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CAD实用教程(第三版)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AutoCAD实用教程(第三版)
|
ISBN: | 978 – 7 – 5606 – 2506 – 5 |
条码: | |
作者: |
邱志惠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36.00
折扣价:¥34.20
折扣:0.95
节省了1.8元
|
字数: |
602千字
|
出版社: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2798003-10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1-02-01 |
|
内容简介: |
本书是一本关于AutoCAD 2010的实例教程。本书在全面系统地介绍AutoCAD 2010的各种基本命令的前提下,突出以绘图操作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安排了较多的绘图实例,以方便读者学习。 书中第1~7章介绍了二维基本命令;第8章介绍了一般图形的绘制方法;第9章介绍了机械图样的绘制方法;第10章介绍了建筑图样的绘制方法;第11~14章介绍了三维基本命令;第15~17章分别讲解了机械零件、家具及建筑的造型方法;第18章介绍了如何将AutoCAD的图形转换到PhotoShop中进行平面图像处理的方法,并列举了一些二维绘图的应用实例。书中全部实例的具体操作均有章可循,详细的作图步骤及配图一目了然。 本书可作为工科院校学生学习AutoCAD的主要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作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自学参考书或AutoCAD培训班学员的教材。
|
作者简介: |
作 者 简 介 邱志惠,女,副教授。中国发明协会会员、先进制造技术及CAD应用研究生指导教师、陕西省跨校选课首位任课教员、美国Autodesk公司中国区域AutoCAD优秀认证教员。1982年 1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1998年被聘为副教授,现任教于西安交通大学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2007年美国密西根大学访问学者,2009年香港科技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快速成型新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主持国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子项目;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IC制造中压印光刻工艺与设备的研究开发”主要参加人。从事“工程制图”、“计算机图形学的应用技术”、“计算机三维造型及工业造型设计”教学。曾负责设计生产和调试安装生产线,并荣获多项省、厅级科技成果奖。发表教育和科研论文多篇,出版《AutoCAD实例教程》、《AutoCAD实用教程》、《AutoCAD工程制图及三维建模实例》、《Pro/ENGINEER建模实例及快速成型技术》等多本教材。荣获王宽诚教书育人奖、优秀教材奖及讲课竞赛奖等。
|
章节目录: |
目 录
第一篇 二维基本命令
第1章 绪论 3
1.1 概述 3
1.2 计算机绘图系统的构成 3
1.2.1 硬件 4
1.2.2 软件 4
1.3 AutoCAD绘图系统的主界面 5
1.4 AutoCAD绘图系统的命令输入方式 9
1.5 自定义图形工具条 12
1.6 AutoCAD绘图系统中的坐标输入方式 13
1.7 AutoCAD绘图系统中选取图素的方式 13
1.8 AutoCAD绘图系统中功能键的作用 14
1.9 AutoCAD绘图系统中的部分
常用设置功能 14
1.10 AutoCAD 2010主要新功能介绍 20
第2章 基础命令 23
2.1 新建文件(New) 23
2.2 打开文件(Open) 24
2.3 关闭文件(Close) 24
2.4 保存(Save) 24
2.5 另存为(Save As) 24
2.6 退出(Exit) 25
2.7 图形界限(Limits) 25
2.8 缩放(Zoom) 25
2.9 平移(Pan) 27
2.10 航空(鸟瞰)视图(Aerial View) 28
2.11 重画(Redraw) 28
2.12 重生成(Regen) 28
2.13 全部重生成(Regen All) 29
2.14 图层(Layer) 29
2.15 颜色(Color) 30
2.16 线型(Linetype) 31
2.17 线型比例(Ltscale) 32
2.18 线型宽度(Lineweight) 32
2.19 单位(Units) 33
2.20 AutoCAD 2010界面的多窗口功能 33
