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ISBN:978-7-5628-2826-6 条码:
作者: 王晓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28.00  折扣价:¥25.20
折扣:0.90 节省了2.8元
字数: 295千字
出版社: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0-08-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8个章节。第1章是多媒体技术综述。通过该章节读者将掌握什么是多媒体及多媒体技术;掌握其特征、基本元素、主要内容及应用;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多媒体系统的组成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第2章是对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的综述。通过学习本章节,可使读者掌握量化、编码技术,从而有效地降低数据容量,以便于存储和传输。第3章到第7章是对常见的一些多媒体,如图像、声音(音频)、视频、动画、流媒体的处理技术进行介绍,讲解中既有原理的介绍,同时也提供了处理各种媒体的应用软件和方法,通过这些章节的学习,使读者能对各种多媒体通过软件工具进行熟练处理,并能初步掌握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本书第8章是多媒体计算机硬件系统,介绍了各种与之相关的音频、图像、存储、网络及输入、输出设备,使读者能自己动手构建完整的多媒体软硬件系统。本书的编写具有以下特点:(1) 基本概念清晰易懂在基本概念的讲解方面,深入浅出,且有条理地给出解释,使得整个知识点系统而完整,整个分析过程从不断章取义,所以也就不会出现晦涩难懂的地方。比如:在讲解图像数据冗余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如果直接给出“数据冗余”这个概念,就显得比较突兀,很多同学也不理解为什么要学习数据冗余。但是在本教材中,就直接给出了数据冗余是为压缩提供了可能性,这样的讲解就一目了然,也使得这个概念并不那么难以理解了。(2) 结构更加合理、实用性更强在结构上,这本教材着眼于多媒体信息类型的分类,围绕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类型来展开论述,使同学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学习。并且在理论部分讲解完毕后,都会给出相应的目前市面上广泛使用的软件介绍,使同学们从基本概念、原理到实用技术都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3) 符合通俗易懂的特点本教材在写法上,采用了同学们容易理解的方法来处理问题,通俗易懂,便于自学。而且每个小节都不是大篇幅的高谈阔论,适合小时间段的有效学习。同学们看得懂,自然就可以再深入学习新的知识点。(4) 引入了更多新的思想、方法和技术随着信息不断地融入人类的生活,多媒体很多新的思想、方法和技术都会不断地更新。这本教材引入了更多新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比如:在多媒体与网络融合方面,引入了流媒体的原理、方法,以及P2P和IPTV技术,这些对于以后深入探讨多媒体网络技术打开了局面。本教材的编写得到了杨泽平老师的大力支持,希望在使用中能得到师生的欢迎。新技术日新月异,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随时掌握新的技术。同学们要以此为契机,不要停留在现有的水平上,要主动掌握多媒体新的思想、方法和技术,造福社会,造福人类!编者2010年5月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目录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第1章多媒体技术综述
1.1媒体、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
1.2多媒体技术的特征
1.3多媒体技术包含的基本元素
1.4多媒体技术的主要内容
1.5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1.6多媒体系统的组成
1.7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2章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
2.1简介
2.2量化
2.3统计编码
2.4变换编码
第3章数字图像技术
3.1起源与应用现状
3.2数字图像的色彩学基础
3.3常用图像文件格式
3.4常用数字图像格式的文件结构
3.5常用数字图像处理软件介绍
第4章数字音频技术
4.1数字音频技术的声学基础
4.2常见音频格式
4.3数字音频的压缩编码
4.4虚拟环绕声技术浅析
4.5常用音频处理软件介绍
第5章数字视频技术
5.1模拟与数字电视技术
5.2视频压缩编码技术简介
5.3常见数字视频文件格式
5.4MPEG4 详细介绍
5.5ITU编码标准
5.6常用数字视频处理软件介绍
第6章数字动画技术
6.1数字动画简介
6.2数字动画常见格式
6.3数字动画制作软件介绍:Adobe Flash CS3
第7章多媒体网络技术及应用
