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视野下的多元纠纷解决:理论与实践(诉讼法学著作) - 诉讼法学著作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比较视野下的多元纠纷解决:理论与实践(诉讼法学著作)
诉讼法学著作
|
ISBN: | 978-7-5620-4605-9 |
条码: | |
作者: |
张勤 彭文浩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78.00
折扣价:¥70.20
折扣:0.90
节省了7.8元
|
字数: |
450千字
|
出版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396页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3-02-01 |
|
内容简介: |
汕头大学法学院曾于2011年1月和2012年3月分别举办了“新时期基层调解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和“比较视野下的多元纠纷解决与法律实务”国际研讨会,本书是选录其中的优秀论文集结而成。全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多元纠纷解决的域外经验;第二部分,法院调解的维度、限度和创新;第三部分,人民调解、诉调衔接和“大调解”;第四部分 行政调解和商事调解;第五部分,比较法研究和研讨会综述。 本书从比较法的视角来研究多元纠纷解决,注重国内国外双重标准和经验,是目前国内诉讼领域研究较为少见的。值得读者期待。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前 言 第一部分 多元纠纷解决的域外经验 申诉专员职能的扩大 亚洲的国际商事仲裁与语言 ——给自由且多样化的国际纠纷解决的一点建议 家事纠纷:同性婚姻、纠纷成因以及纠纷解决 从香港未来调解立法的取态看调解员的责任豁免问题 澳门仲裁机制停滞不前原因之分析 香港民事司法改革的进程与实施探微 香港家事调解制度改革及其启示 台湾乡镇市调解制度之研究 第二部分 法院调解的维度、限度和创新 调解优先与诉权保障 知识产权诉讼的特点对调解的影响 合作型司法及其权威 ——以法院调解实践为视角 论繁简分流与快速处理机制 ——以一个基层法院的司法运作为样本 基层法院的调解之道 ——以汕头市龙湖区人民法院为样本 比较法视野下探析如何提高我国大陆法院的调解率 是调是审:当下法院调解热的冷思考 强化调解视野下的案件快速处理机制 ——以东莞两级法院为样本的分析 第三部分 人民调解、诉调衔接和“大调解” 司法确认程序中案外人利益保护机制研究 期待与现实:转型期农村人民调解之观察 权力、资源和人民调解 ——以潮汕地区10镇司法所为例 人民调解制度的现代转型 ——以法社会学为视角 论城市社区调解制度对于纠纷解决的上海经验 诉调衔接机制探析 ——以汕头市为例 新时期“大调解”机制实证研究 ——以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为对象 第四部分 行政调解和商事调解 论我国行政调解的范围与效力 论社会和谐语境下纠纷调解机制的有机衔接 乱象中的秩序:底层暴力与“公共领域”的开启 ——以派出所调解的参与观察为基础 环境纠纷行政调解问题探析 商事调解的域外发展及其借鉴意义 积极探索我国商事调解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以上海经贸商事调解中心的实践为视角 第五部分 比较法研究和研讨会综述 外国法律的相关性 翻译的挑战 基层调解的传统与创新 ——“新时期基层调解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 “比较视野下的多元纠纷解决与法律实务”国际研讨会综述
|
精彩片段: |
前 言 本书收录的是连续两年在汕头大学召开的,以多元纠纷解决为主题研讨会的优秀论文。汕头大学法学院于2011年1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实施之际举办了《新时期基层调解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共收到与会论文40余篇。2012年3月汕头大学法学院与厦门大学法学院联袂举办了《比较视野下的多元纠纷解决与法律实务》国际研讨会,共收到论文近30篇。两次研讨会的会议综述已收录在本书的第五部分。参加两次研讨会的有来自海内外高校、实务部门的众多专家学者,可谓是老少咸集,群贤毕至。研讨会的召开,旨在加强海内外多元纠纷解决研究的交流,促进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互动,推动多元纠纷解决理论研究和实务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次研讨会结束后,汕头大学法学院于2012年5月成立编辑小组,由笔者协调负责对两次研讨会的论文进行遴选,并和入选论文的作者取得联系,要求其对论文进行修改和完善。对于已公开发表的论文,除为了使论文集保持结构完整少量加以收录外,原则上不收录。对于无法和作者取得联系进行修改的论文,本书也不收录。论文的遴选以原创和实证研究为主要标准,兼收少量理论探索的论文。本书共按五个专题进行编排,分别是:(1)多元纠纷解决的域外经验;(2)法院调解的维度、限度和创新;(3)人民调解、诉调衔接和“大调解”;(4)行政调解和商事调解;(5)比较法研究和研讨会综述。编辑小组还安排译者对入选的五篇英文论文进行了翻译,翻译完成后其中的两篇由作者或译者自行审校,另三篇则由笔者负责审校。 由于从第一次研讨会召开到论文集的编辑中间有一年多的时间,为了使收录论文能及时反映最新的研究和实务动态,对于入选论文,编者要求论文作者尽其所能更新论文数据和资料。对于论文作者、译者个人信息的介绍,则以最新的个人信息为准,如提交论文时是硕士研究生,修改论文时已攻读博士学位的,则以当前的信息为准。 论文集的编辑工作得到了入选论文作者、译者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感谢。汕头大学法学院高级项目主任陈理丽女士为本书的出版费心颇多,由笔者指导的汕头大学法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刘晶同学承担了前期书稿体例的修改工作。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丁春晖编辑及其团队一如既往地给予了高效、周到、高质量的支持,李嘉诚基金会为本书的出版提供了资助。在此对上述机构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张 勤 2012年11月1日于汕头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