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图书分类 -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自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版别索引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城市化进程中若干社会管理问题研究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相关类别图书
作 者:纪晓岚
出版社: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用 途:其他
中 图: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专 业:政治法律>社会学类
制 品:图书
读 者:
最新可供书目

战争与文明:从路易十四到拿破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一本书读懂30部管理学经典

清华大学出版社


算法传播十讲

苏州大学出版社


人文职场英语(第2版)学生用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数字时代的银龄行动——亚太地区老年人数字素养与技能现状调研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书名: 城市化进程中若干社会管理问题研究
ISBN:978-7-5628-3384-0 条码:
作者: 纪晓岚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49.00  折扣价:¥44.10
折扣:0.90 节省了4.9元
字数: 282千字
出版社: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3-01-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相关评论

内容简介:
该书稿的基本思路是基于城市化进程中集体经济产权改革、社会组织培育与发展、信访工作机制创新、文化活动中心管理四个方面的研究,对小城镇社会管理体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录目录/CONTENTS

第一篇城市与城市化基本理论研究
人性化城市视野下对城市本质与功能的认识

“城”的城市原型与城市化

第二篇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研究
中国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发展

关于日本城市火灾防治长效机制研究
——以日本政府及东京都法规制度建设为中心

城市消防治理的变革阻力与实现路径

社会管理与秩序和谐
——基于S市社会管理状况的跟踪调查

第三篇城市社会组织管理研究
社会治理视角下人民团体的新定位及其功能拓展

共生:第三部门与政府治理的现代转型

温馨圈子:现代社区中的传统动员体制

社团的类型化规范研究

第四篇城市社会保障管理研究
我国养老机构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基于浙江省嘉善老年公寓的调查

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衔接政策优化研究
——以天津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为例

