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民法物权论(修订五版)(上、中、下册)(港台法学研究书系 ) - 港台法学研究书系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民法物权论(修订五版)(上、中、下册)(港台法学研究书系 ) 港台法学研究书系
ISBN:978-7-5620-3904-4 条码:
作者: 谢在全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164.00  折扣价:¥147.60
折扣:0.90 节省了16.4元
字数: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页数: 1466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1-06-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物权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来的“兵家重地”,从罗马法时代至今,数千载的风雨兼程,物权从“大民法”中逐渐地成长成熟,以至今天的脱颖而出,亭亭玉立,形成了诸多不朽的经典物权理论原则,也彰显了物权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对传统经典物权理论继承之完好者当属德、法、日,其以批判继承的态度,在传承经典物权理论的同时,结合所处时代的背景和特点,对传统理论进行选择性地突破,这也确定了德、法、日在民事物权领域的核心地位。今日我国台湾地区对民事物权的传承,由于独特的历史背景,即甚受德、法、日影响,以致其在历次“修法”中,都难掩德、法、日之痕迹,诸多物权相关规定的条文与德、法、日之民法典之物权编,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本文作者谢在全先生从大局出发,立足实践,在深刻阐述物权之经典的同时,亦指出我国今日台湾地区对传统物权理论继承方面的不足之处,并通过对大量已著判例的分析,向读者展现了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物权理论发展的基本轨迹。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总目录

修订五版序 …………………………………………………………………Ⅰ
修订四版序 …………………………………………………………………Ⅲ
修订二版序 …………………………………………………………………ⅴ
原上册初版序 ………………………………………………………………Ⅶ
原下册初版序 ………………………………………………………………Ⅸ

上 册

第一篇 序 论………………………………………………………………1

第二篇 本 论………………………………………………………………8
第一章 物权通则………………………………………………………8
第二章 所有权………………………………………………………104

中 册

第三章 地上权………………………………………………………425
第四章 农育权………………………………………………………485
第五章 不动产役权…………………………………………………502
第六章 典 权………………………………………………………546
第七章 抵押权………………………………………………………608

下 册

第八章 质 权………………………………………………………963
第九章 留置权 ……………………………………………………1056
第十章 让与担保 …………………………………………………1100
第十一章 占 有 …………………………………………………1135

附录 民法·物权编 ……………………………………………………1247
编辑例言 ……………………………………………………………1249
第一部分 民法物权编及其施行法条文 …………………………1251
第二部分 民法物权编及其施行法修正条文对照 ………………1296
主要简略用语 ……………………………………………………………1456
主要参考书目 ……………………………………………………………1458

目 录(上册)

修订五版序 …………………………………………………………………Ⅰ
修订四版序 …………………………………………………………………Ⅲ
修订二版序 …………………………………………………………………ⅴ
原上册初版序 ………………………………………………………………Ⅶ
原下册初版序 ………………………………………………………………Ⅸ
第一篇 序 论………………………………………………………………1
第二篇 本 论………………………………………………………………8
第一章 物权通则…………………………………………………………8
第一节 物权之意义……………………………………………………8
第二节 物权之客体 …………………………………………………11
第三节 物权之特性 …………………………………………………18
第四节 物权之效力 …………………………………………………24
第五节 物权之种类 …………………………………………………32
第一项 物权法定主义 ……………………………………………32
第二项 物权之分类 ………………………………………………40
第六节 物权之变动 …………………………………………………43
第一项 概说 ………………………………………………………43
第二项 物权变动之公示原则与公信原则 ………………………46
第三项 物权行为 …………………………………………………51
第一款 物权行为之立法主义 …………………………………51
第二款 物权行为之意义及特性 ………………………………55
第四项 物权变动之要件 …………………………………………62
第一款 不动产物权变动之要件 ………………………………62
第一目 因法律行为之不动产物权变动 ……………………62
第二目 非因法律行为之不动产物权变动 …………………72
第三目 登记之推定力与公信力 ……………………………82
第二款 动产物权变动之要件 …………………………………89
第五项 物权消灭之原因 …………………………………………96
第一款 混同 ……………………………………………………96
第二款 抛弃……………………………………………………100
第三款 其他消灭原因…………………………………………101
第二章 所有权…………………………………………………………104
第一节 通则…………………………………………………………104
第一项 所有权概说………………………………………………104
第二项 所有权之意义与性质……………………………………108
第三项 所有权之权能……………………………………………111
第四项 所有权之保护……………………………………………116
第五项 取得时效…………………………………………………142
第一款 所有权之取得时效……………………………………142
第二款 其他财产权之取得时效………………………………160
第二节 不动产所有权………………………………………………171
第一项 不动产所有权之范围……………………………………171
第二项 土地相邻关系……………………………………………176
第一款 序说……………………………………………………176
第二款 邻地损害之防免………………………………………183
第三款 关于水之相邻关系……………………………………186
第四款 邻地使用………………………………………………194
第五款 越界之相邻关系………………………………………216
第三项 建筑物之区分所有………………………………………226
第一款 序说……………………………………………………226
第二款 区分所有建筑物之所有关系…………………………228
第三款 区分所有建筑物之用益与处分关系…………………244
第四款 专用权之约定…………………………………………248
第五款 区分所有建筑物之管理关系…………………………254
第六款 区分所有建筑物属同一人所有之准用………………260
第七款 区分所有建筑物正中宅门之使用……………………260
第八款 实务问题研讨…………………………………………261
第三节 动产所有权…………………………………………………269
第一项 善意取得…………………………………………………270
第二项 先占………………………………………………………283
第三项 拾得遗失物………………………………………………286
第四项 发见埋藏物………………………………………………300
第五项 添附………………………………………………………303
第一款 附合……………………………………………………305
第二款 混合……………………………………………………315
第三款 加工……………………………………………………316
第四款 添附之求偿关系………………………………………320
第四节 共有…………………………………………………………324
第一项 概说………………………………………………………324
第二项 分别共有…………………………………………………327
第一款 应有部分之意义及性质………………………………327
第二款 共有之内部关系………………………………………329
第一目 共有物之使用及收益………………………………329
第二目 应有部分之处分……………………………………332
第三目 共有物之处分………………………………………338
第四目 共有物之管理………………………………………350
第五目 共有物之费用负担…………………………………361
第三款 共有之外部关系………………………………………362
第四款 共有物之分割…………………………………………366
第一目 分割请求权…………………………………………367
第二目 请求分割之方法……………………………………37l
第三目 分割之效力…………………………………………386
第三项 公同共有…………………………………………………393
第四项 准共有……………………………………………………410
主要简略用语………………………………………………………………413
主要参考书目………………………………………………………………415