第3章 绘图命令 35
3.1 直线(Line) 35
3.2 射线(Ray) 36
3.3 构造线(Construction Line) 37
3.4 矩形(Rectangle) 38
3.5 正多边形(Polygon) 39
3.6 圆弧(Arc) 40
3.7 圆(Circle) 41
3.8 圆环(Donut) 42
3.9 椭圆(Ellipse) 43
3.10 图块(Block) 44
3.11 插入(Insert) 45
3.12 螺旋(Helix) 45
第4章 编辑修改命令 47
4.1 删除(Erase) 47
4.2 复制(Copy) 48
4.3 镜像(Mirror) 49
4.4 偏移(Offset) 49
4.5 阵列(Array) 51
4.6 移动(Move) 52
4.7 旋转(Rotate) 53
4.8 比例缩放(Scale) 53
4.9 拉伸(Stretch) 53
4.10 拉长(Lengthen) 54
4.11 修剪(Trim) 55
4.12 延伸(Extend) 56
4.13 打断(Break) 57
4.14 倒角(Chamfer) 58
4.15 圆角(Fillet) 59
4.16 特性(Properties) 60
4.17 特性匹配(Match) 60
4.18 分解(Explode) 61
第5章 设置命令 62
5.1 设置字体(Text Style) 63
5.2 多行文字(Text) 63
5.3 单行文字(Single Text) 64
5.4 修改文字(Textedit) 64
5.5 点的样式(Point Style) 65
5.6 画点(Point) 65
5.7 定数等分(Divide) 65
5.8 定距等分(测量)(Measure) 66
5.9 多线样式(Multilines Style) 66
5.10 绘制多线(Multilines) 68
5.11 修改多线(Mledit) 69
5.12 样条曲线(Spline) 70
5.13 修改样条曲线(Splinedit) 71
5.14 多段线(Pline) 71
5.15 修改多段线(Pedit) 72
5.16 图案填充(Hatch) 73
5.17 修改图案填充(Hatchedit) 75
第6章 尺寸标注 77
6.1 尺寸标注样式(Dim Style) 78
6.2 快速标注(QDIM ) 83
6.3 线性尺寸标注(Linear) 83
6.4 对齐尺寸标注(Aligned) 84
6.5 坐标尺寸标注(Ordinate) 84
6.6 半径尺寸标注(Radius) 85
6.7 直径尺寸标注(Diameter) 86
6.8 角度标注(Angular) 86
6.9 基线尺寸标注(Baseline) 87
6.10 连续尺寸标注(Continue) 88
6.11 引线标注(Leader) 89
6.12 圆心标注(Center) 90
6.13 修改尺寸标注(Oblique) 90
6.14 修改尺寸文本位置(Dimtedit) 91
6.15 更新尺寸样式(Update) 91
6.16 尺寸公差标注 91
6.17 形位公差标注(Tolerance) 92
第7章 辅助命令 93
7.1 查询距离(Distance) 93
7.2 查询面积(Area) 93
7.3 查询质量特性(Mass Properties) 94
7.4 查询点的坐标(ID Point) 95
7.5 查询列表(List) 95
7.6 查询时间(Time) 95
7.7 查询状态(Status) 96
7.8 查询设置变量(Setvar) 96
7.9 创建边界(Boundary) 96
7.10 创建面域(Region) 97
7.11 制作幻灯(Mslide) 97
7.12 观看幻灯(Vslide) 97
7.13 自动播放幻灯(Run Script) 97
7.14 拼写(Spell) 98
7.15 剪切(Cut) 98
7.16 复制(Copy) 99
7.17 粘贴(Paste) 99
7.18 设置捕捉和栅格(Snap and Grid) 99
7.19 设置极轴追踪(Polar Tracking) 100
7.20 设置对象捕捉(Osnap) 100
7.21 设置动态输入 101
7.22 设置快捷特性 101
7.23 运行捕捉(Snaping) 102
7.24 正交(Ortho) 102
7.25 坐标(Coords) 102
7.26 放弃(Undo) 102
7.27 恢复(Redo) 102
7.28 打印(Plot) 102
7.29 输出(Export) 105
7.30 几何约束 105
第8章 表格、图幅及几何作图 109
8.1 标题栏 109
8.2 A4图幅 113
8.3 太极图 115
8.4 气窗图案 119
8.5 圆弧连接 122
8.6 练习题 125
第9章 机械工程图 128
9.1 自制机械样板(模板)图 128
9.2 阀杆 131
9.3 压紧螺母 140
9.4 阀体 147
9.5 装配图 150
9.6 机械制图练习题 155
第10章 建筑工程图 162
10.1 自制建筑样板(模板)图 162
10.2 立面图 163
10.3 平面图 166
10.4 剖面图 169
10.5 建筑制图练习题 171
第11章 三维立体造型原理及概述 177
