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香格里拉(天下文丛)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寻找香格里拉(天下文丛)
|
ISBN: | 978-7-300-12814-6 |
条码: | |
作者: |
沈卫荣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32.00
折扣价:¥28.80
折扣:0.90
节省了3.2元
|
字数: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128146 |
每包册数: |
9
|
出版日期: |
2010-12-01 |
|
内容简介: |
本书所录系作者对国学、“西藏问题”和学术方法等热点问题的思考,发表以来深受学界和文化界好评。作者的“大国学”理念别具一格,对“语文学”的阐释和倡导发人深思。长达十六年的海外游学经历,结合扎实的专业知识背景,使作者对国际视野中的“西藏问题”有非常透彻和独到的见解。通过对一个西方后现代的乌托邦神话——“虚拟的西藏”(即香格里拉)的解构,作者为世人理解西藏、西藏文化和所谓“西藏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
作者简介: |
沈卫荣,1962年生于江苏无锡,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1998年毕业于德国波恩大学,获中亚语言文化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宗教高等研究院副院长、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汉藏佛学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哈佛大学印度梵文系合作研究员、洪堡大学亚非研究所代理教授、京都大学文学部外国人合作研究员等。主要从事西域语文、历史,特别是西藏历史、藏传佛教和汉藏佛学比较研究。
|
章节目录: |
马丽华序 :从元代出发,从语文学出发 初识冯其庸 闲话国学与西域研究 我们能从语文学学些什么? 我的心在哪里? 说学术偶像崇拜和学术进步 东方主义话语与西方佛教研究 大喜乐崇拜和精神的物质享乐主义 《欲经》:从世间的男女喜乐到出世的精神解放 寻找香格里拉——妖魔化与神话化西藏的背后 说跨文化误读 谁是达赖喇嘛? 也谈东方主义和“西藏问题” 我读马丽华 《汉藏佛学研究丛书》编辑缘起 说汉藏交融与民族认同 写在《汉藏交融——金铜佛像集萃》出版之际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马丽华(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 从问学到学问,是他的基本姿态:三十年前的少年沈卫荣,考取南京大学历史系,十年国内寒窗苦读,追随蒙元史大家陈得芝先生治元朝历史;期间复师从藏学大家王尧先生,步入西藏学,开始发表一系列有关元代西藏历史研究的优秀论文;继之是为时甚久的海外游学,西欧美,东扶桑,由中亚学和比较宗教学起步,后来的工作包括在德国、美国、日本、尼泊尔诸国高校和研究机构从事教学和研究,也包括为外国学生讲授古藏文,就这样五湖四海地步步为营。长达十六年的时间里,游方列国,历练成长,甘苦自知,只是初衷不改,始终以西藏历史、宗教研究为矢志不渝的事业,努力在国际藏学界为中国学者争得更多话语权。沈教授此前的海外生涯犹似隐居闭修,回归即出山,以至于未见滑翔,就见高飞。难怪网友读者惊奇,不知何方神圣下凡。 作为学者的沈卫荣,不仅是人大一位知名教授,即使在国内和国际藏学界也卓有影响。他的学问或许可用藏传佛教文献中常用的两个词汇——甚深和广大——来形容,其中最精彩最有价值的部分反映在他数量不少,且用中、英、德、日等多种文字发表的藏学专业论著之中。据我所知,他用德文发表的博士论文《一世达赖喇嘛根顿珠巴之生平及其历史意义:对达赖喇嘛政体及其格鲁派历史研究的一项贡献》,被认为是国际藏学界研究格鲁派早期政治、宗教历史和达赖喇嘛活佛转世系列之形成的经典;另一专著《<圣入无分别总持经>对勘及研究》,则于汉藏佛教研究之间的重新沟通具有里程碑意义。 从千几百年前的法成法师,不期然地联想到我们的沈教授,同样的精通藏汉文,同样的在从事着民族文化间的交流,只是时代有所不同,内容更其丰富。每一代人都有他的文化担当,薪继火传,生生不息;进一步联想到首创了“托命”之说的前辈大师,联想到沈教授同时代的这一群学术精英,看起来冥冥中已被赋予了使命。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