目 录(中册)

第三章 地上权…………………………………………………………425
第一节 用益物权总说………………………………………………425
第二节 普通地上权序说……………………………………………427
第三节 地上权之取得………………………………………………436
第四节 地上权之期间………………………………………………443
第五节 地上权之效力………………………………………………447
第一项 地上权人之权利…………………………………………447
第二项 地上权人之义务…………………………………………454
第六节 地上权之消灭………………………………………………458
第一项 消灭之原因………………………………………………458
第二项 消灭之效果………………………………………………463
第七节 区分地上权…………………………………………………472
第四章 农育权…………………………………………………………485
第一节 序说…………………………………………………………485
第二节 农育权之取得………………………………………………489
第三节 农育权之效力………………………………………………491
第一项 农育权人之权利…………………………………………491
第二项 农育权人之义务…………………………………………494
第四节 农育权之消灭………………………………………………496
第一项 消灭之原因………………………………………………496
第二项 消灭之效果………………………………………………499
第五章 不动产役权……………………………………………………502
第一节 序说…………………………………………………………502
第二节 不动产役权之种类…………………………………………507
第三节 不动产役权之特性…………………………………………513
第四节 不动产役权之取得…………………………………………519
第五节 不动产役权之效力…………………………………………526
第一项 不动产役权人之权利义务………………………………527
第二项 供役不动产所有人之权利义务…………………………534
第六节 不动产役权之消灭…………………………………………536
第七节 用益权人之不动产役权……………………………………541
第八节 自己不动产役权……………………………………………543
第六章 典权……………………………………………………………546
第一节 序说…………………………………………………………546
第二节 典权之取得…………………………………………………559
第一项 基于法律行为而取得……………………………………559
第二项 基于法律行为以外之原因而取得………………………562
第三节 典权之期限…………………………………………………563
第四节 典权之效力…………………………………………………568
第一项 典权人之权利义务………………………………………568
第一款 典权人之权利…………………………………………568
第二款 典权人之义务…………………………………………586
第二项 出典人之权利义务………………………………………592
第一款 出典人之权利…………………………………………592
第二款 出典人之义务…………………………………………604
第五节 典权之消灭…………………………………………………605
第七章 抵押权…………………………………………………………608
第一节 担保物权总说………………………………………………608
第二节 普通抵押权序说……………………………………………622
第一项 普通抵押权之意义………………………………………622
第二项 抵押权之发展与社会作用………………………………625
第三项 普通抵押权之特性………………………………………634
第三节 普通抵押权之取得…………………………………………649
第四节 普通抵押权之效力…………………………………………660
第一项 普通抵押权担保债权之范围……………………………660
第二项 普通抵押权标的物之范围………………………………666
第三项 抵押人之权利……………………………………………691
第四项 抵押权人之权利…………………………………………704
第一款 普通抵押权之次序……………………………………704
第二款 普通抵押权之处分……………………………………716
第三款 普通抵押权之保护……………………………………719
第五项 普通抵押权之实行………………………………………735
第一款 声请法院拍卖抵押物…………………………………741
第一目 许可拍卖抵押物之声请……………………………741
第二目 拍卖之强制执行程序………………………………745
第三目 普通抵押权实行之效果……………………………753
第二款 订立契约取得抵押物所有权…………………………781
第三款 以其他方法处分抵押物………………………………786
第六项 共同普通抵押权之实行…………………………………787
第一款 序说……………………………………………………787
第二款 共同普通抵押权之成立………………………………792
第三款 共同普通抵押权之效力………………………………793
第四款 共同抵押权之消灭及其他问题………………………810
第七项 第三人之求债权与承受权………………………………812
第五节 抵押权之消灭………………………………………………818
第六节 最高限额抵押权……………………………………………821
第一项 序说………………………………………………………821
第二项 最高限额抵押权之设定…………………………………831
第三项 最高限额抵押权之效力(优先受偿之效力及其范围)…833
第四项 最高限额抵押权之变更…………………………………860
第五项 最高限额抵押权之确定…………………………………879
第六项 最高限额抵押权之准共有………………………………905
第七项 共同最高限额抵押权……………………………………908
第八项 最高限额抵押权之实行…………………………………910
第九项 最高限额抵押权之消灭…………………………………913
第七节 其他抵押权…………………………………………………913
第一项 承揽人之抵押权…………………………………………914
第二项 法定抵押权………………………………………………929
第三项 动产抵押权………………………………………………932
第四项 权利抵押权………………………………………………944
第五项 所有人抵押权……………………………………………947
主要简略用语………………………………………………………………952
主要参考书目………………………………………………………………954