11.1 原理及概述 177
11.2 水平厚度(Elev) 177
11.3 厚度(Thickness) 178
11.4 三维多段线(3D Polyline) 178
11.5 视觉样式(Shade) 179
11.6 渲染(Render) 180
11.7 消隐(Hide) 180
11.8 坐标系变换(UCS) 180
11.9 三维动态观察器(3D Orbit) 186
11.10 模型空间(Model Space(Tiled)) 187
11.11 布局(Layout)/图纸空间(Paper Space) 187
11.12 模型/图纸兼容空间(Model Space (Floating)) 187
11.13 视口变换(Vports) 188
11.14 三维视图变换(3D Viewpoint) 190
第12章 实体制作命令 194
12.1 多段体(Polysolid) 195
12.2 长方体(Box) 196
12.3 球体(Sphere) 196
12.4 圆柱体(Cylinder) 197
12.5 圆锥体(Cone) 198
12.6 楔形体(Wedge) 198
12.7 圆环体(Torus) 199
12.8 棱锥体(Pyramid) 199
12.9 螺旋体(Helix) 200
12.10 网线密度(Isolines) 200
12.11 轮廓线(Dispsilh) 200
12.12 表面光滑密度(Facetres) 201
12.13 拉伸体(Extrude) 201
12.14 旋转体(Revolve) 204
12.15 剖切(Slice) 208
12.16 剖面(Section) 209
12.17 扫掠(Sweep) 210
12.18 放样(Loft) 211
第13章 实体修改命令 213
13.1 并集(Union) 214
13.2 差集(Subtract) 215
13.3 交集(Intersect/Interference) 216
13.4 实体面的拉伸(Extrude Faces) 218
13.5 实体面的移动(Move Faces) 220
13.6 实体面的等距偏移(Offset Faces) 221
13.7 实体面的删除(Delete Faces) 222
13.8 实体面的旋转(Rotate Faces) 222
13.9 实体面的倾斜(Taper Faces) 223
13.10 实体面的复制(Copy Faces) 224
13.11 实体面颜色的改变(Color Faces) 225
13.12 复制实体的边(Copy Edges) 226
13.13 实体边的颜色修改(Color Edges) 227
13.14 实体的压印(Imprint) 227
13.15 实体的清除(Clean) 229
13.16 实体的有效性检查(Check) 229
13.17 实体的抽壳(Shell) 229
13.18 实体的分割(Separate) 230
13.19 圆角(Fillet) 231
13.20 倒角(Chamfer) 232
13.21 三维操作(3D Operation) 233
13.21.1 三维阵列(3D Array) 233
13.21.2 三维镜像(Mirror 3D) 234
13.21.3 三维旋转(Rotate 3D) 235
13.21.4 对齐(Align) 236
第14章 网格曲面 238
14.1 二维实体(2D Solid) 239
14.2 三维面(3D Face) 240
14.3 网格曲面长方体(Box) 241
14.4 网格曲面楔体(Wedge) 241
14.5 网格曲面圆锥体(Cone) 242
14.6 网格曲面棱锥体(Pyramid) 243
14.7 网格曲面球体(Sphere) 244
14.8 网格曲面圆柱体(Cylinder) 244
14.9 圆环体(Torus) 245
14.10 网格密度一(Surftab1) 246
14.11 网格密度二(Surftab2) 246
14.12 平滑度 246
14.13 优化网格 247
14.14 旋转网格曲面(Revolved Surface) 248
14.15 平移网格曲面(Tabulated Surface) 251
14.16 直纹网格曲面(Ruled Surface) 253
14.17 边界网格曲面(Edge Surface) 259
第四篇 造 型 实 例
第15章 机械零件造型 267
15.1 阀杆 267
15.2 压紧螺母 272
15.3 阀体 283
15.4 阀门 293
15.5 练习题 295
第16章 家具及装潢 298
16.1 写字台 298
16.2 茶几 308
16.3 竹椅 313
16.4 练习题 318
第17章 建筑造型 320
17.1 标准间立体图 320
17.2 房屋建筑 321
17.3 六角凉亭 329
17.4 练习题 329
第18章 AutoCAD与平面设计 342
18.1 2008年北京申奥会徽 342
18.2 西安交通大学校徽 351
18.3 标准间平面二维效果图 356
18.4 练习题 358
附录A 计算机绘图国家标准 359
附录B AutoCAD Mechanical简介 361
附录C 绘图小技巧 362
附录D 尺寸变量 364
附录E 系统变量 366
