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名家文库;“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名家文库;“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
ISBN: | 978-7-300-13681-3 |
条码: | |
作者: |
石仲泉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88.00
折扣价:¥79.20
折扣:0.90
节省了8.8元
|
字数: |
614千字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136813 |
每包册数: |
6
|
出版日期: |
2011-06-21 |
|
内容简介: |
中国共产党历经90个春秋,跌宕峰回,波澜壮阔,贯穿其间的主题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党的历程,无论胜利与挫折、成功与失利,归根结底,在于是否科学地坚持和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理念。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发展过程,就是在实践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并将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向前发展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可简括为:“三、二、二、二、三、二”,即分为三个历史时期;领导了两次伟大的革命;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探索出两条中国特色的道路;创立作为指导思想(包括三大理论成果)的两大理论体系。
|
作者简介: |
石仲泉,中共党史学家,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的首席专家。其他社会兼职有: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会长、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会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党史党建学科组副组长;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党校、军校兼职教授。 长期在中央机关从事党史的研究,曾参与《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起草组等工作;直接主持编修《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参与主持新近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8年。个人主要专著有:《我观毛泽东》、《我观周恩来》、《我观邓小平》、《我观党史》、《我观党史二集》、《长征行》和《三个代表思想:领航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论》、《石仲泉自选集》等。有多本著作和多篇论文荣获国家级图书奖和优秀论文奖。
|
章节目录: |
第一篇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内在要求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和时代化”在中国 第二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1921—1949年)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四章 党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探索 第五章“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道路 第六章 人民军队和人民战争理论 第七章 统一战线理论 第八章 党的建设理论 第九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 第十章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革命的胜利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延伸和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准备(1949—1978年) 第十一章 全面建设新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社会思想的丰富 第十二章“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思路 第十三章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和理论成果 第十四章 探索的初度迷误与初步反思 第十五章 大调整与探索中的两种发展趋向 第十六章 执政党建设的不懈努力 第十七章“文化大革命”的严重迷误 第十八章 在徘徊中前进与“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酝酿 第四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1978年至今) 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开启 第二十章 拨乱反正的完成与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第二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与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第二十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第二十三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第二十四章 改革开放的跨世纪发展战略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第二十五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第二十六章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五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第二十七章 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第二十八章 真正地了解中国现实国情,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 第二十九章 继承优秀历史文化,创造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形式 第三十章 坚持世界眼光,与时俱进,不断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 第三十一章 总结实践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理论掌握群众来改造中国 第三十二章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