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370
8.4.3 数据模型 375
8.4.4 数据库设计 378
8.4.5 常见的数据库系统及开发工具 380
本章小结 381
习题 382
第9章 信息系统安全与社会责任 385
9.1 信息安全概述 385
9.1.1 信息安全的定义 385
9.1.2 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 386
9.1.3 信息系统的安全对策 387
9.2 信息安全技术 388
9.2.1 数据加密技术 388
9.2.2 数字签名技术 389
9.2.3 数字证书技术 390
9.2.4 防火墙技术 390
9.3 计算机病毒 392
9.3.1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393
9.3.2 计算机病毒的种类 393
9.3.3 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394
9.3.4 计算机病毒的清除与预防 394
9.4 网络安全技术 395
9.4.1 网络安全基本知识 395
9.4.2 网络黑客与网络攻防 396
9.5 网络社会责任与计算机职业道德规范 398
9.5.1 网络社会责任 399
9.5.2 网络道德建设 400
本章小结 401
习题 401
参考文献 402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前 言 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是我国发展经济的基本指导方针。政务信息化、商务信息化等正在全国展开,大量的信息系统已建造或在建设之中。本书正是根据这一形势,以信息系统的发展与创新为主题而编写的。 本书不是系统论述信息系统原理和方法的教科书,而是讨论信息系统近年来的发展与创新,阐明信息系统的建造、部署和运行中的主要问题的专著;本书不重复已经成熟的理论和技术,而着眼于新出现的和被忽视的重要问题;本书以专题方式进行论述,每一章是一个专题,每个专题是独立的,有的专题之间有一定的关联,但尽量避免重复。 当代信息系统是在网络环境中运行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是全球化激烈竞争中的制胜力量。建造和部署的信息系统必须能够适应环境的快速变化、容易使用、便于互动、及时提供服务、效率高、成本低,因此,本书选择的专题侧重于信息系统的联网、体系结构、系统集成、系统安全、软件与服务、管理和治理等方面,注重信息系统的关键性问题,重点论述动态的、流动的和变化的要素。例如,安全是信息系统的关键问题,在第三部分有12个专题讨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数据是信息系统中最活跃的和流动的要素,在书中安排了4个专题讨论有关数据的问题,即“数据集成”(第7章),“数据保护”(第19章),“联网存储”(第33章)和“数据管理”(第36章)。信息系统的宗旨是支持应用和提供服务,应用和服务依靠的是软件;软件是整个信息系统运行的动力,软件的安全性是信息系统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信息系统快速响应环境和条件的变更,改变功能和增强能力,也主要依靠软件。所以,对软件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安排了多个专题介绍。 全书共有42个专题,即42章,分成6个部分。第一部分:概念和基础,含5个专题;第二部分:演化和集成,含5个专题;第三部分: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含12个专题;第四部分:软件与服务,含13个专题;第五部分:管理和治理,含5个专题;第六部分:统一与融合,含2个专题。 在信息系统的发展与创新过程中,企业是主体,所以本书引用的参考文献重点是全球著名的IT公司发布的白皮书,另外就是标准化组织发布的规范和标准,还有报纸、广播、网络上各种有关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报导和问题讨论,以及作者多年来积累和整理的材料。这些参考文献和资料,规格不一,不像期刊那样正规,缺乏某些必要的信息,如作者姓名、发布日期等。为了弥补这一缺点,在每章的参考文献之后附有“检索词”,书末附有“中英文词汇对照表”,以便查找。 考虑到本书的内容较多和某些读者的时间有限,作者专门写了几篇综合性的专题,其中,第1章是对信息系统的全面综述,第41和42章综合讨论了两个有关信息产业发展前途的重大问题:电信与计算的融合及统一通信,第11、23、24、29章是有关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软件和服务等方面的综合性专题。 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总体规模已居世界第三位,但不久前的一个统计表明,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综合指标在全球83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在第43位,和我国的经济地位很不相称,这说明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主要建立在国外核心技术基础之上,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硬件与软件的关键技术相对落后,系统开发与集成能力较差。所以,我们在发展信息技术、大力建设信息系统的同时,必须着力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创造新的概念、理论、技术、方法和产品。 经济学的“创新―长波理论”指出:“技术创新是决定资本主义经济实现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周期过程的主要因素。”“能够成功创新的人就能够摆脱萧条期的利润递减的困境而生存下来。”“每一次的萧条都包含着一次可能的技术革新。”信息技术是当前发展最为迅速、应用最广泛、影响面最大的高新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特有的普适、赋能、拟人和增值能力,重视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发展与创新,必将能够更快地从当前的经济危机中求得复苏,振兴经济。 作 者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