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千万别来念法律(其它教材) - 其它教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千万别来念法律(其它教材) 其它教材
ISBN:978-7-5620-3640-1 条码:
作者: 杨智杰 著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32开
定价: ¥18.00  折扣价:¥16.20
折扣:0.90 节省了1.8元
字数: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页数: 203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0-06-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书为台湾的一名法学博士所撰写,通过他身处台湾地区大学法律圈,耳濡目染、亲身经历了现行律师考试制度对学生和对法学教育的负面影响,介绍了台湾法学教育的荒腔走板,以及批判律师考试对其所造成的严重扭曲。本书可大概分成两大部分,前一部分主要是叙述律师考试对台湾法律教育的各方面的影响,其中包括共同笔记文化、补习热潮、学习态度等等,并描述分析律师考试考甲说考乙说与考题设计独门暗器等各种不合理的设计。后半部分则是针对法律服务市场、法律学术等议题,加以分析与批判。这本书洋溢着我满腔的正义感和对法律人悲哀的担忧。作者的初衷,是想要透过这本书让外人多了解一点法律系、多反省一下律师考试制度的合理性。虽然作者书名定为“千万别来学法律”,但实际上在批判.这些恶风习气的时候,也阐明了作者对律师考试制度的反思和建构,对法学教育的反省和回归,这些对我国大陆沾有类似习气的制度同样具有发人深省的检讨作用。本书值得一品。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自序/1

第一章 司法独夫——引论/1
台湾地区的法学教育/2
台湾地区法律学界/6
法律人的能力与人格特质/10
市场经济的力量/12
可信度/13
开始吧/15

第二章 逐字共笔——实际上课情况/17
学习环境/17
共同笔记制度/20
上课内容/25
出席状况/28

第三章 台大补习班——整体课程规划/32
必修课程/34
学生选课偏好/36
开课趋势——台大补习班/39
东吴大学与中原大学五年制法学教育/41
学士后法学教育的困境/43
从崇右企专财经法律科到大学财经法律系/45
结论:课程多样化的瓶颈/48

第四章 补习热一高等补习教育的兴盛/52
补习班兴起/53
保成、高点、康德/55
律师考试派学生/58
大四不来上课/60
考研究所的动机/63
研究所生涯/66
研究所入学笔试浪费台湾人力资源/69
替补习班辩护/7l

第五章 甲说乙说——律师考试桎梏/77
重大考试/78
把六法全书整本背下来/80
甲说乙说与独门暗器——出题取向学术化/83
录取门槛/90
改革声浪与反挫/93

第六章 律师太多?费用过高?——法律服务
供需失衡/97
律师收费过高/97
考取律师的人什么都会吗?/10l
方案一:改变出题内容与方式/103
方案二:律师考试切割/104
方案三:干脆法律系毕业就当然成为律师/107
文凭与证照制度/109
律师广告/112
律师自律/114
平民法律服务/116

第七章 我是冒牌律师/119
我凭什么担任法律顾问?/119
我的第一件诉愿案/123
我的第一件著作权官司/126

第八章 翻译型——传统法学研究方法/133
没有创新的法学/135
翻译型法学研究/136
考试取向的法学期刊——介绍整理型/143
留学国之争/147
结论:比较法的出路/152

第九章 王牌大骗子——法学新领域与新
方法/157
法学新领域/159
新研究方法/163
自我防御体系的法学圈/167
法律文字通俗化/170

第十章 科举遗毒——法律人的价值观/172
受扭曲的价值观/174
自大,心态/176
法律胜过一切/178
阶级复制/179
法律人亡国论/18l
解读陈水扁/182

第十一章 法学教育的未来/185
“总统府”人权委员会/186
放宽考试限制培养多元专才/188
强制实习培养实务工作者/190
两阶段考试改革方案/192
考试答案不公布与大法官的阻挠/194
老师教学方式上的调整/197
法学教育的未来与其它/202

精彩片段:
本书就是基于这个想法,会花许多篇幅来描述整个台大法律系4年、学生求学过程中的悲哀与无奈,希望在这么详细的描述后,让读者自己来评价:这是正常的高等教育吗?我除了描述律师考试阴霾下苟且过活的法律人的生活,我更想做的,是挑战这个万恶的来源——律师考试,以告诉读者,目前的律师考试是多么不合理。台湾的律师考试,要考生们把那些翻翻六法全书就可以找得到的法条全部背起来,甚至还要考生们当个小学者,作答时写篇小型论文,把各校各个法律教授的学说、真义,通通背下来、写出来。
我在本书会说明,考这两种内容都没有意义,且弊端丛生,考过的准律师们还是什么都不会,只会背诵一堆甲说乙说,而真正律师该具备的能力(搜寻法律数据、沟通、谈判技巧),却未必具备。而没考上的人,也不是真的什么都不懂,但是当局禁止他们发挥所学。严格的律师考试,维持了高额的律师费用。因为录取率低,所以律师人数少,市场不够竞争,自然收价就高。另外,文凭的管制也是造成律师收费高的原因之一。
关于此,我会在本书第六章,描述完一切的不合理与变调的法律人生态后,提出一些改革的建议,希望能够解决我所描述的那些问题。
还是那句话,没有律师考试的改革,法学教育改革是不可能会成功的;法学教育不改革,司法改革也知识法律人另一个演给一般大众看的秀。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