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中国村庄规划的体系与模式:当今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与技术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中国村庄规划的体系与模式:当今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与技术
ISBN:978-7-5641-1573-9/TU.205 条码:
作者: 葛丹东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大32开
定价: ¥36.00  折扣价:¥34.20
折扣:0.95 节省了1.8元
字数: 206千字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页数: 196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0-03-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进入新世纪,中国决策层连续发出了以农业、农民、农村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宏观政策和时代语境“催生”了乡村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的良好气候,并赋予了其新的时代特征和历史意义。本书秉持村庄本位、村民主体的研究视角,在解读村庄规划建设的宏观城市化背景和梳理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的基础上,从空间和机制两种途径探析村庄规划的新技术体系框架与过程模式。
本书可供城市规划、建筑学、乡村地理学、乡村社会学等管理、研究、设计人员参考,也可供相关专业师生阅读。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1绪论(1)
11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1)
111时代的课题(1)
112实践的指向(2)
12研究态度与视角(3)
121在“邻邦善意忠告”后的“内察”(3)
122反思中的方向指认(4)
123研究态度与视角的确立(5)
13研究相关概念的界定(6)
131“乡村、村庄”概念的辨析(6)
132“主体、本位”概念的认知(7)
14研究内容和结构(8)
141研究内容安排(8)
142研究组织框架(9)
2转向:乡村视野的城市化背景研读(12)
21乡村城市化内涵认知(13)
211多学科范畴的城市化内涵扫描(13)
212乡村视野的城市化内涵探析(15)
22复杂性与特殊性并存的国内城市化历程认识与趋势研判(16)
221城市化历程认识与发展述评(16)
222城市化发展的总体性趋势研判(19)
23城市化“技术”载体之乡村劳动力转移模式认知(21)
231国外乡村劳动力转移模式评析(21)
232国内乡村劳动力转移的阶段判断与趋势思考(24)
24城市化与乡村规划建设协调发展下的城乡关系解析(27)
241城乡关系的发展(27)
242乡村建设可期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28)
25本章小结(29)
3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30)
31乡村研究的理论索引(31)
311乡村地理学(31)
312乡村经济学(33)
313乡村社会与政治学(34)
314本学科的乡村研究(36)
32国内外乡村规划建设的实践发展(38)
321中国传统村落的规划建设实践(38)
322中国新乡村建设的理想与实践(42)
323国际村庄规划与建设实践及模式评述(46)
33本章小结(54)
4建构:基于主体内涵逻辑的村庄规划体系与模式(56)
41认知:村庄规划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历程(57)
411体系建设的雏形期(57)
412体系建设的成长期(59)
413体系建设的完善期(60)
414亟待提升与整合的村庄规划体系(64)
42审视:新视角下的村庄规划内涵(65)
421内涵起点:与一般城市规划比较(65)
422内涵基础:村庄主体特征与特性(71)
423内涵深入:村庄发展趋势与需求(72)
424村庄规划的新内涵提出(75)
43开启:村庄规划新体系与模式的构架(76)
431健全覆盖全域的村庄规划新体系(76)
432层次一:村庄布点规划的体系与模式深入(79)
433层次二:村庄综合规划的体系与模式深入(85)
5解构:基于主体内源发展的村庄规划核心技术与策略 (90) 51调查策略:“驻村体验”(91)
511调查是规划的“基石”(91)
512村庄规划调查的特殊性(91)
513“驻村体验”——人文转向的深度调查策略(92)
52村庄综合规划的核心策略与技术解构(94)
521基点:理念的生成与更新(94)
522深入一:村庄发展机制与模式的剖析与引导(97)
523深入二:维系生态安全的村域空间控制与发展(102)
524深入三:结合地域特征的村庄建设布局与村居设计(104)
525深入四:彰显精神与“气质”的村庄公共空间重整与营建(113)
526深入五:适宜与经济为前提的村庄公共品规划与配置(118)
527实现: 需求导向的村庄行动规划引入(121)
53村庄布点规划的核心策略与技术解构(123)
531基点:原则的统领(123)
532深入一:村庄体系等级与空间的结构组织(125)
533深入二:依据调整模式的村庄发展及管制引导(131)
534实现:实施保障的策略集合(136)
6机制:社区理念下自治式村庄规划过程模式(138)
61村庄规划建设的内在机制剖析(139)
611面对乡村治理真空的困惑与思索(139)
612村庄规划建设中的参与主体的关联分析(139)
613乡村治理结构演进下的村庄建设运营机制的转型需求(141)
62村庄社区理念的引入与其建设运行机制的转型(143)
621社区、社区发展及其社区规划(143)
622村庄建设的机制与模式的嬗变(144)
63“项目—社区论坛”导航的村庄规划过程模式(145)
631评析城市规划过程模式及对村庄规划过程的影响(146)
632“项目—社区论坛”导航的规划过程(148)
7结语:明日乡村——诗意的栖居地(151)
附录村庄综合规划实践:浙江长兴县村庄综合规划(156)
后记(181)
参考文献(182)

精彩片段: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