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 普通高等教育电气信息类规划教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
书名: |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普通高等教育电气信息类规划教材
|
ISBN: | 978-7-111-23603-0 |
条码: | |
作者: |
杭和平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2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27.00
折扣价:¥24.30
折扣:0.90
节省了2.7元
|
字数: |
392.0千字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页数: |
245页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1-12-14 |
|
内容简介: |
c语言已经成为单片机开发的主流语言。单片机应用的关键是对单片机功能应用的掌握。实践证明,重点学习高级语言,可以避免在使用汇编语言时,把大量精力花费在局限于具体问题的编程上。 本书从实际应用出发,力图从以前单片机教材纠缠具体单片机原理的解析上解脱出来,以AT89C51为讲解蓝本,以C语言为编程语言,着重讲解单片机各种功能的应用,以及如何用C程序去实现要求的功能。本书适合作为昔通高等学校的工学/电气信息类本科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参考书。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出版说明 前言 第1章 单片机的基础知识 第2章 AT89C51单片机的结构 第3章 MCS-51单片机的指令系统 第4章 单片机的C51编程语言 第5章 MCS-51单片机的程序设计 第6章 MCS-51单片机总线系统与I/O口扩展 第7章 MCS-51单片机的中断系统与定时/计数器 第8章 AT89C51串行通信及其应用 第9章 MCS-51单片机接口电路 第10章 AT89C51单片机应用实例 附录
|
精彩片段: |
前言 单片机的书籍非常多,而且单片机的教材也很多。编者从事过多年单片机应用产品的开发,及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方面的教学工作,深深感受到当前教学的内容与实际应用已存在相当大的脱节。 首先,尽管目前的单片机仍然有部分使用汇编语言进行开发,但是使用C语言编程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近几年来单片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片上程序存储空间ROM和数据存储空间RAM都已是足够使用,以前对C语言编程可能担心产生的代码效率已不成为问题。学会使用C语言编程既是实际应用的需要,对学生而言也更加容易掌握,可避免学生把过多的精力放到用汇编语言编程的细节上。 目前的单片机教材中,考虑到原理介绍的方便,都是使用汇编语言进行编程。尽管也有不少单片机C语言编程方面的书籍,但这些书籍主要描述C语言的开发环境、开发工具、开发技巧等,对单片机的原理叙述不够,不适合教学。 其次,目前单片机课程教学内容严重陈旧,大多数教材上作为主要内容介绍的芯片仍然和10年前的相同,比如8255、8279。在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10年前的芯片早已有更好的解决方案了,很多芯片已经在市场上无法买到了。 编者认为近年来出现的大量新型单片机,例如AVR系列、MSP430系列、PIC系列等,在性能上远远超过目前MCS51系列,综合性价比更高。但是目前作为单片机的教材,似乎仍然是MCS51一统天下。编者不想打破这一传统做法,仍然选择了MCS51作为单片机介绍的基础。原因是:①新型单片机往往系列划分细致,品种很多,例如,AVR的单片机产品系列已经具有数十种之多。作为教材,原理介绍有难度;②作为教材而言,MCS51单片机在国内使用时间最长,因此应用广泛、资源丰富、参考资料多,这也不失作为教材的一大优点。但是从长远看,今后必然会出现以其他系列单片机作为蓝本的教材。 本书以目前市场上最为流行的AT89C51/52作为介绍的基础,事实上AT89C51也面临停产、淘汰,取而代之的将是AT89S51/52。好在AT89C51与AT89S51相比在功能上和引脚上无太大差别,只是AT89S51具有串行的片上编程的功能,因此,本书仍以AT89C51作为介绍的蓝本。 本书力图从以前单片机教材局限于具体单片机原理的解析上解脱出来,着重于单片机各种功能的应用。本书的重点既不在AT89C51硬件原理的细节上,也不在软件语法编程技巧上,而在于如何使用AT89C51的功能;如何针对应用需要,用C程序去实现要求的功能。本书也介绍汇编指令,但仅仅为了学习时加深对硬件的了解,以及加深对单片机工作原理的了解,因此对汇编语言仅作少量介绍,到第7章以后所有例子都是使用C语言。 本书不再介绍8255、8279等芯片的应用,对于程序存储器的扩展也一带而过。书中的所有程序举例均调试通过,应用实例也在硬件和软件上调试无误。 本书以AT89C51为基础,如果书中出现MCS51的字样,则表明对所有MCS51内核的单片机均适用,具体的示例中一般使用AT89C51或AT89C52。 本书由杭和平、杨芳、谢飞等共同编写,杭和平负责第1、2、4、10章;杨芳负责第5、6、8、9章;谢飞负责第3、7章;参与编写的老师还有霍罡、龚自霞、贾松坡等。同时,感谢樊晓兵老师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大量帮助。本书适合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的工学/电气信息类本科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参考书。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单片机方面的教材和技术书籍,力求编写出一本实用性强,重点突出,容易学习的教材。由于编者水平所限,时间仓促,恳请读者提出有益建议。 文摘 第1章 单片机的基础知识 1.1 单片机概述 单片机又称单片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国外普遍称为MCU(Micro Control Unit),其基本结构是将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功能部件: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I/O)、定时/计数器、中断系统等全部集成在一个半导体芯片上。 单片机结构上的设计,在硬件、指令系统及I/O处理能力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具有较强而有效的控制功能。虽然单片机只是一个芯片,但无论从组成还是从其逻辑功能上来看,都具有微机系统的含义。另一方面,单片机毕竟是一个芯片,只有外加所需的外部设备,才可以构成实用的单片机应用系统。 1.1.1 单片机的结构与组成 单片机的一般结构可用图1.1所示的方框图描述。CPU包括控制器和运算器;ROM和RAM是存储器,ROM存放程序,RAM存放数据;I/O为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单片机用片内总线实现CPU、ROM、RAM、I/O各模块之间的信息传递。具体到某一种型号的单片机,其芯片内部集成的程序存储器ROM和数据存储器RAM大小不同,有的单片机内部无程序存储器ROM,需要在单片机外部扩展。输入和输出端口l/O也有多有少,但CPU只有一个。 (1)中央处理器(CPU) CPU是单片机的核心单元,通常由算术逻辑运算部件ALU和控制部件构成。 (2)程序存储器(ROM) ROM用来存放用户程序,可分类为EPROM,Mask ROM 、OTP ROM、FLASH存储器等。与RAM相比,数据一旦写入ROM后,即使断电,信息也不会丢失。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