老年人社会参与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基于311份个案访谈数据

构建政府管理和引导下的竞争性医疗服务体系

和谐社会下增强企业社会责任的地方公共政策选择

第五篇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双重困境探析

城市化进程中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研究

社交媒体时代上海市电子政务建设实践研究

基本民生类公共服务省际差异的实证研究
——以基础教育、卫生医疗和社会保障为例

社区宜居性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价值冲突与协调

大都市区行政区划管理体制扁平化改革探析
——基于深圳的实践

国有土地房屋征收工作及其后续服务的满意程度研究

后记

精彩片段:
第一篇城市与城市化基本理论研究 人性化城市视野下对城市本质与功能的认识
著名城市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曾指出:“人类用了 5 000 多年的时间,才对城市的本质和演变过程获得了一个局部的认识,也许要用更长的时间才能完全弄清它那些尚未被认识的潜在特性。”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M]宋俊岭,倪文彦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我们曾提出了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诸多目标:工业化城市、现代化城市、国际化城市、全球化城市、世界城市等等。这些都是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标志。如何认识城市?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城市才会使生活更美好?我们提出,只有“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城市才能使生活更美好。不仅要认识城市的表象,更重要的是认识城市的本质,要深刻反省城市社会与自然界共生共存的方式。一、 人性化城市视野下对城市本质的认识
城市的本质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而创造的人工环境。城市本质理论由三个基本理论要素构成:人性理论、需要理论、环境理论。城市本质理论构成的第一个要素是人性理论。城市本质强调人是城市的主体。人类最初建造城市的原因之一是安全需要,防止动物和自然灾害对人的伤害。人本身是一种很脆弱的动物,人要维持自身的生存必须要有安全、舒适的居室,因此,刘易斯·芒福德认为,城市的发展,实质上就是人类“居室”日趋完备的过程。没有人的存在,没有人对于自身居住环境的需要,也就无法论及城市的产生。因此,城市本质所揭示的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而是研究城市背景下人的变化特点,研究城市进化与人的进化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关系。城市本质理论构成的第二个要素是需要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人的需要是由人的本性所决定的。人是具有生物性特征和社会性特征的统一体。城市不断演变进化的过程也可以看作是人的需要不断发展的过程,人的需要结构和需要层次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而不断发生变化。人的需要无止境,城市的发展也无止境。城市本质将揭示人的需要与城市进化的关系,而着重研究现代人的需要、全体人民的需要。城市本质理论构成的第三个要素是环境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人工环境本身是人的行为和意识的产物,而自然环境也与人类息息相关。“天人合一”的思想是构筑城市人工环境的基本准则。城市环境一方面体现了人化自然,满足了人的需要,另一方面又对人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城市环境与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互为前提,互为条件,人伤害了环境,也就是伤害了自身。城市环境理论将揭示人与环境的关系,揭示城市环境进化的历史进程对人类自身生理和心理的影响和作用。只有承认环境的重要意义,人类才能对环境负起责任来。
(一) 对人性理论的认识1人是具有生物性特征与社会性特征的统一体人性理论是城市本质理论的基础。人是城市的主体,不了解人的本性和特征,就无法满足人的需要,也就无法去建立一个人性化的城市。从城市学角度出发,将人看成一个集生物性和社会性特征的统一体,还原于人的本来面目,不是作为一个单向度抽象的人,也不是仅从一个侧面和一个角度来看人,城市学研究角度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决定了全方位研究人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城市是人类所选择和创造的人工环境,它要满足人的生存需要,要提供人的衣、食、住、行条件。因此,要研究人的生物性特征的一面。城市除了供人居住生存之外,又要有各种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的文化娱乐体育设施。由此,又必须研究人的社会性特征的一面。研究城市人的主体作用,是以人的生物、社会属性为前提的。只有承认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特征,才能充分考虑人的基本需要,从而为人的健康成长、安居乐业提供保障条件。2对人的生物属性的认识人的进化包括生物进化和社会进化两个层次,这两个层次都离不开人的社会实践。人来自自然界,并且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自然界。人本身是一个生命有机体,在人体体重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水,它约占人体重量的60%~70%,骨头中大约20%是水,而血浆中的水分,则几乎达到95%。人体内的水浸润、渗透进每个细胞组织,不断地在各器官和各系统间流通交换,来维持人的生命活动。人的生物属性决定了人要经历幼年、青年、老年三个不同的生命阶段,而人在不同的年龄段对社会的需要是不同的。城市的主要目的在于考虑人的需要,包括人的居住、人的温饱问题等基本生存需要以及各种精神需要。人在童年和晚年都要依赖于社会的保障,这是人类社会延续下去的基本条件。人在童年时期不仅不能自立,而且要花费大笔教育经费及其他吃穿费用,而某些家庭却无力完成培养后代的任务;人在老年时期,已经丧失工作能力,也不能自立,需要社会为老年人提供养老社会保障资金。城市要对每一个婴幼儿和老人负责,在家庭确实没有能力承担这一责任时,城市要提供可靠的保障措施,保证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从这种意义上看,社会转型重要的一步是对人自身的重新认识,不能仅仅将人看成是一个“经济人”、“企业人”,人还是一个“生物人”,“是自然存在物”。3对人的社会属性的认识人是社会动物,人具有可教育性、可改变性、可塑造性,人是实践主体,既要改变客观世界,也要改变主观世界。根据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人作为实践主体,从事着两种活动:改变客观世界的活动和改变主观世界的活动。因为实践既包括环境的改变,也包括人自身的改变,是两者一致的活动。人的进化决不是纯生物性的,而是社会生物统一进化的过程,社会的因素更具有决定性作用。人的社会属性还有群居和独居需要两重性特点。一方面,人是喜欢群居的动物,不能孤独一人地生活在一个荒无人烟的环境之中;另一方面,人是一种有思想、有意识的动物,无论是思考、学习还是创造,人都要在独自一人的状态下才能够完成。因此,对人居住环境的设计,必须考虑人的两重性特点。
