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族 被神召唤的尘粒 - 新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内容简介: |
该书为国家社科项目“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对迷文化系统、全面地探讨,本书可谓是国内的首次。粉丝借由所迷的对象,将自己从无力、孤独中解救出来,获得情感的慰藉和生存的意义。全书考察了我国迅速扩张的迷文化,揭示其蕴含的丰富意味,对新媒介空间里迷文化进行了一次“深描”。
|
作者简介: |
陈霖,笔名林舟,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教授,新闻系主任;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众传播与1990年代中国文学”,作为主要参加者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研究”;著有《生命的摆渡》《文学空间的裂变与转型》《当代新闻传播原理》《事实的魔方》等。近年围绕媒介文化研究,在《国际新闻界》《中国电视》《当代传播》《上海文化》等期刊发表影视传播、媒介叙事批评、青年亚文化等方面的论文多篇。
|
章节目录: |
目 录 迷从何来/1 图腾崇拜的回声/3 宗教衰落之后/8 迷文化之谜/12 迷的媒介时空/19 媒介的驱动/21 时间的幻术/34 空间的重构/45 我迷故我在/55 迷失之境/57 发现与构建/73 漂移的认同/85 跨界的迷文化/91 越界的狂欢/93 差异的解读/102 跨文化的迷/116
|
精彩片段: |
迷从何来
2003 年8 月,我国台湾学者林资敏女士的《抓住怪怪粉丝——视觉行销策略》一书在祖国大陆出版,“粉丝”这个音译的名词从此在汉语中以新的语义另立门户,并很快家丁兴旺起来:玉米、盒饭、凉粉、荔枝、粽子、钢丝、乙醚、鱼丸、年糕、海飞丝……这些熟悉名词的陌生含义,都属于“粉丝”的世界。
图腾崇拜的回声
2007年9月30日,杭州市黄龙体育馆, 在湖南卫视举办的“快乐男声”选秀比赛中脱颖而出的“快男”们,将在这里举行巡演。体育馆外的台阶铺上了蓝色的布,栏杆上挂满了蓝色气球,3万只气球。下午4时许,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众星星,手持蓝色小风车,在一支撑蓝色纸伞、身着蓝色旗袍的20人队伍的带领下,有节奏地喊着“西子湖畔,杰星相伴”或“张杰勇敢飞,星星永相随”的口号,环绕体育馆行进。郭建光.粉丝的世界.中国青年报,2008-01-16.这是当今娱乐文化中再熟悉不过的一幕,只是它在不同的时刻、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对象那里,变幻为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符号。在球迷们的疯狂呐喊中,在游戏迷们彻夜的鏖战中,在字幕组对新播美剧不舍昼夜的翻译中,在威锋论坛上“果粉”们对每一种新款苹果手机、每一个新款软件的热烈讨论中……我们看到的是当代文化中的一个突出的景观——迷文化(fans culture)。
从来源看,“fan”在英文中意为某事或某物的热情崇拜者和支持者,fans 是其复数形式,fandom则表示崇拜和喜爱的状态,有的译者将其翻译为“粉都”。中文里大体与fan,fans和fandom对应的是“迷”,表示对某人或某一事物产生特殊爱好而沉醉、陶醉;因此,“粉丝”其实应是单个“迷”的集合体,我们称之为“迷群”;迷群的实践形成的文化则是迷文化。
