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单片机应用系统抗干扰技术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单片机应用系统抗干扰技术
ISBN:7-81012-932-5 条码:
作者: 王幸之 王雷 翟成 王闪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38.50  折扣价:¥36.58
折扣:0.95 节省了1.925元
字数: 633.6千字
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00-09-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抗干扰技术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并且贯穿于微机测控系统的设计、制造、安装以及运行的各个阶段。全书分12章。主要内容包括:可靠性及抗干扰技术的基础知识;常用元器件的选用方法;常用硬件、软件抗干扰原理及方法;微机测控系统中的主机单元、测量单元、D/A及A/D单元、输入/输出单元、键盘/显示单元的配置与抗干扰技术;最后介绍了电源及印制板的抗干扰措施。
本书可供大专院校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仪器仪表等有关专业师生,以及从事微机应用系统设计、开发和维修的广大科技人员阅读。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第一章 可靠性与抗干扰技术概述
1.1 研究抗干扰技术的重要性
1.2 可靠性概念
一、可靠性定义及定量描述
二、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1.3 微机测控系统可靠性设计任务与方法
一、可靠性设计任务
二、可靠性设计一般方法
1.4 电磁兼容性设计及常用术语
一、电磁兼容性设计及内容
二、电磁兼容性标准
三、常用名词术语
1.5 干扰的分类
一、按噪声产生的原因分类
二、按噪声传导模式分类
三、按噪声波形及性质分类
1.6 干扰的耦合方式
一、直接耦合方式
二、公共阻抗耦合方式
三、电容耦合方式
四、电磁感应耦合方式
五、辐射耦合方式
六、漏电耦合方式
1.7 单片机测控系统可靠性设计的主要途径
第二章 常用元件可靠性能与选择
2.1 元件的失效特性
一、元件的失效规律
二、元件的失效形式
2.2 元件的失效机理
一、温度影响
二、湿度影响
三、电压影响
四、振动、冲击影响
2.3 元件的选择与降额设计
一、元件的选择准则
二、元件的降额设计
2.4 电阻器性能比较及应用
一、电阻器的噪声与频率特性
二、电阻器的选择
三、电阻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四、电阻器的型号命名及标称阻值
2.5 电容器特性及应用
一、电容器的等效电路
二、电容器的种类及选用
三、电容器使用注意事项
四、电容器的型号及容量表示法
2.6 数字集成电路特性与型号
一、噪声容限与抗干扰能力
二、施密特集成电路的噪声容限
三、TTL数字集成电路的抗干扰性能
四、CMOS数字集成电路的抗干扰性能
五、CMOS电路使用中注意事项
六、集成门电路系列型号
2.7 高速CMOS 54/74HC系列接口设计
一、54/74HC系列芯片特点
二、74HC与TTL接口
三、74HC与CPU、单片机的接口
2.8 半导体器件的选择
2.9 元器件的装配工艺对可靠性影响
第三章 硬件抗干扰技术原理与方法
3.1 无源滤波器
一、电容滤波器
二、电感滤波器
三、RC低通滤波器
四、LC低通滤波器
五、低通滤波器的结构选择
六、低通滤波器的平衡结构与串联形式
七、双T滤波器
3.2 有源滤波器
一、一阶低通有源滤波器
二、二阶低通有源滤波器
三、单片集成电路滤波器
3.3 去耦电路
一、尖峰电流的形成原理
二、去耦电容的配置
3.4 屏蔽技术与双绞线传输
一、屏蔽的一般原理
二、双绞线和金属屏蔽线的使用
3.5 隔离技术
一、光电隔离
二、继电器隔离
三、变压器隔离
四、布线隔离
3.6 接地技术
一、概 述
二、安全接地
三、工作接地
四、屏蔽接地
五、微机测控系统的接地技术
3.7 反射波干扰及抑制
一、反射波干扰分析
二、数字电路中反射干扰的抑制
3.8 静电放电干扰及其抑制
3.9 漏电干扰的防止措施
第四章 主机单元配置与抗干扰技术
4.1 单片机主机单元组成特点
