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礼”有话 :与大学生的心灵对话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施礼”有话 :与大学生的心灵对话
|
ISBN: | 9787313078766 |
条码: | |
作者: |
施索华 著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28.00
折扣价:¥26.60
折扣:0.95
节省了1.4元
|
字数: |
|
出版社: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160页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2-01-01 |
|
内容简介: |
《“施礼”有话 :与大学生的心灵对话》是著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施索华老师回复大学生咨询、为大学生答疑解惑的书信集。该书包括“人际与人生”、“心理与人生”、“爱情与人生”、“大学与人生”四个部分,针对大学生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调整心态,如何对待爱情,如何谋划未来等与学习生活最密切相关的领域和大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指导和建议。《“施礼”有话 :与大学生的心灵对话》中还收录了施索华老师的随笔,字字情真,句句意切,读来感人至深,受益匪浅。
|
作者简介: |
施索华,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上海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 “施索华工作室”主持入 主讲课程: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东西方文化概论》 获奖情况: 全国优秀教师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 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获得者 上海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 上海市科教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上海市育才奖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 上海交通大学“最受学生欢迎教师”奖 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师奖 上海交通大学“飞利浦”优秀教学奖 上海交通大学“美国硅谷校友会”优秀教学奖 上海交通大学烛光教学奖 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工作特别贡献奖 上海交通大学师德标兵
|
章节目录: |
序 大学生人际与人生礼形于外,德诚于中 怎样拉近彼此的距离 怎样适应寝室环境 怎样解决寝室里的矛盾 怎样处理竞争和合作的关系 毛遂自荐可以吗 如何变被动为主动 怎样和导师相处 怎样接待外教 怎样关心别人 同学聚会太多怎么办 怎样才是善意的谎言 怎样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 送礼物也要讲礼仪 帮助人也要给人面子 怎样当好经理助理 男生的仪表形象 怎样才有“老师样” 魅力女博士 礼仪是智慧的外 延和文明的象征 这样的父母怎样相处 大学生心理与人生木桶原理与人的全面发展 怎样才能把一件事情做好 “被嫉妒”,该怎么办 不敢在众人面前讲话怎么办 为什么不做贼也心虚 过于追求完美怎么办 怎样忘却不愉快的事情 嫉妒别人是一种坏习惯 没有了学习激情怎么办 如何拿得起,也放得下 守不住秘密怎么办 听得了赞扬,听不了批评怎么办 怎样协调自我身心的关系 因为口吃不敢讲话 怎样避免心猿意马 怎样调控自己的情绪 怎样改变拖拖拉拉的习惯 怎样克服自卑心理 怎样保持正确的考试心态 怎样让自己更成熟和理性 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生爱情与人生人生若只如初见 爱情的走向一定是婚姻吗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吗 我该不该把银行卡 给她 忍让的爱情会长久吗 同时爱上了两个人怎么办 异地恋怎样坚持 有介于爱情和友谊之外的情感吗 怎样辨别他是真情还是假意 怎样退出爱情 怎样面对骚扰自己的人 怎样和自己性格完全不符的恋人相处 赌气的爱情要不得 爱情不能将错就错 在爱情生活中学会关心、学会理解 大学与人生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适应新环境,迈好大学生活第一步 成功的人没有懒汉 学学海豚的生存之道 平衡好学习与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 大学以来的第一场考试 就业还是择业 择业还是创业 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融合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怎样给自己定位 如何展示自己 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在大学里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党员如何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 大学生之大在于责任之大 “施礼”有话随想录 教育部网站上海交通大学“名师工作室”拓展人才培养舞台 致施索华老师的一封信 后记 我的伯父 附录 施索华工作室介绍