当代社会里有着各种各样的“迷”,而在万般迷恋、痴迷、迷狂之中,有一个问题却是古老的,那就是人的自我的位置和个体的价值。在万般迷恋、痴迷、迷狂之中,有一个问题却是古老的,那就是人的自我的位置和个体的价值。当人仰望无边夜空里神秘闪烁的群星,面对浩瀚海面上排空的巨浪,遭遇突如其来的火山、海啸、地震、瘟疫,折服于自然的雄奇瑰伟、鬼斧神工,惊惧于森林里出没的猛兽,深陷于自身的无穷困惑,俯首于战争中获胜的敌手……当这样的时候,人无法不意识到自身的渺小和局限,无时不在寻求超越,努力摆脱微尘般的境地。为自己确立一个崇拜的对象,便可以从对象那里汲取力量,提升自己,凝聚千千万万与自己一样的人。这就是“迷”的原始基因,而它远古的形态便是图腾。
图腾不是汉语本来的词汇。1903年,西方思想的“盗火者”严复,在翻译英国学者甄克思的《社会通诠》一书时,首次把“totem”一词译成了“图腾”,从此成为中国学术界的通用译名。“totem”本来是美洲印第安语,最早的写法是ototemam,意为“他的亲族”。1791年,作为东印度公司的译员和商人,英国人约翰•郎格出版了《印第安旅行记》,他首次提出了“totem”一词。这本书没有让多少人记住朗格对北美风情和印第安土著风俗习惯的着迷,却让图腾文化引起了西方学术界的关注。totem及以后派生出的totemism(图腾崇拜),成为国际间通用的术语。
严复对图腾的解释是“图腾者,蛮夷之徽帜,用以自别其众于余众也”。也就是说,图腾是象征某一群体区别于别的群体的符号标记(logo)。原始社会的人们,相信某种动物或植物是自己的祖先,或者与自己有着血缘的关系,就将这样的动植物作为自己的图腾,加以崇拜,作为统一群体的共同信仰,在他们的身体装饰、日常用具以及死后墓葬等方面,都刻画上同样的图腾标识。
汉民族自称是龙的传人,先民们将龙作为图腾来崇拜。1987年12月,被称为“中华第一龙”的蚌塑龙图案,在河南濮阳市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被发现,它穿越6000多年的时间烟云,保持着昂首、弓身、前爪扒、后爪蹬的姿态,正欲腾飞于天空,又似遨游于大海,向我们传递着华夏远古文明的消息。原始社会时期,不同的部落和氏族有着不同的图腾,形态各异、种类繁多的图腾,寄寓着先民们对神力的敬畏、崇拜、恐惧和感念之情。炎黄时代曾有过数十种图腾,随着部落的进化与融合,到尧、舜、禹部落联盟时代只剩下7种主要的图腾,而从黄帝到夏禹部落联盟,首领族都沿用传说是伏羲定下的龙图腾,始终未断,足见龙图腾的统一力量和至尊地位。也因此,龙成为华夏祖先创造的圣物,它象征着民族发祥和文化肇始,代表着权力、威严、信仰,令万民瞩目,众心皈依。传说中,炎帝就是神龙之子。
在中华大地上,在久远到还没有文字记载的年代,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图腾崇拜。
在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有一株青铜神树,分为三层的树枝上栖息着九只神鸟,这是古蜀人心中的一棵具有图腾和神话色彩的通天神树。传说远古本来有10个太阳,他们栖息在神树扶桑上,每日一换。古蜀人相信他们的祖先和太阳神有关,太阳的东起西落又与鸟联系在一起,因此,他们对飞翔在天空中的鸟儿有着特别的崇拜。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鸟形器,一些鸟似乎正欲展翅飞翔,另外一些鸟形器喙部尖长,有如鱼鹰。
在陕西出土的半坡文化遗址中,有大量的鱼纹图案的陶器,先民们以鱼为图腾的观念烙印在日常的生活起居之中。与之相邻的庙底沟文化的彩陶纹饰,则由蛙纹和鸟纹构成了主体图案,鸟或许是庙底沟文化先民的图腾。甘肃、青海的马家窑文化中,鸟纹和蛙纹十分发达,尤其是蛙纹。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有双鸟朝阳象牙雕刻、鸟形象牙雕刻、圆雕木鸟、双头连体鸟纹骨匕、陶塑鱼和蝶形器上雕刻的双鸟太阳纹等。这些变形的鸟有别于写实的形象,显示了先民对图腾符号的创造,其间神秘的色彩,使之超然于现实之上,惟其如此,它才能作为图腾崇拜的标记。
