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疼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亲疼
|
ISBN: | 978-7-301-21346-9 |
条码: | |
作者: |
王学武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28.00
折扣价:¥26.60
折扣:0.95
节省了1.4元
|
字数: |
128千字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132页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2-11-01 |
|
内容简介: |
《亲疼》是作者怀念父母的博文的辑录。博文发表时即在网络上产生很大反响,激起众多网友的共鸣。作者以平实的文字记录了父亲母亲的往事,以敏锐的感觉,在最不经意处发现我们最深沉、最敏感的情愫,从而直抵我们心灵的最柔软处。 在繁华而拼爹的时代,作者却以最质朴的语言,讲述不会大道理,连名字也不会写、一辈子生活在小山村的父亲母亲的艰辛和向往、担当和幸福,以及不经意间对作者心灵的影响。 亲情无华,孝顺并无来世。书中的每一篇文字,你找不到对至亲的爱字,更没有我们习惯歌颂父爱、母爱何其伟大的字眼,力透纸背的却都是对亲情和那个年代的感念。读这样的文字,你会感受喧哗背后的一份宁静。心静下来,你会体味,亲,是流淌于我们心脉的生命滋养,更是血脉相连;疼,是血脉之情的呵护,更是至亲间心疼的交互。 感悟亲疼,或许你就不会忘却自己从何处来。你会感悟,父母在,家便安好。亲疼,是至亲一生对我们的心疼,而我们总是未能更好的心疼我们的至亲。
|
作者简介: |
王学武 科技日报社主任记者,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1964年1月10日出生于浙江省淳安县威坪镇安川村,1986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 初中毕业后曾回家务农,挣过半劳力工分,砍过柴,学过木工,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生活的艰辛特别是父亲母亲的向善和坚韧,有深切的体会。1979年重新上学考上高中,之后上大学。毕业后,先后在中国电子报社、中国财经报社、科技日报社等机构任职。 艰辛生活的磨练和多年从业历练,从未忘记自己从何处来,信守向善,心存山村孩子的本色。
|
章节目录: |
1 孝顺,并无来世(代序) 1 2 给母亲一个惊喜 4 3 父亲的剃头情结 7 4 想买双高筒雨鞋 11 5 蒸饭那些日子 14 6 父亲的胡琴 19 7 父亲,一生最倔是担当 23 8 借钱记忆 27 9 其实我并不孝顺 30 10 锁边是范儿 33 11 皮鞋情 37 12 感受时间 41 13 你有多幸福,其实自己并不知道 45 14 让心静下来 49 15 回家 52 16 天堂的父亲,是否每天还喝点小酒? 56 17 温暖足底 59 18 你知道,妈妈期望你过得好 63 19 安川,小村故事多 65 20 母亲,随身手机唯接听 70 21 最是那斧头背的一敲…… 73 22 温暖是棉 76 23 禁山斫柴 79 24 威坪女人 82 25 鸡蛋和大豆,硬通货二十年 86 26 母亲,苦乐乾坤 89 27 磅师傅老王 93 28 威坪三宝 96 29 排岭记忆:珍馐三弄 99 30 生日如烟 102 31 人生中有多少个第一次的记忆,幸福感就会有多强 105 32 往夕是何年 108 33 七旬母亲去上班 110 34 守护中秋 113 35 流动的年夜饭 116 36 亲疼 119 后记 125 补记 128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学武写的这些文字非常简朴,没有华丽的东西,更没有诗词的语言,正是这样的朴实无华的语言,猛然对我有另外一种冲击。这本书不管是出版还是作为礼物送给朋友,对我们这个年龄段很震撼,是冲击力很大的。” ——民建中央委员、北京市政协常委,金源化学集团董事长张和平 “什么样的东西打动人,我觉得还是真善美的东西。学武这些文章看了以后,平淡中见真,本源中见善。他说的都是很原始的或者说时家长里短、饮食起居的,这个里面能够发现善的好的向上的积极的因素。朴实中见美。美是什么,当然也可以是浓墨重彩的,但是我觉得在现在这样一个社会,朴实的东西反而更能体现美。用真、用善、用美来写他的爱,他对母亲的爱,这些东西打动了我们。” ——检察日报社社长李雪慧 学武老师在《亲疼》这本书中没有用一个爱字,但真真切切体现对母亲的至亲至爱,我也特别感谢北大出版社在这样一个追逐商业利益的浮躁时代,能出这样一本文字不那么华丽(亲情无华)的书。 ——著名心血管病学专家,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抒扬 这些故事字里行间都很朴实,朴实得让我感到震惊。没有华丽的辞藻,朴实得是种释放,一种感情的流露。通过文字,我们读到了小山村的轮廓,很清新、很平和,让我很渴望。 ——空军总医院发言人许艾素 这本书的出版,是对一种亲情、对一种大爱的传递,一种传播,一种接力。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党委宣传部部长朱雄全
|
其 它: |
在追捧明星、追逐时尚、追求卓越的当下,《亲疼》写的是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人——不识字、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父母,讲的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事——家乡农村的家长里短,抒发的是常见到不能再常见的感情——亲情。在平淡如水的文字里,我们会想起抚育自己的父亲和母亲几十年平淡如水的日子,单调的如同复制。我们从呱呱落地到长大成人,从农村到了城市,不就是从这平淡如水、单调的如同复制的日子中过来的吗?我们成家立业、著书立说,不都是发端于这平淡如水、单调的如同复制的日子吗?咀嚼、回味过去的平淡的日子,能够安抚我们波动的、驿动的、躁动的心,使我们的心得到休息,得到力量,而不再脆弱。爱父母,这是人之常情。可是,正因为父母的爱永无间断永无停止,有如空气,以至于我们常常会视而不见,以至于我们觉得父母对我们爱是理所当然的。可是,我们对父母的爱有多少呢?我们知道父母对我们的爱有多深呢?《亲疼》就是引导我们去品味这种潜藏于平凡的日子中的、蛰伏于心底的至纯至性的情感,这种发源于血缘的亲情是本源的、不可论证的,也是不可怀疑的。这种情感,是我们一切情感的底色,没有它,友情、爱情以至于一切的情感都会失去依托,成为无源之水。 “亲情无华,孝顺并无来世。”爱我们的父母吧!也许我们羞于表达,也许我们忙得没时间表达,但我们绝对不能忽略。我们也许不可能像“新二十四孝”那样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我们可以以自己合适的方式表达我们对父母的爱,爱的表达其实是最简单的。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将尊老爱幼上升到了安邦定国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