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多元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多元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
ISBN:978-7-5628-2874-7 条码:
作者: 汪冬华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38.00  折扣价:¥34.20
折扣:0.90 节省了3.8元
字数: 521千字
出版社: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0-10-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多元统计分析作为分析多维数据问题的有效工具,应用十分广泛。本书通过实际案例并结合软件通俗地介绍多元统计分析的原理,内容包括多元描述统计、多元统计推断、回归分析、判别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多维标度法、对应分析、典型相关分析、路径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SPSS是最为优秀的统计软件之一,深受各行业用户的青睐。为满足广大读者学习和掌握高级统计分析方法的需求,本书以SPSS 12.O为准,详细介绍了各种多变量统计模型、多元统计分析模型的方法原理和软件实现技术,其内容涵盖了各种有广泛应用、经典或现代的模型和方法。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第1章多元描述统计分析1
1.1多元描述统计量1
1.1.1数据的组织1
1.1.2描述统计量3
1.2多元数据的图形表示4
1.2.1散点图5
1.2.2箱线图6
1.2.3条形图8
1.3描述统计分析的SPSS应用9
1.3.1描述统计量9
1.3.2图形表示12
小结14
本章主要术语14
思考与练习14

第2章均值的比较检验16
2.1均值比较检验的基本原理16
2.1.1均值检验问题的提出16
2.1.2均值检验的基本原理17
2.2单一样本均值的检验19
2.3独立样本均值的检验21
2.4配对样本均值的检验24
2.5均值比较检验的SPSS应用25
2.5.1单一样本均值的检验25
2.5.2独立样本均值的检验26
2.5.3配对样本均值的检验28
小结29
本章主要术语29
思考与练习29

第3章方差分析31
3.1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31
3.2单因子方差分析33
3.3多因子方差分析38
3.3.1无交互作用情况40
3.3.2有交互作用情况45
3.4协方差分析49
3.5方差分析的SPSS应用51
3.5.1单因子方差分析51
3.5.2多因子方差分析51
3.5.3协方差分析54
小结55
本章主要术语56
思考与练习56

第4章正交试验设计57
4.1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方法57
4.2无交互作用的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59
4.3有交互作用的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64
4.4重复试验与重复取样70
4.4.1重复试验71
4.4.2重复取样75
4.5正交试验设计的SPSS应用77
小结79
本章主要术语79
思考与练习79

第5章相关分析80
5.1引言80
5.2简单相关分析81
5.2.1Pearson相关系数81
5.2.2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82
5.2.3Kendalls taub相关系数83
5.2.4简单相关分析的SPSS应用83
5.3偏相关分析86
5.3.1偏相关分析的思想86
5.3.2偏相关系数86
5.3.3偏相关分析的SPSS应用87
5.4距离相关分析88
5.4.1距离相关分析的思想88
5.4.2偏相关分析的SPSS应用89
小结92
本章主要术语92
思考与练习92第6章回归分析93
6.1一元线性回归分析93
6.1.1数学模型94
6.1.2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95
6.1.3最小二乘估计的性质97
6.1.4回归方程的显著性98
6.1.5预测99
6.1.6控制101
6.1.7一元线性回归的SPSS应用101
6.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106
6.2.1数学模型106
6.2.2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107
6.2.3最小二乘估计的性质108
6.2.4回归方程的显著性108
6.2.5回归系数的显著性109
6.2.6预测110
6.2.7多元线性回归的SPSS应用110
6.3逐步回归分析115
6.3.1“最优”回归方程的选择115
6.3.2逐步回归计算步骤115
6.3.3逐步回归的SPSS应用118
6.4含定性自变量的回归分析122
6.4.1两分定性变量的回归122
6.4.2多分定性变量的回归124
6.5违背基本假设的回归分析126
6.5.1异方差性127
6.5.2自相关性130
6.5.3多重共线性135
小结139
本章主要术语139
思考与练习139

