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管理智慧:妙趣横生的管理学通识读本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管理智慧:妙趣横生的管理学通识读本
ISBN:978-7-300-15490-9 条码:
作者: 谢明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39.80  折扣价:¥35.82
折扣:0.90 节省了3.98元
字数: 156千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154909 每包册数: 12
出版日期: 2012-06-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书分心理篇、效率篇、沟通篇、理念篇、领导篇、方法篇、思维篇、决策篇、人际篇、法治篇、幽默篇、格言篇等13章,精心编写了200多个小故事来讲述管理知识和管理智慧。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两个字——“智”与“趣”。在本书中,管理知识与科学实验和生活故事巧妙结合,赋予管理学无限趣味与活力。实验生动有趣、寓意深刻,故事短小精悍、富有哲理。全书图文并茂、寓教于乐,内容涉及管理知识的方方面面,从管理理念到管理方法,从管理心理到管理沟通,从管理思维到管理决策,从生活管理到社会管理,从企业管理到政府管理。小实验,大启迪,小故事,大道理——无论你从事何种类型的工作,你都能从本书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人的记忆可靠吗?
逆反心理是怎么发生的?
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是如何传递的?
“心理账户”是怎样左右决策的?
如何识破谎言?
森林中枯木存在的理由是什么?
“公地悲剧”是如何发生的?
什么是“阶梯效应”推销术,什么是“下台阶效应”推销术?
年轻的卡耐基是如何击败其他应聘者而被录用的?
“多米诺骨牌效应”是怎么发生的?
周总理为什么让听他讲话的群众集体向后转?

本书将管理知识与科学实验和生活故事巧妙结合,用讲故事的形式阐述管理现象背后的规律,解释管理行为背后的原因。

搜狐读书连载:http://lz.book.sohu.com/lz_info.php?bookid=24501
网易读书连载:http://data.book.163.com/book/home/009200030004/000BOBVN.html
凤凰读书连载:http://v.book.ifeng.com/read/book/book_info/30039.htm

作者简介:
谢明,我国知名公共政策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长期致力于公共政策和管理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成果颇丰,出版了《行政透视——细微之处见行政》、《政策透视——政策分析的理论与实践》、《公共管理概论》、《公共政策导论》、《公共政策分析导论》、《公共政策制定》、《理解公共政策》等多部专著、教材和译著。

谢明教授具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除了长期担任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原理”、“公共政策分析”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以外,还为以下机构开设的省部级、厅局级、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培训班讲授相关课程: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行政学院、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务员培训中心、中共中央组织部、财政部、商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全国妇联、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谢明教授的培训课堂气氛活跃、精彩纷呈,深受学员好评。

章节目录:
第一章 心理篇

心理失血:暗示的作用
卖糖的哲学:阿伦森效应
预测效应:英国作家查理斯的故事
赋予效应:“避害”为什么大于“趋利”
信念的价值:美国黑人州长罗杰·罗尔斯
水壶效应:希望带来力量
“苦桔子理论”:奢华商店里的商品一定贵吗
自圆心理:誓不罢休的原因
反衬效应:比较的效果
阶梯效应:精明的推销术
下台阶效应:大与小的辩证
光渗作用:衬托的作用
逆反心理:禁果的诱惑
矮杯子为何多倒酒:“高—矮”视错觉
永不放弃希望:小白鼠溺水实验
心理发动机:母爱的力量

第二章 效率篇

成功的秘诀:贝尔纳的最佳回答
以柔克刚:“满齿不存,舌头犹在。”
最好的管理:追求感觉不到的状态
森林法则:“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雪球效应:富人为什么越来越富
碎花瓶理论:物体碎片间的关系
玻璃瓶中的机遇:别涅迪克的发明
抱西瓜:学会放弃
“把船开进深水区就行了”:睿智的船长
细节管理:曼谷酒店
尾数的哲学:卡耐基的故事
试题的奥秘:知识不是唯一
简单的智慧:出人意料的主意
最佳方案:风扇的妙用
创造源于简单:手指的安全
站远一点看:知识是有局限的
神秘的黄箱子:细节的准备
分配决定效益:缓解交通拥堵的妙招
一次只做一件事:优质服务的诀窍
聪明的放弃:一种经营人生的策略
网络效应:网络带来的效益
第三块三明治: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
猴子饮水:另辟蹊径的智慧
差别何在:“不公正”待遇
帕累托标准:效率的“理想王国”
雪崩效应:小石子怎么会引起雪崩?
多米诺骨牌效应:牵一发而动全身
难以忘记的“公平”:中国足球的悲喜剧

