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仕途·师徒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仕途·师徒
ISBN:9787560983998 条码:
作者: 崇效天 著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32开
定价: ¥36.00  折扣价:¥34.20
折扣:0.95 节省了1.8元
字数: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页数: 308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2-11-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天下大乱,官场凶险,想立于不倒岂是易事?有一对师徒,堪称官场上的不倒松,勤学苦读参加科举考试、长袖善舞于官场、铁腕镇压各路起义、用心良苦发展中国工业、忍辱负重与列国周旋,力挽狂澜扶晚清。官场是个关系网,但官场并不只是拉关系,永恒的利益才是根本。通过曾国藩和李鸿章这一对感情至深的师生的恩怨过往,才知官场要靠人,仕途要靠己。

作者简介:
 崇效天,真名阴怿,拥有公务员身份,又为天涯论坛牛人,与煮酒论史各位强人厮混在历史里中寻找人生的快乐。苦于古文的折磨,励志以个人的痛苦换取大众的快乐,变枯燥无味为喜闻乐见,用幽默平实的文笔再现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已出版《传奇女人武则天》,即将出版《漫漫红尘莫笑朕》。

章节目录:
曾国藩与李鸿章
第三章 从团练开始的戎马生涯
第一节 清朝的丧钟——太平军来了
三件大事——新帝登基、穆彰阿落马、太平天国起义
一边丁忧一边团练——国藩得名“曾剃头”
忧国忧乡上奏折——李鸿章第一次团练
第二节 遭遇官场潜规则——太平军难剿
湘军吃败仗——曾国藩两度跳江自杀
忠孝不能两全——战事正酣曾父过世
第四章 割不断的师生情谊
第一节 权臣也曾失意——走出困境须努力
难兄难弟——国藩遭皇帝忽视,鸿章才华被埋没
柳暗花明——同僚助国藩出山,鸿章携家眷投亲
第二节 患难见真情——二人合力再战太平军
“导师”和“研究生”——曾国藩悉心栽培李鸿章
学生长大了——鸿章 助国藩打赢安庆之战
第三节 矛盾在所难免——师生反目也有时
建营祁门,弹劾李元度——李鸿章积郁出走
别后两惘然——国藩书信请鸿章回幕
第五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
第一节 新的历史机遇——消灭太平军曾李承担大任
走进权力核心——曾国藩荣升四省大员兼协办大学士
攘外必先安内——曾李联手瓦解内部对抗势力
喜忧参半——攻下安庆,胡林翼命亡军中
第二节 建立淮军——李鸿章实现自成一军梦想
师徒关系很微妙——让谁去救援上海是个难题
一脉相传——李鸿章用湘军制度建立淮军
捷报频传——李鸿章彻底在上海站住了脚
第三节 牛刀小试——淮军顺利壮大
我的地盘我做主——李鸿章苦心经营上海官场
扩军、装备——鸿章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第六章 太平天国覆灭
第一节 难啃的天京——老曾也有着急上火的时候
曾氏兄弟的功利心——攻占天京为封王
得了便宜还卖乖——鸿章巧拒老师争爱将
湘军粮饷紧——曾国藩有一位尽职的后勤部长
驾驭洋将——鸿章 如虎添翼进攻苏州
第二节 金陵浩劫——曾氏兄弟终于拿下天京
天京成了“围城”——湘军想进来,太平军想出去
成人之美——李鸿章不欲与曾氏兄弟分功劳
攻占天京——国藩封侯鸿章地位陡变
曾国藩与李鸿章
第七章 学生胜过老师
第一节 英雄暮年——李鸿章不把曾国藩看在眼里
自保的万全之策——削减湘军力捧淮军
艰难的剿捻任务——淮军只听李鸿章的
第二节 超级替补——淮军能完成湘军不能完成的任务
朝廷忌惮——师生轮流做钦差大臣与两江总督
平捻军部下起纷争——鲍超与刘铭传谁更厉害?
第八章 师生的最后时光
第一节 剿灭西捻军——李鸿章第一次面见慈禧
三个男人一台戏——自大的左宗棠让曾李很无奈
功高不可震主——鸿章 明哲保身裁淮军
第二节 疲于奔命——尴尬的总督生涯
混官场很费脑细胞——曾李二人被朝廷卸磨杀驴
哪里需要哪里搬——李鸿章成了朝廷的红砖
第三节 西风渐浓——曾李师徒掀起中国的“工业革命”
武力立国——第一批现代军工厂诞生
百年树人——曾国藩、李鸿章有共同的人才观
第九章 老师身后事
第一节 独留鸿章 续遗愿——救国家于危难之中
继承衣钵——李鸿章推动洋务运动大发展
王朝末路——弱国军事外交靠李鸿章力挽狂澜
第二节 丧权辱国奔波苦——为清朝鞠躬尽瘁
苦心孤诣——为抗日与慈禧抢经费兴建海军
人生最大的污点——甲午战争失败,马关谈判李鸿章遇刺
第三节 临事方知一死难——国家的命运即个人的命运
最后的风光——背着黑锅完成环球之旅
油尽灯枯——李鸿章艰难离开人世
后记

精彩片段:
  曾国藩与李鸿章的第一次不欢而散,是在咸丰十年。当时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幕僚,是曾国藩的“机要秘书”,这种秘书加学生的关系可以看出曾国藩对李鸿章是多么的信任。而且李鸿章之所以投靠到曾国藩门下,是为了靠上老师这座大山。按理说,从当时的情形来看,李鸿章不可能与曾国藩发生矛盾,李鸿章既然在别人的屋檐下怎么能不低头呢?但矛盾就这样发生了。曾国藩在祁门这个地方设置了总督衙门,李鸿章就是不同意。当然他不同意不是没有道理,祁门这个地方是个难守易攻的地方,会轻易被人切断后路,成为无路可走的死路。曾国藩不知道这样的情况吗?他心里也很清楚,但在很多原因的影响下,他就决定在祁门待下去,把李鸿章的话当做耳边风。驻扎祁门也就罢了,就在这个节骨眼,曾国藩寄予厚望的李元度却丢了战略地位很重要的徽州,而李元度之所以去徽州是受了曾国藩的派遣。等到李元度失败了,曾国藩不顾李元度跟随自己多年,对自己忠心耿耿,就是要弹劾他。这时候,李鸿章坐不住了,他明确指出了曾国藩对这次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是明知道李元度不是善于用兵之人,而曾国藩不能知人善用,这是导致失败最直接的原因。二是曾国藩看似不徇私情,弹劾李元度,真正的目的是将李元度作为替罪羔羊,从而减轻自己的责任。李鸿章一针见血地把老师曾国藩的“小九九”指了出来,还断然拒绝了曾国藩让其书写弹劾李元度奏章的要求,这让曾国藩下不来台,最后李鸿章愤然离开曾府。虽然后来李鸿章还是回到曾国藩身边,但这个事件表明了李鸿章已经不再拘于做听老师话的学生,而更多地有了自己的想法。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