第7章聚类分析141
7.1聚类分析的概念及分类141
7.2相似性的度量142
7.2.1距离142
7.2.2相似系数144
7.3系统聚类法144
7.4动态聚类法153
7.4.1动态聚类的思想153
7.4.2选择凝聚点和确定初始分类153
7.4.3衡量聚类结果的合理性指标和算法终止的标准155
7.4.4动态聚类与系统聚类的比较155
7.5有序聚类法155
7.6聚类分析的SPSS应用160
7.6.1Hierarchical Cluster系统聚类分析160
7.6.2Means Cluster K均值聚类分析165
小结169
本章主要术语170
思考与练习170

第8章判别分析171
8.1引言171
8.2距离判别法172
8.2.1两个总体的情形172
8.2.2多总体情况173
8.3Fisher判别法173
8.3.1两总体Fisher判别法174
8.3.2多总体Fisher判别法175
8.4Bayes判别法177
8.5逐步判别法180
8.6判别分析的SPSS应用181
小结185
本章主要术语186
思考与练习186

第9章主成分分析187
9.1引言187
9.2主成分分析的数学模型及其几何意义188
9.2.1数学模型188
9.2.2几何意义189
9.3主成分的推导及其性质190
9.3.1总体主成分190
9.3.2样本主成分192
9.4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步骤与SPSS应用193
9.4.1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步骤193
9.4.2SPSS操作过程及结果解释194
9.5主成分分析的进一步应用200
9.5.1综合评价201
9.5.2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203
小结205
本章主要术语205
思考与练习205第10章因子分析206
10.1引言206
10.2因子分析的一般模型207
10.2.1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207
10.2.2因子分析模型与回归模型的比较208
10.2.3因子分析模型的性质208
10.2.4因子分析的几个重要概念209
10.3因子载荷矩阵的估计210
10.4因子旋转212
10.4.1方差最大正交旋转(Varimax)213
10.4.2四次方最大旋转(Quartimax)214
10.4.3等量最大法旋转(Equamax)215
10.4.4斜交旋转215
10.4.5旋转方法的选择215
10.5因子得分的估计215
10.5.1因子得分的含义215
10.5.2因子得分估计的方法——回归法216
10.6因子分析的基本步骤与SPSS应用217
10.6.1因子分析的基本步骤217
10.6.2SPSS操作过程及结果解释218
小结226
本章主要术语226
思考与练习226

第11章对应分析227
11.1引言227
11.2对应分析的原理与方法229
11.2.1对应分析的原理229
11.2.2R型因子分析和Q型因子分析的对应关系232
11.3对应分析的SPSS应用234
11.3.1对应分析中重要概念的解释234
11.3.2对应分析的SPSS应用234
小结240
本章主要术语241
思考与练习241

第12章典型相关分析242
12.1引言242
12.2典型相关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243
12.2.1典型相关分析的原理243
12.2.2总体典型相关244
12.2.3样本典型相关247
12.2.4典型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248
12.2.5典型相关分析的其他测量指标249
12.3典型相关分析的基本步骤250
12.4典型相关分析的SPSS应用251
小结257
本章主要术语257
思考与练习257

第13章定性数据的统计分析258
13.1引言258
13.2列联表分析259
13.2.1列联表的概念及形式259
13.2.2列联表的独立性检验260
13.2.3SPSS应用261
13.3对数线性模型264
13.3.1对数线性模型的理论和方法264
13.3.2对数线性模型的SPSS应用265
13.4Logistic回归269
13.4.1Logistic变换269
13.4.2Logistic回归模型及其估计270
13.4.3Logistic回归模型的检验271
13.4.4Logistic回归的SPSS应用273
13.5Probit回归276
13.5.1Probit回归模型276
13.5.2Probit回归的SPSS应用277
小结280
本章主要术语280
思考与练习280

附录1常用概率分布表281

附录2常用正交表293
精彩片段:
.1.1数据的组织
在研究各种生产生活或者经济管理现象时,我们会搜集多个变量的测量值,形成多元数据,然后从这几类数据中获取信息。这些测量值以不同的方式排列和显示,可以比较清晰地描绘数据的某些特征。
第1章多元描述统计分析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