第三章 沟通篇

人口普查:“家里到底几口人?”
学外语:“Im sorry five.”
申办奥运:“俺莱芜有。”
哈雷将军驾到:西点军校的笑话
第一名:害怕别人听不清
倒茶与倒查:“我属(数)狗。”
“见过吗”:售票员的误会
黄色的芥末:“我要报警了!”
口齿不清:“不洗不剃您干嘛来了?”
季付(继父)还是月付(岳父):“我是他亲爹!”
“打倒亲爹”:批判会趣闻
蘸着吃:“到底怎么吃?”

第四章 理念篇

不竞争也能赢:生死与共是双赢
化敌为友靠智慧:猎狗与羊羔
柏拉图的坚持:怎样成为大学者
挑战权威:“教授,您又错了。”
越战纪念墙:华裔女孩林璎的杰作
“看见了什么?” :见小与见大
个人与集体:签名与公章
“那只是你的油田” :股份制的雏形
公共空间:他们为何败诉?
民主:防止“多数人暴政”
公共地悲剧:牧民与草地
灯塔效应:政府的经济功能
公共利益:拆迁的困惑
奇迹源于坚持:1%与63%
两个机会:选择的逻辑
教育最重要:移民局的禁地
枯木存在的理由:大自然之手
市场与公平:金钱法则
公平竞争:值得尊敬的对手

第五章 道德篇

勇气:真正的榜样
偷瓜的成本: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
座位:体现在细节上的平等
“四项基本原则”: 道德批评的理性
谁坐头等舱:机长的智慧
冰冷的数据:真实的泰坦尼克
换一种眼光:与人为敌还是与人为善
为生命画一片树叶:希望带来奇迹
苏格拉底做人:“这就是差别所在。”
离开还是靠近:在财富与生命之间
两个和尚过河:“你在一直抱着她。”
道德的力量:丹·艾瑞里的实验
人性的特点:切身利益的权衡
良心与生命:一位德国老人的抉择
以诚待人,以德治国:唐太宗论君源臣流
孔雀的悲哀:决策的定式
皮鞋的来历:改变世界与改变自己
GDP与幸福:罗伯特·肯尼迪的演讲
后悔或者遗憾:手术的风险
“病人都是国王”:医生的眼光
不如从改变自己开始:发人深省的墓志铭
救父亲还是救君王:父子之情,出自天性
职业精神:美国记者的大马趴
“教书比天大”:耶鲁精神
天使为什么能飞翔:轻与重
没有吃完的牛排:做事要为他人着想
亲情:20美金的价值
“老师,我站着呢”:了不起的学生
“我心有主”:高尚的道德定律
诚实的店主:诚信的价值
在冠军与诚实中选择:“我愿做诚实的孩子。”
幸福的船长:他人的信任是一种幸福
细节见精神:形象是这样建立的
“十减一等于几”:简单问题的复杂答案
“琼玛卡若线” :爱心的结晶
“关照别人,其实就是关照自己”:哈默的故事
公平就是换位思考:开车与炒菜
怨恨循环:情绪的战争
一夜与一生:爱心的回报

第六章 领导篇

慧眼识才:齐白石受聘美院教授
“这是用玻璃钢做的杯。” :他为什么会成功?
五视观人法:识人之道
负荆请罪: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温家宝的宽容:剑桥扔鞋风波
仁义胡同:“让出几尺又何妨。”
公民意识:官民平等
首相来了:“抱歉,我们休假了。”
难忘的告别:华盛顿自觉放弃权力
爸爸与儿子:“爱迪生的爸爸怎么没能发明电灯?”
受伤的总统:奥巴马血洒篮球场
这张照片说明了什么:奥巴马为什么坐在这里?
拜登吃北京炸酱面:平常与不平常
骆家辉来京:经济舱走出的背包客
成都总统套房“吓”住了法国总统:希拉克换房
奥巴马女儿的“生存费”:生存与生活之辩
爱当主角的总统:讨厌婚礼和葬礼

