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解读中国经济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解读中国经济
ISBN:978-7-301-21412-1 条码:
作者: 林毅夫  相关图书 装订:精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68.00  折扣价:¥64.60
折扣:0.95 节省了3.4元
字数: 291千字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数: 336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2-11-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书首版(《中国经济专题》)在2008年一经出版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曾荣获多个畅销奖项和优秀图书奖,并作为解读中国经济问题的权威读本,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其中英文、德文、泰文、日文版还入选了“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有效地推动了西方读者对中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清楚认识。本书是在2008年第一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新版结合最新的国际与国内经济形势全面更新了相关数据和分析内容,并新增一篇关于“全球失衡、储备货币与全球治理”的附录。书中总结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和改革活动的经验,提出了一个经济发展和转型的一般理论,并以此理论分析中国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各项成就,面临的主要经济、社会问题,探讨其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本书的最大特色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实例,系统地回顾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与改革经验,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重点阐述了自生能力理论和比较优势战略。

作者简介:
林毅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名誉院长。1994年创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升格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并担任主任一职。2008年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成为发展中国家担此要职的第一人。

章节目录:
第一讲 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第二讲 李约瑟之谜与中国的兴衰 第三讲 近代的屈辱和社会主义革命 第四讲 赶超战略和传统经济体制 第五讲 “东亚奇迹”与可供替代的发展战略 第六讲 农村改革及相关问题 第七讲 城市改革及遗留问题 第八讲 国有企业改革 第九讲 金融改革 第十讲 中国的增长是否真实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十一讲 完善市场体系,促进公平与效率统一,实现和谐发展 第十二讲 新古典经济学的反思与总结 附录一 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 附录二 前现代社会中国人均收入水平长期保持不变和人口众多之谜 附录三 全球经济失衡、储备货币及全球经济治理

精彩片段:
 
书  评:
没有人比林毅夫更了解中国经济,也没有人比他更有资格去描述这一经济体的根本运行机制。这本书是从一个独特的位置用一种独特的视角来看待中国奇迹。 ——巴里?艾肯格林(Barry Eichengreen),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 林毅夫的《解读中国经济》是一部杰作。这本书在很多层面都取得了成功。它以宏大的历史视角展示了中国经济实力两千多年来的跌宕起伏和戏剧性复兴。它以具有分析性的资讯,解读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源头以及未来增长的前景。林毅夫以他富有见地的比较优势战略(CAF)观点将中国注重实效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升到了理论高度。这本书向很多传统的新古典经济理论的信条提出了挑战,并解释了在现实中照搬这些原理是如何对许多转型国家造成灾难性后果的。 ——詹姆斯?赫克曼,芝加哥大学,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这本书探讨了中国从一个贫困的发展中国家向一个现代经济增长的全球领导者进行巨大转变时的一些根本性问题。这些问题属于我们这一时代最为关键的问题。林毅夫是最有资格帮助我们理解这些问题的人。在书中他向我们提供了一个看待中国以及世界现代经济发展前提的全新而重要的视角。 ——罗杰?迈尔森,芝加哥大学,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这本书对中国过去的落后根源以及后来的超凡成功进行了清晰而富有见地的研究,对任何想要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人来说,这都是一部必读的著作。一部早就应该出现的重要著作! ——埃德蒙?费尔普斯,哥伦比亚大学,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林毅夫“马歇尔讲座集”《经济发展与转型》推荐 没有哪个经济学家会比林毅夫对创造了中国奇迹的政策有着更深入的理解。他不仅影响了中国政府和商界领袖们的想法,同时也影响了美国和西欧的经济分析家。这本书对于任何想要了解下一阶段全球经济可能进程的读者来说,都是一部必读著作。 ——罗伯特?福格尔,芝加哥大学,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这是一部杰出并且具有革命意义的著作,它解释了某些发展中国家获得成功而其他国家失败的原因。林毅夫认为观念比倾向更重要。那些失败的国家试图通过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来实现现代化——他称其“违背”了它们的比较优势。相反,成功国家(主要在东亚)的政府在其发展的每个阶段都“遵循”了由其禀赋结构决定的比较优势,从而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和技术的应用。成功的政府确实会对经济进行干预——华盛顿共识是错误的。而这些国家的政府采用了正确的方法进行干预。世界银行非常幸运,能有一位乐于且有能力运用新鲜视角来看待发展问题,而不受传统教条束缚的经济学家作为它的首席经济学家。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哥伦比亚大学,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林毅夫的马歇尔讲座集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一方面去理解过去几十年中为世人所瞩目的亚洲之崛起,另一方面也对经济学家有关发展问题的标准化解释投以怀疑的眼光。西方经济学的教育背景加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切身感受既赋予了林毅夫对标准西方发展经济学的怀疑视角,也使得他对亚洲尤其是中国的巨大发展具有务实特色的方法细节有一个贴近的切身看法。 ——道格拉斯?诺斯,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这本书从很多方面来说都是一本重要的著作。其中有两个方面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林毅夫教授作为有着伟大见解的学者,经历并参与了中国——到目前为止最大且发展最为迅速的经济体的政策争论过程。他对转型经济体政策形成的细致见解使他的严谨理论分析为世人所熟知,并将增长与发展中的发展问题带回到人们视野的中心。其次,他对使经济体变化的禀赋结构与其变化的增长战略相一致或不一致的结果之分析可谓见解独到并且绝对正确。这一分析建立在贸易理论和比较优势的基础之上,但将这些应用到增长战略和增长政策的动态分析中则是一项重要的成就。 ——迈克尔?斯宾塞,斯坦福大学,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林毅夫的研究将经济理论、制度知识、量化数据以及对起始条件在决定不同经济发展方案成功与否上的重要性的肯定结合在一起。他最突出的贡献在于强调了不同的起点如何决定不同的最佳政策,并由此解释了为什么休克疗法政策在早期的社会主义国家如前苏联没有能够成功,而中国渐进式的国有企业改革则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林毅夫的观点虽然颇有争议性,但却非常具有启发意义。我强烈推荐林毅夫的这本见解深刻的研究著作,它透过经济分析的有力视角,对大量真实的经济发展实践经验进行了阐释。 ——加里?贝克尔,芝加哥大学,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发展与转型向人们提出了极其严酷的挑战。林毅夫,现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在他的大师级讲座集中,对这些错综复杂的问题提供了深入的看法,并依据他对中国举世瞩目的经济表现的直接经验,给出了独树一帜的见解。林毅夫的这部讲座集绝对是一部力作。 ——贾格迪什?巴格沃蒂,哥伦比亚大学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