7.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7.2多媒体网络概念及特征
7.3流媒体技术概述
7.4流媒体传输协议
7.5流媒体应用基础
7.6P2P技术与IPTV技术
第8章多媒体计算机硬件系统
8.1多媒体计算机硬件系统简介
8.2多媒体音频设备
8.3多媒体图像设备
8.4多媒体存储设备
8.5多媒体网络设备
8.6其他多媒体输入设备
8.7多媒体输出设备
参考文献

精彩片段:
学习目标了解: 媒体的种类,多媒体的概念和关键特性,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多媒体系统的特点分类及结构,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1.1媒体、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
1.1.1媒体媒体就是指承载信息的载体。按照CCITT (International Telephone and Telegraph Consultative Committee,国际电话与电报顾问委员会) 建议的定义,媒体有以下五种:感官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存储媒体和传输媒体。感官媒体指的是用户接触信息的感觉形式,如视觉、听觉、触觉等。表示媒体指的是信息的表示形式,如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和运动模式等。显示媒体指的是表示和获取信息的物理设备,如显示器、投影仪、打印机、音箱等。存储媒体指的是存储数据的物理设备,如软盘、硬盘、光盘、U盘、磁带等。传输媒体指的是传输数据的物理设备,如光缆、电缆、电磁波、交换设备等。本书中后面所提到的媒体,如不特别强调,一般指的都是表示媒体。1.1.2多媒体多媒体的英文是Multimedia,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把各种媒体信息综合一体化,使它们建立起逻辑联系,并进行加工处理的技术。所谓加工处理主要是指对这些媒体的录入,对信息进行压缩和解压缩、存储、显示、传输等。多媒体集文字、声音、影像和动画于一体,形成一种更自然、更人性化的人机交互方式,从而将计算机技术从人要适合计算机向计算机要适合人的方向发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功能的不断提高,客观上为多媒体技术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多媒体的实质是将不同表现形式的媒体信息数字化并集成,通过逻辑链接形成有机整体,同时实现交互控制,所以数字化与交互集成是多媒体的精髓。从这个角度讲,多媒体与人们经常接触到的媒体主要有三点不同:(1) 传统的媒体基本是模拟信号,而多媒体信息都是数字化的。(2) 传统的媒体只能让人们被动地接受信息,而多媒体可以让人们主动与信息媒体进行交互。(3) 传统的媒体是单一形式,而多媒体是两种以上不同媒体信息的有机集成。1.1.3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起源于计算机数据处理、通信、大众传媒等技术的发展与融合,目的是为了实现多种媒体信息的综合处理。计算机厂家试图将视听节目的处理能力扩展到电脑产品,而家用电器制造商则希望利用新技术(计算机、激光等)更新家电产品(如电视机)的功能和性能,通信产品制造商更是为此不断研发能支持多种媒体信息传输的通信网络。最早研究和提出多媒体系统的工业界的代表有IBM、Intel、Apple、Commodore公司以及家用电器公司的代表Philips、Sony等,并相应推出能够交互式综合处理多媒体信息的设备和系统。IBM和Intel联合推出的DVI(Digital Video Interactive)可使计算机能够处理影像视频信息,这就使得计算机跨越了传统的电视领域;以Philips和Sony公司为代表的家用电器行业,将电视技术进行了改进,使其向智能化和有交互能力的方向发展,CDI系统是他们最早的尝试,同时还提出了CDROM文件格式,现在又与通信网络普遍结合,开发出电视机、电视机机顶盒、大规模视频服务器等,也显示了交互式电视的潜在能力;Microsoft等软件开发商以多媒体应用为契机,推出的各类多媒体软件,造就了一大批计算机多媒体用户;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多媒体信息的远程传输成为可能。这些都是形成多媒体技术的基石。可见,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主体,结合通信、微电子、激光、广播电视等多种技术而形成的用来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的技术。具体来说,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或微处理芯片)为中心,把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不同媒体形式的信息集成在一起,进行加工处理的交互性综合技术。这里所说的“加工处理”主要是指对这些媒体信息的采集、压缩、存储、控制、编辑、转换、解压、播放和传输等工作。1.2多媒体技术的特征多媒体技术有以下基本特征:(1) 交互性交互特性向用户提供了更加有效地控制和使用信息的手段,除了操作上的控制自如(可通过键盘、鼠标、触摸屏等操作)外,在媒体综合处理上也可做到随心所欲,如屏幕上声像一体的影视图像可以任意定格、缩放,可根据需要配上解说词和文字说明等。交互性可以增加对信息的注意和理解,延长信息的保留时间,使人们获取信息和使用信息的方式由被动变为主动。