第七章 方法篇

假装法:如何弄假成真
男司机穿裙装上班:“禁止穿短裤,咱就穿裙子。”
“人质”的作用:降落伞的故事
瓦拉赫效应:天才是这样出现的
割草的男孩:“我只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
博傻理论:凯恩斯的发现
你只有十分钟时间:孔雀开屏的借鉴
经济学原理:不用为石油枯竭发愁
肯尼买驴:幸运抽奖
“叔叔的手比我大” :小孩为何不抓糖
只拣一元硬币的小孩:他为什么会舍大取小?
心理账户:钱为什么不可以等值替代
只借1美元:保险箱租金与借款利息
“坐飞机扫雪”:奇想不是妄想
不要轻易说不可能:登上珠峰的路不只有一条
用直升飞机撒钱:伯南克的发明
头脑风暴法:“精神错乱”的奇想

第八章 思维篇

跳出死胡同:心算大师的 “滑铁卢”
“你才是猪!” :错误的反击
“兄弟, 开过大奔吗”: “凭啥小看人”
纸有多高:令人恐怖的数字
简单的24:分手的理由
自己的看法:创见的迷失
奇怪的摄影师:防止闭眼的奇招
变罚款为奖励:换一种思路
真正的远见:牛津前辈的预见
从无解中求答案:把试卷倒过来
反过来想:晒布与卖伞
换位思考:如果我是他
为人与为己:告示的措词
换一种思路:当大江拦住去路
爱因斯坦的逻辑题:你戴的是什么颜色的帽子
从一张A4纸里穿过去:做法真奇妙
合成谬误:整体不是个体的叠加
威森先生的哲理:零分的启示

第九章 决策篇

选择不是越多越好:果酱实验
“困难”的选择:把最胖的推下去
有选择与无选择:养老院里的实验
胆量:成功的素质
成大事只要一点勇气:林肯的见解
最后1枪丢金牌:“杯具”枪手
雅典奥运会上演希腊神话:最后一跳的失误
正确答案:报道的要点
“华伦达心态” :心理压力是祸首
富翁的遗嘱:把握问题的关键
外重者内拙:目的颤抖
选择方向:蚂蚁的智慧
思想实验:公正的困惑

第十章 人际篇

我与春天有一个约会:乔治在哈佛的最后一课
艾森豪威尔的幽默:将军的一跤
温莎公爵喝洗手水:智慧的闪光
宽容:不同的立场,不同的感受
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大家并没注意你
一字之差,大俗大雅:苏州有座真趣亭
应该搭载谁:公私可以兼顾
留条缝隙:人际的空间
钉子:生气留下的伤疤
宁静:岩洞中的鸟窝
绝缨会:不加惩戒的惩戒
背包理论:当个空包先生
沉重的石篓:人为什么会越活越累
拉绳实验:三个和尚没水喝
“森林效应”:个人与集体
蒙塔尔的人生哲学:生活的美好在于与人相处
文化差异:后排司机与拉拉队队长
“鱼畏龙颜上钩迟” :丁谓的沟通技巧

第十一章 法治篇

“私宅不受侵犯” :“我能进来吗?”
“所言公,公言之”:汉文帝的名言
孔子当“裁判”:“三八二十三。”
“毒树之果”法则:证据的正义
“钓鱼执法”与“诱惑取证”:取证的两面性
犯人船:制度优先
老鼠掉进米缸:生命的高度
贪婪害了北极熊:诡异的“自杀
狒狒的贪心:为何不撒手
曾子烹彘:教子有方
本能:“我实在忍不住了。”
晏殊之信:实事求是
微笑能值多少钱:判例的启示
塔西佗陷阱:怎么什么都不信了?
信任:别人靠得住吗?