一、8051/8751 最小应用系统
二、8031 最小应用系统
三、低功耗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
4.2 总线的可靠性设计
一、总线驱动器
二、总线的负载平衡
三、总线上拉电阻的配置
4.3 芯片配置与抗干扰
一、去耦电容配置
二、数字输入端的噪声抑制
三、数字电路不用端的处理
四、存储器的布线
4.4 译码电路的可靠性分析
一、过渡干扰与译码选通
二、译码方式与抗干扰
4.5 时钟电路配置
4.6 复位电路设计
一、复位电路RC参数的选择
二、复位电路的可靠性与抗干扰分析
三、I/O 接口芯片的延时复位
4.7 单片机系统的中断保护问题
一、MCS-51 单片机的中断机构
二、常用的几种中断保护措施
4.8 RAM数据掉电保护
一、数据掉电保护基本电路
二、采用软件冗余措施
三、EEPROM 的数据保护
4.9 TL7705 构成的掉电保护电路
一、TL7705 的工作原理
二、TL7705 的典型应用
4.10 微处理器监控器MAX690A/MAX692A
一、工作原理
二、与单片机接口电路
4.11 微处理器监控器MAX703~709/813L
一、组成及功能
二、典型应用
4.12 微处理器监控器MAX791
一、工作原理
二、MAX791与8031接口
第五章 测量单元配置与抗干扰技术
5.1 概 述
5.2 集成运算放大器
一、AD OP-07
二、AD517
5.3 测量放大器及抗干扰分析
一、测量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二、单片集成测量放大器AD521
三、单片集成测量放大器AD522
四、测量放大器的抗共模干扰能力
五、测量放大器的技术指标及选用
5.4 具有放大、滤波、激励功能的模块2B30/2B31
一、性能特点
二、引脚与结构框图
三、使用要点
四、典型应用
5.5 隔离放大器
一、AD210三端隔离放大器
二、AD290三端隔离放大器
5.6 电压/电流变换电路
一、V/I转换电路
二、集成V/I变换器XTR101
三、集成V/I变换器XTR110
5.7 电流/电压变换电路
5.8 传感器线性化处理及零点调整
一、传感器线性化硬件校正方法
二、传感器线性化软件处理
三、数字式线性转换
四、零位误差的校正方法
5.9 实用线性光电耦合放大器
5.10 外部噪声源的干扰及其抑制
5.11 输入信号串模干扰的抑制
5.12 输入信号共模干扰的抑制
5.13 仪器仪表的接地噪声
5.14 集成运放的保护措施
一、输入端的保护电路
二、输出端的保护电路
三、输入电路的屏蔽保护
5.15 传感器供电电源的配置及抗干扰
一、传感器供电电源的扰动补偿
二、单片集成精密电压芯片
三、A/D转换器芯片提供基准电压
5.16 提高传感器输出信号综合精度的方法
一、系统的组成与分析
二、串联数字校正
三、校正数字测定
第六章 D/A、A/D单元配置与抗干扰技术
6.1 概 述
一、模拟量输入通道的结构
二、模拟量输出通道的结构
三、A/D转换中的混叠噪声与量化噪声
四、D/A、A/D转换器的干扰源
6.2 D/A转换原理与误差分析
一、T型电阻D/A转换器及误差分析
二、典型D/A转换芯片DAC1232应用设计举例
三、DAC加法器及基准电源的精度要求
四、D/A转换器的尖峰干扰
6.3 D/A转换器的技术参数和测量
一、D/A转换器的主要参数
二、D/A转换器参数的测量方法
三、DAC精度校准与测试举例
6.4 A/D转换器的原理与抗干扰性能
一、逐次比较式ADC原理
二、余数反馈比较式ADC原理
三、双积分ADC原理
四、V/F ADC原理
五、∑Δ式ADC原理
6.5 典型ADC与单片机接口举例
一、逐次比较式AD574A
二、余数反馈比较式AD7884
三、双积分式5G14433
四、V/F式AD652
五、∑Δ式AD7703
6.6 A/D转换器的主要参数与测试
一、A/D转换器的主要参数
二、A/D转换器参数的测量方法
三、ADC校准举例
6.7 采样保持电路与抗干扰措施
一、采样保持器参数
二、采样保持器集成芯片AD582
三、采样保持器的抗干扰措施
6.8 多路模拟开关与抗干措施
一、CD4051
二、AD7501
三、多路开关配置与抗干扰技术
6.9 数据采集系统的综合误差计算
一、设计要求
二、系统转换时间
三、系统转换精度
6.10 A/D、D/A的光电隔离接口技术
一、概 述
二、8031与D/A的光电接口电路
6.11 工频干扰及其抑制措施
一、干扰信号分析
二、工频干扰的抑制措施
6.12 D/A、A/D转换器的电源、接地与布线