目 录(下册)

第八章 质权……………………………………………………………963
第一节 序说…………………………………………………………963
第二节 动产质权……………………………………………………968
第一项 动产质权之意义…………………………………………968
第二项 动产质权之取得…………………………………………971
第三项 动产质权之效力…………………………………………980
第一款 动产质权担保债权之范围……………………………980
第二款 动产质权标的物之范围………………………………98l
第三款 出质人之权利义务……………………………………984
第四款 质权人之权利…………………………………………986
第五款 动产质权之实行………………………………………998
第六款 质权人之义务 ………………………………………1003
第四项 动产质权之消灭 ………………………………………1004
第五项 特殊质权 ………………………………………………1007
第三节 权利质权 …………………………………………………1010
第一项 概说 ……………………………………………………1010
第二项 权利质权之取得 ………………………………………1013
第三项 权利质权之效力 ………………………………………1031
第一款 权利质权效力之范围 ………………………………1031
第二款 出质人之权利义务 …………………………………1035
第三款 质权人之权利义务 …………………………………1037
第四款 权利质权之实行 ……………………………………1040
第一目 债权质权之实行 …………………………………1041
第二目 有价证券质权之实行 ……………………………1047
第三目 其他权利质权之实行 ……………………………1050
第五款 第三债务人之权利义务 ……………………………1050
第四项 权利质权之消灭 ………………………………………1054
第九章 留置权 ………………………………………………………1056
第一节 序说 ………………………………………………………1056
第二节 留置权之取得 ……………………………………………1063
第一项 留置权成立之积极要件 ………………………………1063
第二项 留置权成立之消极要件 ………………………………1074
第三节 留置权之效力 ……………………………………………1078
第一项 留置权效力之范围 ……………………………………1078
第二项 留置权人之权利义务 …………………………………1080
第三项 留置权之实行 …………………………………………1088
第四项 留置物所有人之权利义务 ……………………………1091
第四节 留置权之消灭 ……………………………………………1092
第五节 特殊留置权 ………………………………………………1096
第十章 让与担保 ……………………………………………………1100
第一节 序说 ………………………………………………………1100
第二节 不动产让与担保 …………………………………………1111
第一项 让与担保之取得 ………………………………………1111
第二项 让与担保之效力 ………………………………………1113
第三项 让与担保之消灭 ………………………………………1124
第三节 动产让与担保 ……………………………………………1125
第四节 债权让与担保 ……………………………………………1130
第十一章 占有 ………………………………………………………1135
第一节 序说 ………………………………………………………1135
第一项 意义与机能 ……………………………………………1135
第二项 占有之分类 ……………………………………………1149
第三项 占有之变更 ……………………………………………1160
第二节 占有之取得 ………………………………………………1166
第一项 占有之原始取得 ………………………………………1166
第二项 占有之继受取得 ………………………………………1167
第一款 继受取得之原因 ……………………………………1167
第二款 继受取得之效力 ……………………………………1170
第三节 占有之效力 ………………………………………………1174
第一项 占有权利之推定 ………………………………………1174
第二项 善意取得 ………………………………………………1179
第三项 占有物之使用收益 ……………………………………1198
第四项 占有人与回复请求人之权利义务 ……………………1200
第一款 善意占有人与回复请求人之权利义务 ……………1205
第二款 恶意占有人与回复请求人之权利义务 ……………1209
第三款 与其他请求权之关系 ………………………………1212
第五项 占有之保护 ……………………………………………1217
第一款 占有人之自力救济权 ………………………………1218
第二款 占有之物上请求权 …………………………………1222
第三款 共同占有之保护 ……………………………………1235
第四节 占有之消灭 ………………………………………………1237
第五节 准占有 ……………………………………………………1240
附录 民法·物权编 ……………………………………………………1247
编辑例言 ………………………………………………………………1249
第一部分 民法物权编及其施行法条文 ……………………………1251
民法物权编 …………………………………………………………1252
民法物权编施行法 …………………………………………………1292
第二部分 民法物权编及其施行法修正条文对照 …………………1296
民法物权编修正条文对照 …………………………………………1297
民法物权编施行法修正条文对照 …………………………………1442
主要简略用语 ……………………………………………………………1456
主要参考书目 ……………………………………………………………1458

