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修宪历史及其政治制度变迁研究(外国法律研究书系) - 外国法律研究书系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韩国修宪历史及其政治制度变迁研究(外国法律研究书系)
外国法律研究书系
|
ISBN: | 978-7-5620-4682-0 |
条码: | |
作者: |
李宝奇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40.00
折扣价:¥36.00
折扣:0.90
节省了4元
|
字数: |
350千字
|
出版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346页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3-05-01 |
|
内容简介: |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对韩国建国以来9次修宪的历史和政治制度的变迁的研究。全书共八章,第一章近代朝鲜的通知结构与法律介绍了从古代、中世到近世和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时期朝鲜半岛的统治结构和法律概况。第二章为朝鲜半岛的分裂与制宪宪法的确立,对美军政时期和韩国初期制宪情况作了介绍。第三章李承晚统治体制的确立与修宪,对第一共和国时期的大韩民国的宪政史进行了介绍。第四章过渡政府的修宪与政党政治的失败,继续介绍了第二共和国时期韩国的统治结构和修宪情况。 本书是延边大学“211工程”和“十一五”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朝韩日经济与东北亚地区国际合作”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该书有许多创新之处,在全面阐述韩国宪政史的基础上,还对其多次修宪的背景、原因和经验教训进行了科学分析,为国内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序 第一章 近代前朝鲜的统治结构与法律 第一节 古代、中世和近世国家的统治结构与法律 一、古代各国家的成立、统治结构及法律 二、中世高丽王朝的统治理念与国家机构 三、近世朝鲜王朝的统治规范与法律思想 第二节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宪法制定及修改 一、三个临时政府与上海临时政府的制宪 二、临时政府的修宪及其政治制度的变化 第二章 朝鲜半岛的分裂与制宪宪法的确立 ——美国军政时期与韩国初期制宪 第一节 朝鲜人民反对美军政的斗争与建国活动 一、美军占领南部地区与民众反美军政的斗争 二、朝鲜各界争取独立,建立新国家的活动 第二节 国际托管的破产与朝鲜人民反分裂斗争 一、左右合作运动的失败与美苏共同委员会的破裂 二、朝鲜问题“国际化”与人民反分裂斗争 第三节 制宪宪法的制定与大韩民国宪政的开始 一、美军政时期南部地区的立法制度 二、第一届国会与大韩民国制宪宪法的诞生 三、大韩民国制宪宪法的内容及其特点 第三章 李承晚统治体制的确立与修宪 ——第一共和国时期的宪政史 第一节 第一共和国的保守性和对美依附性 一、首届政府内阁的组成与对内对外方针 二、国会各势力的斗争与在野党的修宪 第二节 李承晚修宪案的通过与总统连任 一、国会与政府的对立及政府提交修宪案 二、“拔萃宪法”的通过及其主要内容与影响 第三节 李承晚的二次修宪与独裁政府的垮台 一、第三届国会选举与执政党的二次修宪 二、“四舍五入”宪法的通过及修改的内容 三、李承晚再次连任与第一共和国的终结 第四章 过渡政府的修宪与政党政治的失败 ——第二共和国时期的宪政史 第一节 第二共和国的成立及其第一次修宪 一、过渡政府的组建与对内对外政策 二、民主党内两派斗争与修宪案的通过 第二节 民主党内部的分裂与第二共和国的终结 一、第五届国会的产生与民主党内部的分裂 二、张勉政府的二次修宪及新宪法的贯彻 三、国民运动的高涨与第二共和国的解体 第五章 军人独裁政权的建立及其修宪 ——第三共和国时期的宪政史 第一节 第三共和国的建立及独裁政权的修宪 一、第二共和国的解体与军人统治的建立 二、军事政变当局的“民政移让”与修宪 第二节 军事政权的宪政与朴正熙的总统连任 一、军事当局的宪政与朴正熙的总统竞选 二、各政党的大选竞争与朴正熙当选总统 三、第六届国会选举与第三共和国的诞生 第三节 朴正熙的强权政治与“三选改宪” 一、韩日会谈的促进与对民主运动的压制 二、朴正熙总统连任与第七届国会选举 三、“三选改宪”案的通过与朴正熙的再任 第六章 维新宪法的确立与反维新体制斗争 ——第四共和国时期的宪政史 第一节 《非常事态宣言》与《南北联合声明》的发表 一、南北关系的变化与《国家保卫特别措施法案》的实施 二、朴正熙的统一主张与《南北联合声明》 三、独裁统治下的经济高速发展与社会危机 第二节 维新宪法的制定及对政局的影响 一、朴正熙的自我政变与维新宪法的制定 二、第八届总统选举与国民反对维新体制斗争 三、统一主体国民会议的立法及其影响 第三节 国民抗争的升级与朴正熙政权的崩溃 一、总统紧急措施及对国民抗争的镇压 二、朴正熙第五次连任与新国会的产生 三、民众抗争的高涨与维新体制的崩溃 第七章 独裁统治的结束与向民主政治的转型 ——第五、第六共和国宪政及后续政府的民主化改革 第一节 维新体制的延长与民主化运动的失败 一、第十届总统选举与多种修宪案的提出 二、军部新势力二次政变与对民主运动的镇压 三、光州起义的失败与军部新势力统治的确立 第二节 第五共和国宪法与全斗焕的独裁统治 一、全斗焕政权的修宪与新共和国的成立 二、围绕修宪的政党斗争与全斗焕的投降 三、民主宪法的确立及内容与评价 第三节 从权威主义宪政到民主化政治的转型 一、政权的和平交替与政治民主化转型的开始 二、“文民政府”的政治改革促进民主化制度建设 三、“国民的政府”推动从权威主义到民主化的转变 四、“参与政府”与国民共同促进民主主义 结束语:九次修宪与民主政治转型的启示 参考文献
|
精彩片段: |
序
本书是延边大学“十一五” “ 211 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朝韩日经济与东北亚地区国际合作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随着我国同朝鲜、韩国、日本三国关系的日益紧密,以及国际局势的不断变化,东北亚国际合作问题成为我国政府以及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如何加强我国与朝鲜、韩国、日本三国之间的合作,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推动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和外交战略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实现我国东部边疆稳定发展的重大研究课题。
国内外学者从现实利益角度出发,对东北亚地区域内贸易与投资、国际物流、劳务合作、图们江流域国际合作开发、朝核问题、地区安全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了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是,这些研究大都集中在专门性领域,其研究的深度还远远不够。对东北亚地区国际合作的实践机理、政治法律及其人文地理环境的综合性研究还不够深入。特别是对朝鲜、韩国、日本经济本体的基础性理论研究、中朝韩日经济关系史的研究不够系统和全面,国内还没有真正形成共同的研究平台和解读体系。同时,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现实与未来变化对边疆跨境民族聚集地区的影响方面,尚处于研究的空白状态。
