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规则的形成机制及其查明研究(民间法文丛 ) - 民间法文丛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习惯规则的形成机制及其查明研究(民间法文丛 )
民间法文丛
|
ISBN: | 978-7-5620-4107-8 |
条码: | |
作者: |
姜世波 王彬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32开 |
定价: |
¥36.00
折扣价:¥32.40
折扣:0.90
节省了3.6元
|
字数: |
370千字
|
出版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425页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2-04-01 |
|
内容简介: |
作为谢晖先生主编的“民间法文丛”第二辑的组成作品之一,本书从对习惯法研究的基本范式和反思入手,运用习惯法形成机制的基本理论,注重结合现今中国乃至国际的习惯法形成实践,系统地论述和分析了习惯法规则的形成机制,并从多个角度对习惯法的查明问题作了一番探讨,以此希望引起学界和实务部门对习惯法的司法适用问题的关注。
|
作者简介: |
姜世波 男,1967年1月生,汉族,山东莱阳人,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院副院长,山东大学威海国际法与比较法研究所所长,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多年来,主要从事国际法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近期主要研究领域为跨国民间法。曾独立完成专著2部,与他人合作完成著作、译著6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作为主持人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项,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3项。 王 彬 男,1980年5月生,汉族,山东邹平人,南开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律解释学、法律社会学。著有《法律解释的本体与方法》(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一书。曾在《法制与社会发展》、《法学论坛》、《人文杂志》、《学习与探索》、《山东大学学报》、《内蒙古社会科学》、《海南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亦在《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检察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报纸上发表法律时评、学术随笔近20篇。
|
章节目录: |
总序……………………………………………………………………1 第二辑说明……………………………………………………………5 第三辑说明……………………………………………………………7 第一章 习惯法研究的基本范式及其反思/1 第一节 习惯法研究的基本范式/1 第二节 习惯法研究的范式迷思/20 第三节 习惯法研究的基本概念/35 第四节 本书所涉主题的研究现状/55 第五节 本书的研究视角和方法/63 第二章 习惯规则形成机制的基本理论/69 第一节 习惯规则形成机制的文化分析/69 第二节 习惯规则形成机制的经济分析/79 第三节 习惯规则形成的博弈论分析/92 第三章 乡土社会的秩序冲突与司法沟通/98 第一节 转型时期的秩序冲突与调和/98 第二节 转型社会秩序冲突的形成机理/122 第三节 基于调解的法秩序沟通/137 第四节 以帮工习惯为例的考察/152 第五节 基于审判的法秩序沟通/172 第六节 能动主义的乡土司法模式及其反思/184 第四章 习惯法的构成要件/198 第一节 物质要素/199 第二节 法律确信要素/211 第三节 物质要素和法律确信:孰轻孰重/216 第四节 从国际法推及国内法/225 第五章 习惯法的属性及司法功能/244 第一节 民间习惯法的司法功能/244 第二节 习惯法的性质:事实还是法律/249 第三节 习惯法的双重属性及其识别/256 第四节 习惯法查明的域外经验及其启示/258 第五节 中国语境下的习惯法判定/263 第六章 通过习惯法编纂查明习惯法/266 第一节 何为习惯法编纂/266 第二节 习惯法编纂对于司法查明习惯法的意义/274 第三节 习惯法编纂机关的选择/283 第四节 当代司法机关系统地适用习惯法的典型——泰州经验的检讨/285 第五节 习惯法编纂的成功代表——国际商事习惯法/288 第六节 习惯法编纂的缺陷及其克服/292 第七章 通过权威证明查明习惯法/295 第一节 权威及其说服力/296 第二节 普通法系与非洲地区运用权威方法查明习惯法的经验/301 第三节 确立我国的民间权威证明制度/305 第八章 通过判例、司法认知查明习惯法/319 第一节 判例与习惯法的查明/319 第二节 司法认知与习惯法的查明/340 第九章 通过利益衡量确定习惯法的方法/362 第一节 法律确信的得出需要价值判断/363 第二节 司法如何面对利益冲突的衡量和抉择/389 第三节 通过利益衡量调和法律与习惯的冲突/395 参考文献/405 后 记/422
|
精彩片段: |
第三辑说明 转眼间,“民间法文丛”前两辑已大体出齐,将要推出的第三辑,共有五部作品。唐峰的《纠纷和解研究》一书,是目前我所看到的国内学者对相关问题最系统的研究,特别是作者长期参与纠纷和解工作的经验,使该书既有理论深度,又有操作启迪。淡乐蓉的《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一书,则是我在相关研究领域内所看到的第一部中文博士学位论文。“赔命价”作为藏区解决命案纠纷的重要制度,一直受人关注。作为一位长期生活、工作在藏区的藏族同胞,相信作者对该问题的观点和见解,更有参考价值。陈文华的《民间规则在民事纠纷解决中的适用》一书,聚焦于民间规则在民事纠纷解决中的运用。尽管在行政纠纷,甚至轻微刑事纠纷中,民间规则都有适用的可能,但民间规则的主要适用场域,还是在解决民事纠纷中。这一客观情势也决定了该选题的研究价值。上述三部作品,都是诸位作者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定稿的。姜世波、王彬合著的《习惯规则的形成机制及其查明研究》,对习惯规则的两个重要问题——作为交往行为规则的形成机制和作为习惯法运用时的查明场域、查明方式等,做出了较为系统的探索,对习惯规则如何进一步升华为习惯法,从而运用于司法提供了一系列可资参考的见解。程泽时的《清水江文书之法意初探》一书,对黔东南清水江流域存留达数百年之久的契约及其他文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并对其中展现的组织、观念、管理、词讼、司法、立法、法理等问题做出了颇有见解的思考。 上述作品的出版,和前两辑作品一起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期待以后能收到从规范学和人类学两个视角更深入地研究民间法问题的作品。 谢晖 2011年11月21日于西安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