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Cosplay 戏剧化的青春 - 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Cosplay 戏剧化的青春 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ISBN:7-5672-0538-3/C913.5 条码:
作者: 马中红,邱天娇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异形16开
定价: ¥28.00  折扣价:¥25.20
折扣:0.90 节省了2.8元
字数: 179千字
出版社: 苏州大学出版社 页数: 114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3-06-30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该书为国家社科项目“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Cosplay不仅仅是自娱自乐的游戏,也是青少年试图获取文化话语权的一场行动。本书是国内从媒介与青年亚文化视角对Cosplay加以深度研究的第一部专著。透过青年人对ACG及其他人物的扮装、游戏、娱乐等外在表征,本书不断追问Cos的文化实践蕴含着青少年怎样的情结和欲望,探索Coser们用华丽衣饰包裹起来的身体以及流光溢彩外貌下隐藏着的情怀和心愫。

作者简介:
马中红,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新媒介与青年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研究”和省社科基金项目2项;出版学术专著《被广告的女性——女性形象传播的权力话语阐释》等5部,在《国外社会科学》《文艺研究》《外国文学评论》《青年研究》《现代传播》等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媒介与青年文化研究、大众传媒批评、品牌传播。
邱天娇,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新闻传播系研究生

章节目录:
目 录

Cosplay的前世今生 /1
从“米老鼠”到“看板娘” /4
Cosplay的中国奇观 /11
赛博空间中的Cosplay /20

赛博空间的迷狂者 /27
谁在COS:动漫迷群 /29
COS谁:摹本与“番外” /49
如何COS:展演与制作 /59

游戏与反游戏 /69
作为游戏的Cosplay /71
温和抵抗的Cosplay /79
满足心理欲望的Cosplay /82

角色扮演与自我认同 /91
自我认同的断裂与重建 /94
否定中的自我认同 /99 虚拟角色扮演中的真实认同 /109
建构完美“自我” /118

易装:性别模糊与颠覆 /127
服装是高明的政治 /129
好奇心与幻想:跨性别扮演 /135
雌雄同体,一种完美的理想气质 /140
女扮男装,对刻板印象的冲击 /145
性别戏仿,让扮演更精彩 /148

博弈:文化权力与经济利益 /155
Cosplay的生产者:个人、社团、经营性公司 /157
文化资本积聚的方式与路径 /172
资本转换:困境与希望 /181
权力博弈:鹿死谁手 /186

主要参考文献 /195
图片索引 /198
中国Cosplay十年大事记 /201
后记 /207

精彩片段:
Cosplay的前世今生

Cosplay听似陌生,却与青少年的流行文化及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Cosplay从日本漂洋过海,途经中国台湾、香港,最终来到中国大陆,很快便得到国内青少年们的积极认同,他们毫不吝啬地将时间、精力和金钱投注其上。


Cosplay戏剧化的青春Cosplay,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陌生的词汇。非但如此,与Cosplay相关的一系列词汇,比如Coser、COS、CN、コスプレ(Cosplay日文)、耽美、同人志,等等,同样是许多人不甚了解的新生词语。语言是意义的载体,当我们看不懂网络语言时,我们就无法了解网络文化的真谛;当我们读不懂稀奇古怪的“火星文”时,我们就无法理解“90后”青少年的行为方式;当我们被Cosplay语言构成中混杂的中、英、日文所阻隔时,我们只能满脸困惑地被排斥在旁边。
那么,究竟什么是Cosplay?
从释义的角度来看,Cosplay是英文Costume Play的简略写法,Costume的本义是戏服、戏装和扮演,Play则是活动、游戏、场景的意思。日本人率先将Costume 和Play合二为一,独创了Cosplay这一词语,用来特指真人对ACG(Animation、Comic、Game,即动画、漫画、游戏)作品中的角色或人物进行扮演、模仿的游戏,简称COS。
Cosplay的中文译名主要有三个,即“服饰扮演”、“角色扮演”、“真人秀”,其中“角色扮演”的译名使用最为普遍。但很显然,比“角色扮演”一词使用更广泛更频繁的是不加译介地直接使用外来词“Cosplay”。非但Cosplay的参与者喜欢如此使用,与此相关的粉丝、ACG大型活动的参与者也都习惯使用此词。参加角色扮演的玩家通常被称为“Coser”。Coser一般会自制或购买角色的服装和道具,通过服饰、化妆、姿态、行为、语言等表现方式在现实的真实环境中重现那些自己喜爱的虚拟人物和角色。参与Cosplay活动时,他们不用自己的真名,而用CN(Cosplay Name)。
从Cosplay先有外语形态、后有汉语的多义解释来看,这是一种地道的外来文化活动,是“舶来品”。从Cosplay语言构成的多元性来看,这是一种专属于青少年的文化活动。从Cosplay与动画、漫画、游戏的关系而言,这是一种附属性质的文化活动。问题是,舶来的文化、附属性的文化为什么能赢得国内青少年群体的青睐,并在短短的十多年中从二三知己好友的私下活动迅速成长,乃至蔚然大观?青少年的文化活动为什么能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文化创意产业?Cosplay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文化实践活动?让我们翻开Cosplay短暂的历史画卷,去探个虚实。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