|
精彩片段: |
首先,找准自己的目标。你说你在社团活动中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也没有人要求你做什么,那是因为你在这个团体中没有找到自己所要追求或为之奋斗的目标,人没有了目标也就没有了动力。考虑一下,你参加社团的目的是什么,你想要达到什么目标,比如你参与一个活动,你想让这个活动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你让自己或别人的满意度如何?之后你给自己的目标做一个计划,每当完成一项工作时,就去检查一下这个计划,看执行的情况怎么样?还有什么内容需要加上去?还需要向别人学习和借鉴什么?你如果能主动出击,就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就能争取到更多的机会,就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
第二,眼睛里要有“活儿”。日常生活也好,社团活动也好,要眼勤、嘴勤、腿勤,不懂的就要问,多跑几趟也没有关系,至少在跑的过程中你熟悉了途径。你还要学会注意细节,因为“活儿”就在细节中,你经过一个过道,发现一个拖把横在那儿,眼睛没“活儿”的人会迈过去,眼睛有“活儿”的人就会主动捡起来放到该放的位置去。也许一个细微的举动就会让别人对你刮目相看,你就有可能得到别人的欣赏或任用。当然生活中的“活儿”不会像拖把横着那么明显,你如果善于去发现,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也就不会如你所说无所事事了。
第三,做点“份外”的事。做个积极主动的人,除了眼睛里有“活儿”外,还能把份外的工作做好。一个同学今天要参加考试,你就主动把他的活接过来,尽管很麻烦,你还是很努力很细致地做好了,别人就有机会发现原来你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或者你是一个可以身兼多职的人,这样你才能拥有更多的机会。另外在社团活动中多做事,尤其是“份外”的事也会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接触面,是自己给自己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和成长的机会。
第四,从小事情做起。变被动为主动还要从点滴做起,一般来说大事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我们不可能等着大事情发生才去积极主动。而小事情每时每刻都会出现在我们身边。主动、轻松又快乐地去处理小事情是很容易的,既然容易就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主动就变成了习惯,把这种习惯坚持下去,你的能量慢慢就发挥出来了。有作为的人,把每一件小事做到尽善尽美,最终在大事情上也就取得了成功。
一个积极主动地人不是被动地等着别人告诉自己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而是主动地去了解自己想要做什么,能够做什么,然后找到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好好规划它们,尽心尽力地去完成。
怎样和导师相处
首先,要了解你的导师。人与人相处,贵在相知,多一点了解,就少一点误会,与老师相处也是如此。你刚开始做导师的助教,要用心一点,了解一下他的工作作风、习惯、爱好,他是急性子还是慢性子,是内向还是外向,他说话的方式、口头语,甚至他的思维方式等。比如他是一位内向、严谨、不苟言笑,从来都是穿深颜色衣服的人,你第一天去见他就穿了一件大红色的外套,他就会觉得很刺眼,甚至会觉得你不够稳重或不够踏实。你可以问问这位导师曾经带过的学生或者到网上查一查他的资料,对他多一些了解,在以后的朝夕相处中就会减少许多误会和摩擦。
第二,要尊重你的导师。尊重是人与人相处的基础,一个人是否尊重他人,也反映出一个人道德修养的程度。学生对导师最起码要做到礼貌,所谓礼多人不怪,即使每天朝夕相处也不能忘记应有的礼仪,言谈举止要体现出尊重和礼节,见面要问好,分手要打招呼,称呼用敬语,谈话时要看着导师的眼睛,回答问题的时候身体要前倾15度等。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中国人的传统。延伸开来,学生就是后辈,是“子女”。你没有选择父母的权利,但可以选择自己的导师,既然选择了,就无怨无悔并心存感激。你把感激写在脸上,导师看得到,他回馈给你的会是明媚的阳光。
第三,要配合你导师的工作。一般来说上级都需要下级的配合与支持,一个没有协作精神、不支持上级工作的人也很难得到上级的信任与赏识,导师与助教的关系也一样。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自已是助手,也是勤务兵,既要认真向导师学习,也要认真为导师服务。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发生误会的时候要主动出面解围和打圆场。在生活上也要适当地照顾导师,比如倒茶、取发信件、整理物品等。另外就是学会服从,站在导师的立场去考虑问题,对导师的指导与意见要由衷地尊重并努力贯彻执行,服从与执行既反映了你的敬业精神,又反映了你能够胜任工作的自信心。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勤奋。勤就是珍惜时间,勤学习,勤思考,勤探究,勤实践。其实所有老师都喜欢聪明勤奋的学生,如果你认为自己不够聪明,那就勤奋一点,因为勤能补拙。如果你认为自己够聪明,那就更勤奋一点,先天加后天,你就具备了成就大业的潜力。其次有不懂的地方要勤问,不能不懂装懂,更不能敷衍了事。记住千万不能耍小聪明,学生有多大的能耐,老师看得很清楚。
窥一斑而见全豹,与导师的关系如何,可以预见你将来到了社会上的人际关系如何。与导师相处是一门艺术,其实人生也是一门艺术。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