第十二章 幽默篇

赫鲁晓夫的反击:“我是你们中的一员。”
比喻:“你能把一池塘的鱼都钓起来吗?”
苹果牌笔记本:出人意料的奖品
做好事:扶老太太过马路
执着:应聘奇招
一吻的逻辑:犹太人的机智
有力的回击:“我和你恰恰相反。”
本科文凭:牌子上的提示
“不在人事了”:“也没送他一程。”
征服:把大地踩在脚下
中国人民很行:中国人真有自信
基辛格做媒:协调的技巧
“你应该刹车”:轧狗还是轧人
“市场经济”:医院需要病人

第十三章 格言篇

高峰深谷说:彼得·杜拉克
知人善用:卡内基的墓志铭
水至清则无鱼:班固
美国梦:泰莱神父的信条
解字“和谐”:有饭吃+有话说
决策箴言:张居正
沙粒效应:细节决定成败
人生哲学:犹豫与后悔
效率原则:如何做事
自我尝试:嚼过的东西无味
知难行易:老子
谁是英雄:有胆有识
每临大事有静气:翁同龢
生才贵适用:顾嗣协
让人讲话:伏尔泰
生气是毒药:自我惩罚
远与近:近处的盲点
精彩片段:
公平就是换位思考:开车与炒菜
妻子正在厨房炒菜。丈夫在她旁边一直唠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 赶快把鱼翻过来,不然要糊了。唉,怎么能放这么多油,油放多了不好!”
“请你住口!”妻子脱口而出,“我懂得怎样炒菜。”
“你当然懂,太太,”丈夫平静地答道: “我只是想让你知道,我在开车时,你在旁边喋喋不休,我的感觉如何……”

五视观人法:识人之道
《史记•魏世家》载李克五视观人法。所谓“五视”,一是“居视其所亲”。即要注意观察一个人平时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如果与正直的、正派的人在一起,这样的人就可以重用;相反,如果这个人天天与小人为伍,这样的人就要当心了。二是“富视其所与”。即要看他怎么样来支配自己的财富。如果只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大肆挥霍,贪图享乐的人,坚决不能重用。三是“达视其所举”。如果是已经有一定的地位和身份的人,就要观察他怎么样提拔下属,如果是任人为贤,量才录用,那这种人肯定就是襟怀坦荡、秉公办事的有为之人。四是“穷视其所不为”。对处于困境的人,可以看他的操守如何。如果是他虽然身处困境,但却不做任何苟且之事,这样的人也是值得信任的。五是“贫视其所不取”。即看一个人在贫困时期的所作所为。只有不取不义之财,守得住清贫的人,才值得信任,而那种见钱眼开,如蝇逐臭的人,则万万不能重用。

细节见精神:形象是这样建立的
1966年4月1日,周恩来总理到地震灾情严重的河北灾区慰问受灾群众。这天上午,公社的社员们齐集广场。11时20分,周总理来到了广场。他登上一辆卡车,正准备向社员群众发表慰问讲话时,突然发现现场的群众都是迎着风坐的。原来,当地政府考虑到周总理身体不好,希望总理能够背着风讲话,所以做了这样的安排。而周总理当时只说了一句话:听我口令,向后转。然后他命令司机调转方向,把卡车开到群众的面前。总理一个人迎风而立,开始讲话,而群众则可以背风坐在那里听总理讲话了。

亲情:20美金的价值
这是在一本英文刊物里登载的故事。
一位父亲下班回到家已经很晚了,他很累并且有点烦,发现五岁的儿子靠在门旁等他。
“爸,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儿子问。
“什么问题?”父亲问。
“爸,你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儿子问。
“这与你无关,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父亲生气地说。
“我只是想知道,请告诉我,你一小时赚多少钱?”小孩哀求。
“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我一小时赚20美金。” 父亲答道。
“喔,”小孩低下了头,接着又说,“爸,可以借我10美金吗?”父亲发怒了:“如果你问这问题只是要借钱去买毫无意义的玩具或其他东西的话,给我回到你的房间并上床。好好想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我每天长时间地辛苦工作着,没时间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戏。”
小孩安静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并关上门。
父亲坐下后还有些生气。约一小时后,他平静下来,开始想他是不是对孩子太凶了——或许孩子真的有很想买的东西,再说孩子平时也很少要过钱。
父亲走进小孩的房间:“你睡了吗?孩子。”“爸,还没,我还醒着。”小孩回答。 “我刚刚可能对你太凶了,”父亲说,“我将今天的闷气都爆发出来了——这是你要的10美金。”
“爸,谢谢你。”小孩欢叫着从枕头下拿出一些被弄皱的钞票,慢慢地数着。
“为什么你已经有钱了却还要?”父亲生气地说。
“因为这之前不够,但我现在足够了。”小孩回答,“爸,我现在有20美金了,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父亲无言以对,早已泪眼模糊。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