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教简史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儒教简史
|
ISBN: | 9787549527632 |
条码: | |
作者: |
李申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32开 |
定价: |
¥28.00
折扣价:¥26.60
折扣:0.95
节省了1.4元
|
字数: |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3-07-01 |
|
内容简介: |
在当代学界“儒学是宗教”由任继愈先生首倡,在学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儒教简史》作者承任先生衣钵,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学术成就。 《儒教简史》分十部分,以时间为序,详细讨论了不同时期儒教的发展及其特点,重点讨论儒教的改革和演变,资料翔实,论述精当,从中可见儒教发展、变迁的基本面貌,对管窥中国宗教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
作者简介: |
李申,1946年生,河南孟津县人,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中国传统思想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哲学、宗教和自然科学。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中国儒教史》(上下卷)《宗教论》(三卷本)《隋唐三教哲学》《简明儒学史》《道教本论》《气范畴通论》《敦煌坛经合校》《易图考》等。已在我社出版《宗教简史》一书。
|
章节目录: |
导言:儒教和传统宗教 第一章 孔子以前的宗教传统 一 绝地天通 二 以德配天 第二章 礼崩乐坏和诸子争鸣 一 礼崩乐坏时代 二 争鸣诸子与传统宗教 三 儒家与传统宗教 第三章 独尊儒术以前的宗教改革 一 阴阳家的法天而治和天人感应 二 师的确立和上帝祭坛的迁移 第四章 独尊儒术与宗教改革 一 汉初儒者兴明堂、改正朔的呼声 二 董仲舒的改教主张之一:独尊儒术 三 董仲舒的改教主张之二:人的努力可改变天命 四 董仲舒改教主张之三:天人感应说 五 董仲舒对传统宗教礼仪的坚持与改进 六 汉武帝与儒者改制呼声的落实状况 七 儒教为确立自己上帝的初步努力 第五章 儒教宗教制度的建立 一 宗庙制度的建立 二 郊祀制度的建立 三 上帝新观念的初创 四 孔子祭祀的建立 第六章 东汉及其以后儒者的争论和唐代制礼 一 上帝名号的改革 二 上帝的身份和形象 三 社稷神属性的改变 四 禘礼的质变 五 祭孔制度的发展 六 集大成的《开元礼》 第七章 宋代儒教新教义改革的前奏 一 儒教新教义的远期前奏 二 新的经典和新的圣人 三 新的理论准备 …… 第八章 宋明时代儒教的新教义 第九章 康有为的儒教改革 后记
|
精彩片段: |
第二章 礼崩乐坏和诸子争鸣 一 礼崩乐坏时代 传统宗教在周朝曾经有一个黄金时代。所谓“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史记·周本纪》),传统宗教自然也平静安宁,度过了数十年的和平发展时期。 周康王死,昭王即位,“王道微缺”。昭王南巡不返,是中央政权衰落的开始。昭王死,穆王继位,“王道衰微”(《史记·周本纪》)。传统宗教是和国家政权密切结合在一起的宗教,国家政治的衰落,也是宗教基础的动摇。此后周代经过一系列的动乱,终于导致平王东迁,西周结束,而传统宗教也迎来了所谓的“礼崩乐坏”时期。 “礼崩乐坏”概念大约出于《论语》。其《阳货篇》载宰我议论道:历史学家描述孑L子时代社会秩序混乱的基本概念。《史记·礼书》载: 周衰,礼废乐坏,大小相逾,管仲之家,兼备三归。循法守正者见侮于世,奢溢僭差者谓之显荣。自子夏,门人之高弟也,犹云“出见纷华盛丽而说,入闻夫子之道而乐,二者心战,未能自决”,而况中庸以下,渐渍于失教,被服于成俗乎。应劭《风俗通义》卷六道: 其后周室陵迟,礼乐崩坏,诸侯恣行,竞悦所习,桑间、濮上郑、卫、宋、赵之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