精彩片段:

修订五版序



民法物权编用益物权及占有部分的修正,经“立法院”于2010年1月间审议通过,于2月3日公布,8月3日业已施行,民法物权编修正历经二十一年漫长的洗练,终于全部完成。忝为研究修正小组委员及研修专案小组的召集委员,于卸下重责大任之余,感恩之心油然涌上心头。感谢杨建华大法官及其所召集的研修小组,如果没有他们拟订的完整草案,不可能有后阶段的快速成果;对修法过程中,举行各种研讨会或以其他不同方式,贡献心力的物权法学者、专家及实务界人士,也要致上由衷的谢意,由于他们热心的参与,群策群力,方能在国际间忙着研修民法的氛围中,首先开展我们的物权法新纪元。

民法用益物权及占有的修正具有下列特色:其一,登记公示机能的强化。用益物权是以登记为公示方法,不仅保障交易安全,且有利于物权的安定,进而促成不动产经营之长期、大规模规划,俾物尽其用。准此,登记的公示功能应作最大发挥,地上权、农育权设定的目的,不动产役权便宜的具体内容均应于设定时登记,关于债权约定事项尽量准予登记,使之具有物权效力,乃本此意旨而发。其二,形塑用益物权的台湾特色。注重我们不动产用益的习惯,维持固有的典权并在适用上予以明确化,处理未定期限地上权问题的独特设计均为此中表征,然亦致力于国际潮流趋势的接轨,引进区分地上权及自己不动产役权,即为其中一端。其三,建筑物财产价值的确保。土地用益物权与其上建筑物处分的一体化,建筑物使用权的合理配置,均为其著例。其四,物尽其用与永续利用的兼顾。用益物权是实现不动产用益价值的最佳工具,互通有不动产所有权者与无不动产者间利用的有无,双方互利,进而发挥物尽其用的社会功能。准此,用益物权应尽量活用,然地球仅有一个,不但应注重生态的保育,在用益不动产时,更应力谋永续利用的兼顾,实现与地球自然资源共存共荣之三赢效果。其五,占有制度的细致化。占有权利推定的例外,善意取得制度相关争议问题的解决,自主或善意占有状态改变的拟制等均使占有的规范细致化,回应社会之需求。

内人美珠不但是掌舵这个家庭的永远家长,而且自子女上学以后,一直是全职的贤内助、好母亲,全心付出,无怨无悔,让我遭遇崎岖荆棘的道路时,不必他顾,仍能镇静奋力向前行。睿峰与炫姬、静萱和国祯、映萱各安其分,各尽其职,浓挚的亲情在“八八”节的贺卡上跃然荡漾,让我有个最值得记忆的父亲节;两岁五个月的时兆,天真童稚的话语,尽情无邪的欢笑,还有甫出生两个月的羽晴,在我怀中,用她乌溜溜的眼珠、浅浅的微笑和我互动,都是我安然不溃的宝贵泉源。在人生风雨交加的时刻,最大的支持力量是来自温馨的家庭,是我最近艰辛困顿的日子中最深的体悟。当然,感谢师长亲友的支持及协助,深信“天佑司法”,对始终如一,默默努力的司法同仁,社会终究必有肯定的回应。

为纪念民法物权编修正完成的盛事,拙作全面配合予以修订。承办公室詹主任惟尧、黄秘书静莉及李大法官助理思仪利用公余之暇搜集资料,或校对订正,备极辛劳,自应附志,以示不忘。付梓匆匆,思虑未周,错误势所难免,仁人君子若愿时赐教益,实为个人最大的荣幸和由衷的企盼。





谢在全

2010年父亲节

序于台北寓所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