现在我国的很多地方,依然保留着远古图腾崇拜的遗风。在青海省,每年农历十一月下旬,信仰藏传佛教的土家族村民都要进行一种祈福祛病,并祈祷来年风调雨顺的宗教活动。 在法师的带领下,七个年轻的小伙子边歌边舞,赤裸的上身画满白虎的花纹,涂满油彩的脖子上缠绕着羊肠子,到每户村民家为其家人祈福消灾。虎图案为可以驱除邪恶并带来好运的象征。在古代,老虎又名於菟,此节日也因此被叫做“於菟节”。
我国古代最特别的一个图腾当属麒麟。麒麟是按国人思维方式复合构思所产生、创造的动物,以鹿类为主,融合了牛、羊、马的特点,主太平和长寿,集善美于一体。今天的山东嘉祥和巨野一带,据传是麒麟的故乡,百姓对麒麟情有独钟,关于麒麟的民俗遗迹比比皆是,纪念麒麟的雕塑碑刻不胜枚举。
在图腾崇拜中,渺小的个体为图腾所代表的力量、神奇所折服;但是,图腾实际上已经脱离了自在之物的存在形态,是人自身创制了图腾,人崇拜图腾也就是崇拜自己创造的符号。因此,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对象的分裂及其联系在图腾崇拜中昭然若揭,人对自然的体认、企盼、感激和忧惧,渗透在图腾符号之中,人创造了这些符号,使用着这些符号,同时也被这些符号占据着。当先民们围着自己的图腾载歌载舞,放声歌哭,纵情狂欢的时候,人的情感、意志仿佛与图腾所代表的神意相遇相通,融为一体。
先民对图腾符号的使用,最突出的表现应该是它的组织化功能的发挥。遥想远古时代,炎黄二帝在涿鹿之野大战蚩尤的时候,漫天风沙中翻飞着龙图腾与昆虫(蚩是爬虫)图腾的旗帜,两军将士在自己的图腾的指引下,杀向敌阵,最终是“龙”战胜了“虫”。图腾就是原始人族群的标记,是社会组织的标志和象征。部落和族群借助自己的图腾进行身份的认同,从内部的血缘关系到对外的联络与对抗,图腾的符号如同巨大的磁铁,吸附并凝聚起不同的个体,弱小的个体消融其间,形成强大的力量,应对自然的凶险,抵御外敌的侵犯。
当图腾符号内化到一个族群共同体内的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思想、精神和情感世界之中的时候,图腾便成为一种文化的晶体,在千万年筑就的时间的黑暗隧道里,隐隐闪烁着先民的心灵之光。或许,我们再也无法确切地了解远古的图腾所谕示的文化版图,所象征的内心世界,但是经由考古发现,这些人类记忆中的叙事母体,还是不断地引逗出人们无尽的猜测和悬想;它作为人类原始的文化基因,悄然作用于漫长的历史进程和文化演进。
就我们要谈论的迷文化而言,其在社会组织、心理倾向、符号创制等方面,均与图腾文化有着不同程度的同构性。今天,当我们看到明星的面孔印在崇拜者的T恤衫上、利物浦球队球迷的纹身。一个球迷将利物浦队的标记纹在自己的背上,表达对利物浦队的崇拜和忠诚。刻画在粉丝的身体上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同一对象的迷群,在网络社区或网站,用他们专有的符号方式传递信息、展开交流的时候,当我们目睹贝克汉姆的头像贴满曼联球迷俱乐部的时候,我们依稀听到了图腾崇拜的古老回音。对生活在工业化社会中的人来说,图腾信仰是陌生的,但是在某些相对较小的特定的情景下,类似图腾崇拜的象征行为并不少见,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第四版)\[M\].赵旭东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678.在各种迷群的文化实践中,我们就能够看到这样的崇拜。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