借助于交互性,人们不是被动地接受文字、图形、声音和图像,而是可以主动地随时进行编辑、检索、提问和回答,这种功能是一般的家电产品所不具备的。(2) 数字化特性一方面,处理多媒体信息的关键设备是计算机,所以要求不同媒体形式的信息都要进行数字化;另一方面,以全数字化方式加工处理的多媒体信息,具有精度高、定位准确和质量效果好等特点。(3) 多样性多样性是指媒体种类及其处理技术的多样化。多样性使计算机所能处理的信息空间得到扩展和放大,不再局限于数值和文本,而是广泛采用图像、图形、视频、音频等媒体形式来表达思想。此外,多样性还可使人类的思维表达不再局限于线性的、单调的、狭小的范围内,而有了更充分、更自由的空间,即使计算机变得更加人性化。(4) 集成性集成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 多种信息媒体的集成;② 处理这些媒体的软、硬件技术的集成。前者主要指多媒体信息的多通道统一获取、统一存储、组织以及表现合成等各方面,其中,多媒体信息的组织和表现合成是采用超文本思想通过超媒体的方式实现的,为人们构造了一种非线性的信息组织结构。后者包括两个方面:硬件方面,应具备能够处理多媒体信息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输入/输出能力及外设;软件方面,应该有集成一体的多媒体操作系统、多媒体信息处理系统、多媒体应用开发与创作工具等。(5) 实时性由于多媒体技术是多种媒体集成的技术,其声音及活动的视频图像是和时间密切相关的连续媒体,这就决定了多媒体技术必须要支持实时处理。如播放时,声音和图像都不能出现停顿现象。1.3多媒体技术包含的基本元素多媒体的媒体元素是指多媒体应用中可显示给用户的媒体组成,主要包含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媒体元素。1.3.1文本文本是指各种文字,包括各种字体、尺寸、格式及色彩的文本。通常使用的文本文件格式是: .RTF, .DOC, .TXT等。文本数据可以在文本编辑软件中制作,如微软公司的WORD软件。用扫描仪也可获得文本文件,但一般多媒体文本都直接在制作图形的软件或多媒体编辑软件中制作。文本的多样化由文字的变化即文字的格式(Style)、文字的定位(Align)、文字的字体(Font)、文字的大小(Size)以及由这四种变化的各种组合形成。1.3.2图形图形是指由外部轮廓线条构成的矢量图,即由计算机绘制的直线、圆、矩形、曲线、图表等。图形是用一组指令集合来描述其内容,如描述构成该图的各种图元的位置、维数、形状等。描述对象可任意缩放,不会失真。图形是使用专门软件将描述图形的指令转换成屏幕上的形状和颜色,一般用于描述轮廓不是很复杂,色彩也不是很丰富的对象,如几何图形、工程图纸等。图形通常用Draw、CAD、3D造型软件等程序编辑,产生矢量图形,可对矢量图形及图元独立进行移动、缩放、旋转和扭曲等变换。主要参数是描述图元的位置、维数和形状的指令和参数。图形的关键技术是对图形的控制与再现。1.3.3图像图像是由扫描仪、摄像机等输入设备捕捉实际的画面产生的数字图像,由像素点阵构成的位图。图像是用数字任意描述像素点、强度和颜色的,所描述对象在缩放过程中会损失细节或产生锯齿。图像是将对象以一定的分辨率分辨以后将每个点的色彩信息以数字化方式呈现,可直接快速在屏幕上显示。分辨率和灰度是影响显示的主要参数。图像表现为含有大量细节(如明暗变化、场景复杂、轮廓色彩丰富)的对象,如照片、绘图等,通过图像软件可进行复杂图像的处理以得到更清晰的图像或产生特殊效果。图像处理软件(MS Paint、Brush、Photoshop等)对输入的图像进行编辑处理,主要是对位图文件及相应的调色板文件进行常规性的加工和编辑,但不能对某一部分控制变换。由于位图占用存储空间较大,一般要进行数据压缩。图像的关键技术是对图像进行编辑、压缩、解压缩、色彩一致性再现等。1.3.4音频音频包括音乐语音和各种音响效果。多媒体计算机形成声音的方式有采样与重放、CD唱片重放、通过MIDI驱动合成器。声音的采样与重放:采样是将声音模拟量转化成数字量,即A/D转换;重放时再进行数字到模拟的转换,即D/A转换变成声音波形。影响声音质量的主要因素有采样频率、采样精度及声音通道数。声音的处理主要指编辑声音和存储声音不同格式之间的转换。声音是由不同频率的声波组合而成的,组合的波形需要进行数模转换,变换成用采样频率和样本量化值加以描述。这通常需要很大的数据量,所以要对声音文件进行数据压缩,声音在数据压缩过程中包括语音和音乐的数据压缩。声音文件有多种存储格式,目前最常用的主要有四种:(1) 波形音频文件(WAV)它是真实声音数字化后的数据文件,其文件所占存储空间都很大,每秒钟音频文件的字节数可用公式计算:字节数=(采样频率×采样精度)÷8;(2) 数字音频文件(MIDI)MIDI是乐器数字接口,是数字音乐的国际标准。由于MIDI是一系列指令而不是声音波形,所以要求磁盘空间小,一般用于处理较长的音乐。另外,由于其文件较小,存储容易,其为多媒体设计和指定播放音乐时间带来很大的灵活性;(3) 光盘数字音频文件(CDDA)其采样频率为44.1kHz,每个采样使用16位存储信息。它可以提供高质量的音源,而且无须硬盘存储声音文件;(4) 压缩音频文件(MP3)MP3是ISOMPEG Audio layer 3的简称,它是在1987年的数字音频广播(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计划中发明出来的一种音频算法。这种算法同属于MPEG1(VCD标准)与MPEG2(DVD标准)的一部分。MP3音频格式能够在不失去原有音质的情况下,将CD音轨压缩至原来体积的1/12左右。MP3算法不仅可以用来压缩CD音乐,还可以压缩任何数字音频。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