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清江水布垭水利枢纽工程地质研究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清江水布垭水利枢纽工程地质研究
ISBN:7-05625-2315-4 条码:
作者: 徐瑞春等主编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98.00  折扣价:¥93.10
折扣:0.95 节省了4.9元
字数: 650千字
出版社: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页数: 397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0-11-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清江流域是我国著名的岩溶强烈发育地区,72%的流域面积为碳酸盐岩(石灰岩)所覆盖。亚洲最大的岩溶洞穴(腾龙洞)就发育在清江。清江流域雨量丰沛,年径流量达135亿m3,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长江水利委员会就开始普查和研究清江水力资源的利用和洪水灾害的防治工作,到了20世纪60年代开始较系统的勘察、水文测流和水力资源规划工作。清江流域开发以三级开发最为有利,自下而上为高坝洲、隔河岩与水布垭水利枢纽,这三个水利枢纽工程均是岩溶强烈发育的石灰岩坝址。

自1987年12月15日隔河岩枢纽工程开始建设到2007年7月22日水布垭水电站第一台机组并网发电,历经20年,清江水电梯级开发完成。这三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地质条件各具特色,积累了丰富的在岩溶地区建坝的经验,也丰富了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学的理论宝库。进行系统的总结并进一步升华是非常必要的。借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建院五十周年之际,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地质研究》和清江水电梯级开发三个大型水电工程系列地质丛书:《隔河岩水利枢纽工程与地质》,《清江水布垭水利枢纽工程地质研究》和《高坝洲水利枢纽工程地质研究》。对现代和以后水电站建设都是一件大好事,对今后按照中央制定的科学发展观来发展我国水电事业也是一个贡献。

水布垭工程地质研究中的几大亮点

(一)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坝型”
(二)确定最高面板堆石坝趾板建基面标准
(三)创先例“利用河床覆盖层作为高面板堆石坝基础”
(四)合理利用“软岩开挖料”,建设经济型大坝
(五)大型地下洞室“软岩置换处理”新思路
(六)“变岩溶化岩体为裂隙性岩体”,构建大坝防渗线
(七)在复杂的地质环境中建起世界第一高面板堆石坝

一般来说,坝址选择应尽量避开环境地质条件较差的地段。水布垭工程在这样复杂的环境地质条件下能成功建成,是深入而精细的地质勘察研究成果的充分体现。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第一章 绪 言(1)

第一节 清江流域资源及其开发概况(1)

第二节 工程建设的意义 (2)

第三节 勘测设计过程 (4)

第四节 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8)

第二章 区域地壳稳定性与地震活动性 (13)

第一节 区域地质建造概述 (13)

第二节 区域构造格架 (14)

第三节 地壳结构和深部构造 (15)

第四节 区域构造运动的演化进程 (20)

第五节 新构造运动 (21)

第六节 主要断层及其活动性分析 (36)

第七节 地震活动和地震危险性分析 (40)

第八节 水库诱发地震评价 (48)

第三章 库岸稳定性研究 (51)

第一节 库岸工程地质分段及评价 (51)

第二节 库岸不良物理地质体研究 (72)

第三节 库首重点滑坡对工程的影响性分析 (81)

第四节 典型滑坡形成机制分析 (88)

第五节 水库影响区 (103)

第四章 坝区工程地质条件 (107)

第一节 河谷地貌 (107)

第二节 地层岩性 (107)

第三节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111)

第四节 地质构造 (117)

第五节 风 化 (150)

第六节 物理地质现象 (152)

第七节 岩溶与水文地质 (169)

第八节 岩石(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与岩体质量 (196)

第九节 地应力 (210)

第五章 坝址区环境地质问题研究 (218)

第一节 马崖高边坡 (218)

第二节 大岩埫滑坡 (230)

第三节 马岩湾滑坡 (250)

第四节 台子上滑坡 (262)

第六章 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273)

第一节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273)

第二节 地下电站 (302)

第三节 溢洪道与防淘墙 (325)

第四节 放空洞 (340)

第五节 防渗帷幕 (350)

第六节 导流洞 (361)

第七章 天然建筑材料 (374)

第一节 料场选择原则(374)

第二节 桥沟、公山包料场基本地质概况(375)

第三节 桥沟、公山包技术质量指标及评价(377)

第四节 料场可开采储量评价(381)

第五节 建筑物开挖料利用研究 (385)

主要参考文献 (395)


精彩片段: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