(二) 对需要理论的认识1现代人需要的构成这里所指的人既不是历史上的人,也不是未来意义的人,而是现代人。人的需要与人的本性密不可分:人的本性决定了需要结构,需要又决定了城市环境的形式,而城市环境又对人的本性的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现代人的需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人的感官需要、人在生命不同阶段的需要、人的生存需要(包括人的衣食住行需要、人的劳动需要、安全需要、延续生命需要和交流需要)以及人的发展需要(包括工作需要、学习需要、休闲需要、创造力需要、情感需要和美感需要)。这里不是孤立地研究人的需要,而是在人与城市环境的相互关系中研究人的需要,从而确立城市与人的需要的对应关系,寻找两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以便把握人的需要的合理范围和合理限度,使人成为城市的主体和自身命运的主宰者,使城市在塑造人和改造人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由此提出“需要决定论”观点,即人的需要决定城市的生存,人的需要决定城市的发展,只有按人的需要设计城市,城市才有生命力。2人的感官需要人的感官系统由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组成。城市环境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刺激人的感官系统为标志的。城市是人工物化环境,人们往往根据自己的不同感觉来判断城乡的区别和差异。城市是文化艺术的体现,它不应使人感觉麻木,而应给人带来生活的热情:通过城市环境艺术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使人在熙攘嘈杂的环境中保持朴素和真挚,保持道德上的良知和应有的理性与思考能力。3人的生命阶段需要人的生命阶段与城市环境有密切联系,人在不同生命时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决定了不同的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从城市环境的角度考虑人在生命不同阶段的需要,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设计者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以致城市社区环境变化缺乏针对性,使人的一生往往面对一成不变的住宅条件和社区环境。笔者将人按受教育和参加工作年龄划分为五个阶段,即婴幼儿阶段0—6岁,学龄阶段7—23岁,青年阶段24—40岁,中年阶段41—60岁,老年阶段60岁以上。将人生的五个阶段与城市各类服务设施相对应,可寻找出城市人类居住区的变化规律。还可将人生归纳为:生长—求知—立业—创业—休闲阶段。这样使人明确各阶段生命的主题和目的,便于城市随着人的生命周期和不同年龄段的变化,而提供相应的社会化服务。4人的生存需要现代人的生存需要包括基本生存需要和高级生存需要两个部分。其中,基本生存需要包括人的衣、食、住、行需要;高级生存需要包括人的劳动需要、安全需要、延续生命需要和交流需要。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实际上是人的物质生存需要,人的高级生存需要也可看作是人的精神生存需要。生存需要指人维持生命所必要的条件,其中包括人的生理和精神(心理生命)生命所必需的条件。城市的首要任务应该是满足人的生存需要。5人的发展需要人是城市的主体,城市在提供满足人的生存需要设施的同时,还要提供人的发展需要的设施。人的发展包括人的能力、人的智力、人的体力、人的个性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人的发展需要可划分为人的基本发展需要和人的高级发展需要。基本发展需要包括工作需要、学习需要、休闲需要;高级发展需要包括情感需要、美感需要、创造力需要。
(三) 对城市环境理论的认识城市环境主要指人工环境。人工环境又分为有形环境(物化环境)和无形环境。有形环境包括建筑物、雕塑、广场、公共设施、人工景观、人工绿地、花园等,无形环境包括广播、电视、互联网、传媒、文化艺术活动和各类群体社会环境等。城市环境在于以固体的物化环境来满足人类的生存需要,并将时代的主题思想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表现和运用于城市的构筑物之中。城市环境具有不同的表象特征,其中包括经济性特征、政治性特征和社会性特征。城市环境的经济性特征表现为: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具有间接经济效益的公用设施的非排他性、共享性,即“白搭车”;城市环境的政治性特征表现为:平等性、公正性,可使城市里每个人都享有同样的权利;城市环境的社会性特征表现为:为人们的交往提供场所,满足人的各种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使人完成由自然生物人向社会人的全面转变。
书  评:
 
其  它:
 

专业分类
经济学  公共课与文化课  政治法律  教育学  文学艺术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计算机/网络  管理学  其他  外语  哲学
用途分类
大学本科教材 大学本科以上教材 大学教学参考书 考研用书 自学考试教材 高职高专教材 中职、中专类教材 中小学教材、教辅
电大用书 学术专著 考试辅导类图书 工具书 培训教材 其他
中图法分类
医药、卫生  语言、文字  工业技术  交通运输  航空、航天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综合性图书  文学  艺术  历史、地理  自然科学总论  数理科学和化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  生物科学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总论  政治、法律  军事  经济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农业科学
版别索引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更多...
网上购书指南
一、我的账户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修改用户密码
修改个人资料
二、查询图书
快速查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三、订购图书
第一步点击“订购”按钮
第二步确定收货人信息
第三步提交订单
存书架
四、邮购方式
普通邮寄
特快专递
五、付款方式
支付宝
邮局汇款
六、我的订单
查询订单
修改或取消订单
联系我们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