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创作学概论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建筑创作学概论
|
ISBN: | 978-7-5641-2285-0 |
条码: | |
作者: |
汪正章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39.00
折扣价:¥37.05
折扣:0.95
节省了1.95元
|
字数: |
202千字
|
出版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200页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0-12-01 |
|
内容简介: |
本书是作者多年教学和研究的成果。全书分综论篇、思想篇、创造篇,主要涵盖了“建筑创作学”的理论架构,建筑创造的观念、原理,建筑创作能力的培养。 本书可促进建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同时对在职建筑师的设计与创作实践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引言:现代中国建筑的理论研究之路1 (一) 走我们自己的研究之路2 (二) 走“和而不同”的研究之路3 (三) 走“实事求是”的研究之路3 (四) 走“与时共进”的研究之路4 (五) 走“综合创造”的研究之路5 A综论篇 一建筑创作学的理论架构11 (一) 建筑创作学的提出11 (二) 建筑创作学的框架形成13 (三) 建筑创作学的理论构成15 (四) 探索中国特色的建筑创作学理论19 二一个“创作图式”的表述22 三“五环图式”话建筑27 四如何培养建筑创作能力31 (一) 理解建筑32 (二) 了解生活35 (三) 敏于思想43 (四) 精于技艺45 (五) 擅于创造57 五建筑,有创无“类”67 B思想篇 一走向“主题创作”75 (一) “主题创作”的执著追求75 (二) “主题创作”的成功实践76 (三) “主题创作”的理论启示80 二创作•形式•思想82 (一) 问题的提出:为什么要把“思想”提到建筑创作的 重要位置?82 (二) 两点分析:怎样看待建筑创作的思想属性?83 (三) 简约的回顾:“石头的史书”、“木头的诗歌”说明了 什么?86 三传统•中介•现代92 (一) 中介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媒介生成”意义92 (二) 中介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桥梁过渡”意义93 (三) 中介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感知表象”意义95 (四) 中介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系统建构”意义96 四时代建筑与地方特色104 (一) 狭义和广义104 (二) 表象和内涵104 (三) 俗成和突破107 (四) 人情和机理107 (五) 大众和自我107 (六) 建筑和环境108 (七) 时间和空间110 五中国建筑师的广义职业道德观112 (一) 行为112 (二) 观念114 (三) 文化115 C创造篇 一建筑的思维本质在于创造121 (一) 从建筑矛盾的复杂性看“创造”121 (二) 从建筑目的的兼容性看“创造”124 (三) 从建筑条件的差异性看“创造”125 二建筑师的创造性思维128 (一) 建筑创作中的思维发散和收敛128 (二) 动态思维与“心理定势”135 (三) “逆向思维”在建筑创作上的妙用140 (四) 建筑的创造性想象145 (五) 科学手段和建筑创作150 三驯异•综合——建筑创作的嬗变原理Ⅰ153 (一) 建筑中的“驯质异化”和“异质驯化”153 (二) “有意义的综合”与建筑创造156 四选择•逆忤——建筑创作的嬗变原理Ⅱ167 (一) “慧眼识珠”式的选择与建筑创造167 (二) 建筑创作上的“相向借鉴”与“反向革新”174附录一谈基本建筑理论体系的建构——以五位中国现代建筑师的 探索为例179 附录二新时期中国建筑思想论题185 插图资料来源192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