第七章 数字信号传输通道的抗干扰措施
7.1 数字信号负逻辑传输方式
7.2 提高数字信号的电压等级
7.3 数字输入信号的RC阻容滤波
一、RC滤波原理
二、RC滤波器的选用
7.4 提高输入端的门限电压
7.5 输入开关触点抖动干扰的抑制方法
一、软件延时法
二、在触点两端并联RC元件
三、利用整形电路消除抖动影响
7.6 信号线间窜扰及其抑制
一、线间窜扰分析
二、线间窜扰的抑制
7.7 信号线的选择
一、信号线型式的选择
二、信号线截面的选择
三、单股导线的阻抗分析
7.8 信号线的敷设

第八章 功率接口与抗干扰技术

8.1 输出控制功率接口电路
一、继电器输出驱动接口
二、继电器—接触器输出驱动电路
三、光电耦合器—晶闸管输出驱动电路
四、脉冲变压器—晶闸管输出电路

8.2 感性负载电路噪声抑制
一、抑制直流感性负载瞬变噪声的方法
二、抑制交流感性负载瞬变噪声的方法
三、利用晶闸管抑制感性负载的瞬变噪声

8.3 晶闸管变流装置的干扰和抑制措施
一、晶闸管变流装置电气干扰分析
二、晶闸管变流装置的抗干扰措施

8.4 晶闸管过零触发的几种方式
一、利用集成运放或比较器产生过零脉冲
二、直接从单相电网取出过零脉冲
三、直接从三相电网取出过零脉冲

8.5 光控晶闸管输出光耦合器
一、GD-L光控耦合器的特性
二、典型应用
8.6 固态继电器原理及应用
一、固态继电器的原理和结构
二、固态继电器的主要性能特点
三、SSR应用图例
四、使用固态继电器注意事项

第九章 键盘/显示单元配置与抗干扰技术
9.1 键盘接口抗干扰问题
9.2 LED显示器的构造与特点
9.3 LED显示接口及抗干扰措施
一、LED静态显示接口及抗干扰
二、LED动态显示接口及抗干扰
9.4 液晶显示器的构造与特点
一、液晶显示器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二、液晶显示器的特点
三、液晶显示器主要参数
9.5 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方式与接口
一、静态驱动方式与接口实例
二、动态驱动方式与接口实例
9.6 LCD注意事项及同LED比较
一、LCD使用中的异常现象及注意事项
二、LCD与LED的比较

第十章 电源的干扰与抑制
10.1 电源干扰类型及耦合途径
一、电源干扰的类型
二、电源干扰的耦合途径
三、电源抗干扰的基本方法
10.2 交流稳压器
10.3 压敏电阻器原理及应用
一、ZnO压敏电阻的电气参数
二、ZnO压敏电阻器的型号
三、压敏电阻的选择
四、压敏电阻的接线方式
五、压敏电阻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10.4 瞬变电压抑制器TVS特性及应用
一、TVS的特性及主要参数
二、TVS的选用原则
三、TVS的典型应用
四、TVS与压敏电阻的比较
10.5 交流电源滤波器
一、电容滤波器
二、电感电容滤波器
三、多级电源滤波器
四、双绕组扼流圈的应用
五、安装滤波器的注意事项
10.6 电源变压器的屏蔽与隔离
10.7 交流电源的供电抗干扰方案
一、交流电源配电方式
二、交流电源抗干扰综合方案
10.8 供电直流侧抑制干扰措施
一、整流电路的高频滤波
二、串联型直流稳压电源配置与抗干扰
三、集成稳压器使用中的保护
四、集成稳压电源的分散与附加配置
10.9 开关电源干扰的抑制措施
一、开关噪声的分类
二、开关电源噪声的抑制措施
10.10 微机用不间断电源UPS
第十一章 软件抗干扰原理与方法
11.1 概 述
一、测控系统软件的基本要求
二、软件抗干扰的一般方法
11.2 指令冗余技术
一、NOP的使用
二、重要指令冗余
11.3 软件陷阱技术
一、软件陷阱
二、软件陷阱的安排
11.4 “看门狗”技术
一、硬件“看门狗”电路
二、软件“看门狗”技术
三、软硬件结合的“看门狗”技术
11.5 故障自动恢复处理程序
一、上电标志设定
二、RAM中数据冗余保护与纠错
三、软件复位与中断激活标志
四、程序失控后恢复运行的方法
11.6 数字滤波
一、程序判断滤波法
二、中位值滤波法
三、算术平均滤波法
四、递推平均滤波法
五、防脉冲干扰平均值滤波法
六、一阶滞后滤波法
11.7 干扰避开法
11.8 开关量输入/输出软件抗干扰设计
一、开关量输入软件抗干扰措施
二、开关量输出软件抗干扰措施
11.9 编写软件的其他注意事项

第十二章 印刷电路板抗干扰措施
12.1 印制板导线的特性阻抗
12.2 抑制电源线和地线阻抗噪声
一、地线设计
二、配置去耦电容方法
三、电源线的布置
12.3 高速电路的导线条形状和布局
12.4 印制板辐射噪声及其抑制
12.5 印制板电路的布线方式
一、印制板的布线原则
二、微机自动布线注意问题
12.6 印制板的尺寸和器件布置
12.7 印制板的安装方法和板间配线
参考文献
精彩片段: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