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尔斯:生平与正义理论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罗尔斯:生平与正义理论
|
ISBN: | 978-7-300-12666-1 |
条码: | |
作者: |
[美]涛慕思·博格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38.00
折扣价:¥34.20
折扣:0.90
节省了3.8元
|
字数: |
235千字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126661 |
每包册数: |
11
|
出版日期: |
2010-10-13 |
|
内容简介: |
罗尔斯,人类思想史上最无法绕过的政治哲学家之一,是一位终其一生都在思考人类社会的正义理论的学者。作为罗尔斯的学生,本书作者博格对罗尔斯进行了专访,提供了关于其生平事迹的第一手资料。作者从基本结构、正义的不同层次标准、作为公平的正义之基本理念、两个正义原则、正义实现的社会基础、正义理论的证成问题以及罗尔斯与社群主义及康德理论的关系等角度,全面、系统地评述了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及其社会影响和意义,并在附录中汇集了罗尔斯生平年表、主要作品和二手研究资料。全书列举事实翔实,论证严谨中肯,是一部理解和研究罗尔斯的的优秀著作。
|
作者简介: |
涛慕思·博格(Thomas Pogge),1953年生于德国,大学毕业后到美国哈佛大学哲学系攻读研究生,师从约翰·罗尔斯,深受其思想和为人的影响。获得博士学位后,到哥伦比亚大学任教。数十年来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思想,在政治哲学特别是国际正义等研究领域著述颇丰,是声名卓著的领军人物。目前担任美国耶鲁大学讲座教授和全球正义研究中心主任,也是挪威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应用哲学与公共伦理中心研究员。主要著作有:《理解罗尔斯》(1989)、《世界贫困与人权》(2008)、《日常政治:在亲近穷人的言辞背后》(2010)等。
|
章节目录: |
第1章生平 11家庭和学校教育 12大学和战争时期 13学术生涯 14动荡的十年:1962—1971年 15《正义论》之后 16罗尔斯研究工作的意义 第2章对基本结构的关注 21理论的缘起 22现代社会的复杂性 23重叠共识的理念 24理论范围 第3章关于正义的最高层标准 31纯粹接受方导向的正义标准 32匿名条件 33基本利益对幸福 第4章基本理念:作为公平的正义 41原初境况 42最大最小对平均 43基本益品 44基本自由的词典式优先性 第5章第一个正义原则 51基本权利的结构 52阐述所要求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安排 53基本政治自由的公平价值 54基本自由可允许的减少 55基本自由不可允许的减少 第6章第二个正义原则 61初步近似意义上的差别原则 62差别原则详述 63原初境况中的差别原则主张 64机会原则 65倡导原初境况中的机会原则 66一种私有产权下的民主 第7章一个罗尔斯式的社会 71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 72一种正义的政治观念 73政治的对广包的自由主义 74一个平等主义的自由主义正义观念 75罗尔斯的观念所调整的良序社会 76一个比较现实的见解 第8章关于证成 81反思的平衡 82基本理念 83真理与合理性 第9章对“作为公平的正义”的采纳 91罗尔斯与自由至上主义 92罗尔斯与社群主义 93罗尔斯与康德 结论 附录 索引 译后记
|
精彩片段: |
在哈佛哲学系充满自信、令人景仰的诸位中, ix罗尔斯是不寻常的一位。他对学生和访问学者的嘘寒问暖,他的谦逊,他在讨论时惴惴不安、息事宁人的态度,使人们会以为他是来自乡间的一位访问教授,尤其是与他那些声名卓著、才华横溢的同事蒯因(Quine)、古德曼(Goodman)、普特南(Putnam)、诺齐克(Nozick)、德雷本(Dreben)和卡维尔(Cavell)对比时。罗尔斯令人讶异的谦逊并非源于他的不知情。他十分清楚自己写了一本经典著作,未来几十年内仍会被人阅读,而其他多数学者却远远达不到这样的成就。可是,在他看来,有意义的比较并不在于跟其他人相比,而在于跟政治哲学的任务相比。而且,这种比较在某种程度上必定总是让人汗颜的。