附录F AutoCAD工程师认证考试大纲(2008) 373
附录G 计算机辅助设计《试题汇编》摘选(操作员级,2004) 376
附录H 部分认证考题(2008) 386
附录I 部分绘图类认证考题(2008) 395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第 三 版 前 言 AutoCAD是美国Autodesk公司的奠基产品,是一个专门用于计算机绘图设计工作的软件,自20世纪80年代首次推出R1.0版本以来,因其具有的简便易学、精确无误等优点,一直深受广大工程设计人员的青睐。 本书已是第三版,自2002年第一版出版以来,一直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并被多所院校选为教材。 本书所介绍的AutoCAD 2010是Autodesk公司目前推出的最新版本,它的多处功能升级和崭新的应用特性,能使用户真正置身于一种轻松的设计环境,在专注于所设计的对象和设计过程的同时,享受一种心情的愉悦。 本书由邱志惠编写,赵芮可同学为更新版本做了大量的工作;邱世强同志绘制了部分图形并进行了文字处理;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制图教研室和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的全体同事给予了大力协助,在此表示感谢。 再次深深地感谢读者和出版社的编辑们! 如有问题,可与作者联系:qzh@mail.xjtu.edu.cn。 编著者 2010年9月于西安 第 一 版 前 言 AutoCAD是美国Autodesk公司的奠基产品,是一个专门用于计算机绘图设计工作的软件,自20世纪80年代首次推出R1.0版本以来,由于其具有简便易学、精确无误、提高设计质量、缩短设计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等优点,一直深受广大工程设计人员的青睐。今天,AutoCAD系列版本已广泛应用于机械、建筑、电子等工程设计领域,极大地提高了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AutoCAD 2002是Autodesk公司目前推出的最新版本,它的多处功能升级和崭新的应用特性,能使用户真正置身于一种轻松的设计环境。 AutoCAD 2002是一套领先的通用设计工具,提供最新和最先进的工具来增强合作的过程:电子传递、AutoCAD今日、增强属性提取、XML设计、强化的Web发布、更先进的DWF文件格式和直连到Autodesk Point A站点的文件向导;一组强大的、全新的具有内部网/互联网功能的CAD标准管理工具;还提供全新的、增强的高效特征,如关联标注、图层、文本和属性工具等。 AutoCAD 2002是一个具有雄厚的三维处理能力的CAD平台软件,它的参数化特征和曲面造型能力大为增强。利用AutoCAD 2002,用户可以轻松自如地绘制立体图并自动投影成视图。传统的从一条线一个图开始绘图的方法正在被三维建模制图所替代,并已成为一种时尚。也正是这种设计理念,使广大工程设计人员提高了设计效率、增强了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本书是针对在校学生、培训班学员以及广大工程设计人员学习AutoCAD而编写的一本教材,特别适合现代的多媒体教学及上机指导。本书采用以例为主的教学和学习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学员快速掌握各种基本命令和绘图技巧。本书在编写安排中也较好地把握了入门与提高之间的关系,并始终以用户操作中的方法和绘图技巧为主线,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因此无论对本科生、培训班学员还是自学者,本书都是一本很好的教材。为了方便拥有不同AutoCAD语言版本的读者使用,书中首次采用了中文和英文对照排列的编写方法,而在所有文字的编排中都力求做到准确、精练。 本书由邱志惠、王宏明、冯文澜、张群明编写,刘璟、宋晨、邱世强等同志绘制了部分图形。西安交通大学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卢秉恒教授对本书进行了审阅。另外,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西安交通大学工业设计系李乐山教授的支持和帮助,以及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制图教研室和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全体同事的大力协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时间紧促,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的E-mail地址如下:qzh@mail.xjtu.edu.cn。 编著者 2002年10月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