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课堂观察Ⅱ:走向专业的听评课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课堂观察Ⅱ:走向专业的听评课
ISBN:9787567501881 条码:
作者: 崔允漷 沈毅 吴江林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32.00  折扣价:¥25.60
折扣:0.80 节省了6.4元
字数: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数: 244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3-04-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理想的课程能否在到达学生层面依然理想,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课堂是教师专业生活之所,离开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发展不过是无本之木。
  在许多人眼里,课堂观察也许只是我们学校中常见的听评课活动的翻版。但作为教师日常工作一部分的听评课,为何未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原因就在于传统的听评课活动很少具备能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的元素,比如研究,比如技术,,又比如合作。指向于听评课范式转换的课堂观察同时具备了这样一些元素。首先,课堂观察指向于课堂教学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就是一种研究,或者说是课堂教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式。其次,课堂观察需要运用来自课堂教学的数据和信息来评判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由数据驱动的研究,而数据的收集需要精确的技术,因而课堂观察也就是有技术支撑的研究——它提供了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中一直缺失的技术元素。第三,课堂观察需要多方持续的合作,不仅是观察过程中的合作,更需要观察之前和之后的合作,是一种合作的研究,或为教师的合作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载体。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前言

研究进展
01 课堂观察研究综述:2008-2011
02 课堂观察LICC范式:贡献与局限
03 课堂观察的关键环节:从观察点到推论
04 课堂观察在余高:2008年之后

观察故事
05 课堂观察,我们走近你
06 合作,我们一步步走入胜境
07 课堂观察,让荒地变花园
08 这一年,我们步步登高
09 一路有你
10 我的被观察和观察
11 课堂观察路上,我跋涉着

观察工具
12 学习支架的设计与利用
13 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
14 课堂互动与教学目标达成
15 教学环节与学习目标的达成
16 课外教学资源的利用
17 0AE学案与多媒体课件的结合
18 通过数学例题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19 模型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 课前预习检测题的设计和结果处理
21 评价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观察课例
22 化学组:学习目标的预设与达成
23 生物组: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
24 政治组:素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5 物理组:学习信息的获取与利用

精彩片段:
 “本节课的概念众多,学案设计了一个概念图,以帮助学生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然后再通过概念图帮助学生明白不同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形成概念体系。所以,构建概念图的基本线索是:理解单个概念——辨析概念间的关系——构建概念体系。这种学习线索要求教师每步都做好铺垫,并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发散空间。但是,八个概念的教学,姚远只花了两分钟时间,而且我们观察到,姚远也没有采取措施去了解学情,而是匆匆过去。学案上设计的概念图对初学者来说难度较大,但姚远只用了五分钟就过去了。结果如何呢?我对周围的12位同学进行了抽样,发现完全正确的一个都没有,大部分正确的有三位,其余的基本要错一半以上,可见概念的落实不够,而且课堂上姚远也没有设计相关的检测,这说明小姚老师的自我监控意识有待提高。”
  彭老师从时间和逻辑上点出我的死穴,不得不服气啊!
  “教学目标落实不够好,关键是行为条件没有实现。如‘通过模型建构和讨论,全面阐明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的过程和特点’这一目标,教学时,姚远并没有组织学生讨论,而是直接让学生构图。我们观察到学生因不知道如何表示载体、浓度差、消耗能量等,使得模型无法构建起来,进而教师就无从知道学生是如何理解三种运输方式的过程和特点了。这些技术上的问题,如果在模型构建前有个讨论的过程,学生的问题就能暴露出来,老师就能立即了解并解决学生的困难,学习目标也就达成了。”
  小喻的汇报,让我大吃一惊。与我同龄的她只不过比我早三年来余高,却能提出这么有水准的问题!
  “我提两点建议,一是表述的指导,生物学科是理科中的文科,比较重视文字的表达能力,而这一点是很多学生的薄弱点。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要每次给出清晰正确的答案,对学生不规范的表述加以纠正,还要对表述给予学法指导,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表述存在的问题,学会表述的方法。二是教师的回应,对于课堂上学生的优秀表现,应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感觉,激励他们勤于思考,勇于回答。”
  小姜的话同样让我惊讶不已,她那么年轻,却对生物教学有这样的理解!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