我曾勾勒过一位严肃的人的画像,这实质上就是真实的罗尔斯。他这一生,在一大堆人面前总是不自在,尤其是碰到陌生人,当他自己(也许在公开讲座的场合)成为注意的焦点时,情况更为严重。在这些情形里,他看起来有点害羞,或者局促不安,有时还受到口吃的困扰。然而,在哈佛讲堂,这些问题几乎看不出来,特别是在开学一两个星期之后。那时,听众与他熟悉后,罗尔斯甚至会偶尔开一个玩笑—由于总是面无表情,学生要花点时间才能领会。在非正式的场合,譬如跟一位(或几位)同事共进午餐时,罗尔斯可能会自在些,他谨慎而温和地聊起对方的生活和问题,或者任何天南海北的话题,如政治、天气、学术生涯、健康食品或最近一部关于美国越战的电影。在这些场合,他可以很活泼,甚至有些顽皮,实在是愉快得很。大概只有我们几个年轻人才了解他个性中的这一面。我知道这一点,也只是在我完成博士论文以后,特别是在为准备本书跟他进行的交谈的过程中。
罗尔斯最打动我的是他用非凡的智慧、道德的真诚和严整来追求其正义理论的发展。道德语言无处不在我们身边—人们赞扬和谴责善或恶、对或错、正义或非正义、英雄主义或恐怖主义。可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类语言只是被用来促进个人或群体的利益,而没有做出任何证成的努力。之所以避免证成,乃是因为它迫使说话者采取更一般的道德承诺,而这样的承诺容易遭受批判性的反对,并对说话者施加规范性的负担。罗尔斯追寻的恰恰是许多人要避免的。他在讲座和印刷作品中,公开将自己的道德信念互相关联起来,x并与不同的经验、方法论信条相联系。由此,罗尔斯让他的道德信念、假设和推理经受最严格的检验,最后只赞成经过公开批评而且能被整合进一个完整正义理论的道德判断。和最终产生的道德理论相比,更让人钦佩的是这一不懈的道德反思。罗尔斯修改、提炼、扩展其理论,直到最后。在理解他的社会正义理论时,我们能够明白,某人在其彻底想通的道德观下做出真实可信的道德判断意味着什么。感谢罗尔斯对这一研究工作的贡献,我们由此得以了解到成为一个正义人的基本要素。
罗尔斯的理论因其所涉甚广、盘根错节,故在简述时不可能不带半点缺失。我试图作一清晰阐明,并深刻关注社会正义理论的核心部分(作为公平的正义),以让读者尽可能地理解。这意味着我必须将许多颇有趣味的作品暂且搁到一边,比如,罗尔斯关于道德和政治哲学史的著作,他对公民不服从和良心拒绝的看法。我只微微触及他在道德理论、政治建构主义方面的论述,并简略谈了一下怎样用他的理论来处理关于弱势群体和历史错误(特别是对妇女和有色人种)的主张。我并没有讨论罗尔斯将其理论延伸至国际关系的近期论述,因为我还不能对此给出一个令人心悦诚服的叙述。沿用罗尔斯的做法,我也暂且不考虑人类对于动物和其他自然物种的道德义务。最后,像罗尔斯一样,我在过渡性问题上谈得很少,所谓过渡性问题,即如何从我们现在所处之地到达那个理想社会,正义对这一过渡有些什么要求。
虽然我在阐述罗尔斯的观点时尽量切中要领、清晰明了,可是对于不太熟悉政治哲学的人来说,本书却不是那么好读。研读罗尔斯作品的学生,必须慢慢消化它的结构,记住关键的理念,在头脑里重构这个作为公平的正义的复杂结构,从而理解各知识点是如何环环相扣的。在这里,深入其境,和书中内容同步会有很大的帮助。这和学习国际象棋有点类似:为了了解每一步棋,人们必须思考大量的从未碰到过的可能步法。此处是大同小异:为了理解罗尔斯复杂论证的每一步,人们必须理解他没有走出的那些步子、 xi他试图避免的异议等等。我试着在通篇提出问题、质疑和反对理由,以激发这样的活动。读者可以思索怎样来回答,当然,也可以设置进一步的质疑和反面论证。我的目的是,要一直像罗尔斯那样来对待这个理论,即:不是把它当作陈列在博物馆天鹅绒后面的壮伟的机器,而是把它看成正在建造中的一件作品,人们可以根据新的论证和异议、新的知识和技术、新的政治发展来改进、调整、发展和运用它。
以这种方式研习罗尔斯著作的读者,即便发现罗尔斯信奉的是他们所不能接受的一种道德判断,也不会诱使他们放弃这个理论。比较好的回应是:去研究那个有疑问的判断是如何在他的理论中深深扎根的,以及对该理论可以作怎样的改动以避免这一判断。学习罗尔斯并不要求人们接受其理论的“钩”、“线”和“铅坠”。它顶多意味着,用罗尔斯在毕生工作中所秉持的治学严谨、道德正直去追求某人自己的道德观。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可能(甚至时常)发现,罗尔斯有深刻而重要的理由得出他留给我们研究的那些结论。
——罗尔斯:生平与正义理论.序 言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