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钱还是要命——《道德经》的启示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要钱还是要命——《道德经》的启示
|
ISBN: | 978-7-301-21079-6 |
条码: | |
作者: |
周南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35.00
折扣价:¥33.25
折扣:0.95
节省了1.75元
|
字数: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2-09-26 |
|
内容简介: |
世事无常,祸福相依。 有的人生意越做越大,有的却越赔越多;有的品牌百年长青,有的则譬若朝露;有的人事业平步青云,有的则“半途而废”。 究其原因,很多人不清楚 “钱”和“命”哪个更重要,因而乐极生悲,泰极否来。 本书旨在以老子的《道德经》来诠释人生哲理、中美文化差异以及企业营销和品牌管理之道,亦探讨如何以老子“道法自然”的思维来调剂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浮躁心态,以达到“物质与精神”的双赢之道。 作者于耳顺之年希望与读者们分享自己对《道德经》的感悟,也祝愿每位读者心中不仅有梦,亦有数。
|
作者简介: |
周南,福建古田人,1952年生,福建沙县插队知青,福州大学工农兵大学生,1981年考上教育部出国研究生,在美国爱达荷州立大学与犹他大学分别获得工商管理硕士与市场营销学博士学位后,先后在美国与加拿大的大学执教,获终身教职。现任香港城市大学市场营销学系教授。20世纪90年代起主要讲授EMBA课程与指导博士生。
|
章节目录: |
写在前面的话:从身份上的中国人到精神上的中国人 1 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人生的境界 2 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 中美文化差异 3 名可名,非常名:企业家的盘古志 4 战胜以丧礼处之:我等做得到吗? 5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惡已:何可为,何不可为? 6 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学海无涯,学无止境
|
精彩片段: |
写在前面的话:从身份上的中国人到精神上的中国人 这本小集子中收录的60篇随笔,是我跨入耳顺之年对营销、品牌、人生、未来的感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们是我此生心迹的一个回顾。 人生如梦,祸福相依。我今生第一个30年的经历是曲折的:还没念完初一就因“文革”而失学;16岁到农村插队,面朝黄土背朝天近六年,期间“臭老九”母亲因毛主席语录落入厕所而自杀(我至今每天想念她!),同是“臭老九”的 “走资派”父亲因教我念英语而受批;23岁那年,我被“上调”到建筑公司,当过一段时间的木工学徒,因肯学而被推荐成了一名工农兵大学生;29岁(1981年3月)考上教育部出国研究生,翌年赴美。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我此生的第二个30年“生活”、“游离”于美国文化和中国文化之间:先浸润于美国文化,有了一些浅显的“他知”;随后以美国为“镜”,有了深一点、里一点的“自知”—— 儒家文化,并将美国文化、儒家文化当做一组跨文化阴阳来研究;近年来,随着对老子《道德经》的些许领悟,先将儒家文化、老子的《道德经》当做一组中国文化阴阳来分析,如今又将“美”与“儒”合在一起,把它们和“老”当做一组更大尺度的跨文化阴阳来考虑。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进入人生的第三个30年,我的人生观(小,有,探目的)、价值观(辨方向)和世界观(大,无,寻未来)仍在“升华”。虽然知道自己永远达不到“超然物外”的境界,但我开始对世俗的 “美”与“儒”文化的局限有了进一步认识:一个强调自利(通过处事),另一个讲求自强 (通过为人),但归根结底都离不开“求胜”。而《道德经》告诉人们,只有“服从”天、地、万物运动与变化的内在规律,知足、戒骄、守弱、无为,才无不为。《道德经》代表更高的智慧,对我们平衡今天的小我利、益与人类甚至地球的明日生存有很好的启示。 此书取名为“要钱还是要命”,是与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第三十七章》)相对应的。尽管我本人在 “钱”与“命”的关系上处理得很差,但时常用这两个字来提醒自己慎辨事物的表象与本质。用它们做书名,希望与读者分享,更希望得到读者的共鸣。 谬误之处,敬请斧正。 平常之外,雅俗之间 写在“平常之外”,读在“雅俗之间”——这是我写这本小集子的初衷。它不是我最费气力的作品,但却投入心力很多。效果如何,各位心中自有公论。在这里,只简单介绍一下我的想法与做法。 言不在多。我相信各位和我一样,不喜欢长篇大论。所以,不管翻到书的哪个地方,左右两页合为一篇,左页是正篇,右页是副篇。每篇都简明扼要地描绘了我的感悟或心得,借此希望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有些副篇以图为示,“形” “象”互辅。虽然内容各异,但根基都在《道德经》。虽然我从未系统地学过国学,对许多经典只是略懂一二,但我相信“天下”各流派都是“一家”,所以在同一篇文章里可能断章取义地将不同流派的观点拼凑在一起,以支持我对《道德经》中某一个说法的“认”和“识”。因此,本书中的“偏见”一定不少 。 按大致内容,可将60篇分为六部分: 一、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人生的境界。该部分与大家分享我对为人处世的些许感悟。 二、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 中美文化差异。该部分关注的是跨文化比较与分析。 三、名可名,非常名:企业家的盘古志。该部分侧重于品牌经营之道。 四、战胜以丧礼处之:我等做得到吗?该部分重点阐释无为之道。 五、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何可为,何不可为?该部分主要谈名“人”之道。 六、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学海无涯,学无止境。该部分以本人的为学之道为全书收尾。 周 南 2012年2月7日 于香港骏景园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