针对东北亚区域政治经济发展变化和区域国际合作的现实状况,区域国际合作理论研究应紧密结合新时期我国国家发展战略,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中朝韩日经济发展与东北亚地区国际合作的重大现实问题开展创新性的理论研究。这既是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时期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开放程度的战略需要。
第一,加大对朝韩日三国经济本体的基础理论研究以及这些国家与我国的经济关系研究,系统研究朝韩日三国经济发展内外环境的变化,准确解析三国经济发展变化与我国经济发展变化的互动规律,构建国内共同研究的平台和解读体系。这些研究既是学科理论创新与发展的重大需求,也是新形势下建立我国东北亚地区国际合作参照系、“思想库”的重大需要。
第二,推动中日韩战略伙伴关系和战略互惠关系发展。中韩建交以来两国经济关系得到飞跃性发展,中韩关系已经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中日关系在曲折发展中已经升格为战略互惠关系。如何加强中韩日在能源、环境、产业、贸易、投资、金融与科技等方面的深入合作,加强新时期朝、韩、日对外经济战略走向及其内外影响的理论研究,是需要我们理论界给予重视和进行重点研究的重大问题。
第三,高度关注和深化有关朝鲜半岛政治经济问题的研究。这既要继续跟踪研究欧、美、日、俄等世界大国的朝鲜半岛政策和朝韩政治关系的新变化,又要密切关注朝鲜的政治体制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在复杂多变的大国关系中把握朝鲜半岛问题的本质,为党和国家的战略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有价值的参考。
第四,亟待加强东北亚地区国际合作中的法律问题研究。目前需要深入研究中朝韩日经贸关系中的法律纠纷以及开展东北亚各国出入境与非法出境、中国出入境法律、东北亚各国对外国人法律地位的规制、东北亚各国跨境犯罪的法律规制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在东北亚经济合作中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第五,深化“沿边、沿江”开发开放研究,推动沿边沿江开发开放新发展。吉林省东部沿俄、朝边界设有14个口岸和11个临时过货点,如何开发开放这一地区具有重大的战略与现实意义。尤其是这一地区是受朝鲜半岛政治经济影响较大的地区,又是跨境民族聚集地区,存在许多诸如“国际移民”问题、“脱北者”问题等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
针对上述这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创新性研究,为党和国家制定有关战略、政策以及开展国际合作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是本项目研究的总体目标,也是我们出版这套系列著作的目的所在。
2009年8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标志着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与东北亚地区国际合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一方面,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需要以东北亚地区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为保障,有效地参与东北亚地区国际合作是实现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中国实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战略为东北亚地区国际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学术界对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法律、人文地理、民族、文化问题展开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这不仅有助于从理论上深入研究东北亚地区各种历史与现实问题,而且也为我国发展与周边国家双边关系和推动东北亚地区国际合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从国内外研究的发展趋势看,基于我国与朝鲜、韩国、日本三国关系的进一步提升以及东北亚地区国际合作的新形势,对朝韩日经济本体的基础性理论研究将进一步得到细化,有利于形成共同性的理论创新平台和解读体系;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对中朝、中韩、中日、日韩经济关系的应用研究将成为重点;从政治、经济、法律、人文地理、民族、文化、管理等多种关系的互动角度,研究东北亚国际合作机制和模式,将实现研究范式的变革;实现规范研究、实证研究和计量研究相结合,将突破传统研究的局限性,实现研究方法创新。这些趋势性的变化将有助于实现本项目的理论创新和应用研究的新突破。
延边大学在朝韩日经济、朝鲜半岛问题以及东北亚等研究方面具有比较长的历史,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近几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学校的支持下,我校的东北亚问题研究又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其中在项目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这套 “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系列著作,就是其代表性成果之一。这套系列著作的研究涵盖了政治学、经济学、法学、人文地理学、民族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是国内有关东北亚问题涉猎范围广、规模大的系列性最新研究成果,也是对国际问题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的一种有益探索。希望这套系列著作的出版能够把东北亚问题的研究推向一个新阶段。
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书中的论述难免存在不足与偏颇之处,诚恳地希望国内外同仁不吝指正。
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金华林
博士生导师
2011年8月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