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挽狂澜:保罗·沃尔克和他改变的金融世界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力挽狂澜:保罗·沃尔克和他改变的金融世界
|
ISBN: | 9787564216443 |
条码: | |
作者: |
(美)威廉·西尔伯 著 綦相 ,刘丽娜 译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68.00
折扣价:¥64.60
折扣:0.95
节省了3.4元
|
字数: |
|
出版社: |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408页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3-09-01 |
|
内容简介: |
◎ 入围“FT/高盛年度商业图书奖”,金融行业必读 ◎ 亨利·基辛格、朱民、胡祖六、诺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罗伯特·希勒、末日博士鲁比尼、英格兰银行行长默文·金、亨利·考夫曼等特别推荐 ◎ 《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经济学人》等权威媒体强烈推荐,《彭博-商业周刊》评为年度最佳商业图书,《华盛顿邮报》提名为年度杰出领袖图书 ★ 许小年: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银行家不是格林斯潘,是沃尔克。 ★ 鲁比尼:如果美国不能从西尔伯所介绍的沃尔克职业生涯中吸取财政失范的经验教训,未来的危机将更为猛烈。每个关心国家的公民都应该阅读此书。 历任当代央行行长中,最知名的或许是艾伦·格林斯潘,但最有影响力的则是保罗·沃尔克。他辉煌传奇的职业生涯无人可及:被六任总统委以重任,受命于危难,三次应对金融危机;连任两届美联储主席,制服通胀怪兽;一手领导了捍卫信誉的战争。五十余载的公职生涯,沃尔克坚持反对通胀、主张审慎财政,恢复了价格稳定,领导了一场政府建立财政责任的战争,为美联储留下了一部丰富的操作手册。 在纸币主宰的世界里,金融危机卷土重来的风险犹存。沃尔克当年推行的负责任的货币政策和财政纪律,对今日的世界言犹在耳。 ★ 朱民:沃尔克在美国以及国际上的崇高地位不仅因为他曾经担任美联储主席,更重要的是他的正直、良心、道德和责任感。 ★ 胡祖六:在与沃尔克多年的交往接触中,令我最钦佩、最敬重的是他的人格。他自始至终坚持了自己的理念、独立的人格与忠于公共利益的精神。 本书虽然主要讲述这位伟大的央行行长如何力挽狂澜,击败了美国积重难返的通胀一敌,但内容绵延丰富,远不止此。 沃尔克坚持自己的信念、原则和职业道德,绝不迎合任命他的总统。他在美联储主席任期内顶住了各方面的巨大压力,终于彻底根治了通胀,提升了市场与公众的信心,从而为美国经济进入历史上最长的繁荣期奠定了稳固基础。其成就无人比肩,其贡献之广,远超金融一个行业。 沃尔克作为政府官员,一生投入于公职,放弃投资银行提供的高薪,过着算得上是清贫的生活,其高贵、正直和独立的品格倍受世人敬重。无论当年在执掌美联储时受到多大的压力,他始终保持着宽广的胸怀。正是这种从深邃心智里释放出来的正能量,使沃尔克成为金融界无可替代的精神领袖。 ★ 托马斯·萨金特:威廉·西尔伯引人入胜地讲述了一个关于理论和人性如何影响公共政策与经济成效的故事。本书以小说似的语言,再现了沃尔克战争通胀的经历。 《力挽狂澜》串连起保罗·沃尔克辉煌传奇的从业经历,宏大而生动,更披露了有趣的生活细节,使得这位金融巨人的形象格外立体饱满:虚心地跟上司学习穿着;做事喜欢“拖”,不到最后一刻不发力;不善言辞的他,要靠贤内助应酬社交;50多岁担任美联储主席时,只身一人在华盛顿租住大学生公寓;爱垂钓,许多人生重大决定也是在钓鱼过程中做出的……刚与柔,坚韧与超拔,传奇与真实,书中体现出的这位勇士之力,读者会感知明断。 本书对货币政策和国际金融的讲解老到娴熟又精妙入微,金融界人士可以过足了瘾。大众读者也得以走进一段风云激荡的金融传奇,走近一位可敬可爱的金融英雄。
|
作者简介: |
威廉·西尔伯(William Silber),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金融与经济学系教授,格拉克斯曼证券市场研究学会会长。他曾是格林斯潘的老师,伯南克的同事。早年曾在纽约商品交易所当过交易员,先后出任雷曼兄弟贸易战略常务理事、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资深经济学家、纽联储经济咨询委员会委员。他因金融学和银行学的专业度备受尊崇,曾任美联储、参议院商务委员会、众议院银行和金融服务委员会、总统金融结构和监管委员会等顾问。 西尔伯在经济学和金融史方面著述甚丰,著有《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当华盛顿关闭华尔街》等。
|
章节目录: |
推荐序一 金融大家背后的风云岁月 陈元 推荐序二 执著的凯旋 金立群 推荐序三 温柔的金融巨人 朱民 推荐序四 大道之行 克己奉公 胡祖六 引 言 不止是央行行长 00 序幕 保罗 沃尔克经历的三次危机 01 初出茅庐 第1章 早期岁月 第2章 崭露头角 02 对峙黄金 1969~1974年 第3章 运筹帷幄 第4章 孤注一掷 第5章 转型之路 第6章 妥协让步 03 抗击通胀 1979~1987年 第7章 序 曲 第8章 直面挑战 第9章 周密策划 第10章 坚持到底 第11章 新的领域 第12章 孤军奋战 第13章 序幕刚落 第14章 乘胜追击 第15章 辞职风波 第16章 功成身退 04 二十一世纪 第17章 回首往事 第18章 沃尔克规则 第19章 赢得信任 鸣谢 资料和数据来源 译者后记
|
精彩片段: |
辞职后的第一个星期里,沃尔克就在美联储理事会接到了成袋的信件和明信片。其中一些很正式,多在专用信纸上写就,包括前总统杰拉德·福特和理查德·尼克松,还有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写来的。但是大部分信件的抬头都写着简单的地址:华盛顿特区保罗·沃尔克主席。从邮戳来看,来源地有宾夕法尼亚州的弗雷多尼亚,有伊利诺伊州的温尼卡,还有阿拉斯加州的安克雷奇等。沃尔克一直等到1987年7月初,即他在美联储的最后一个月才开始阅读每封信件,并酌情回复,小时候妈妈就是这样教他回信的。
杰拉德·福特亲笔手书的信中对沃尔克颇多溢美之词,着重强调了沃尔克“以出类拔萃的能力技巧和无懈可击的正直品格,应对了来自国内和国际的压力与挑战”,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福特在信的末尾写道:“在危急时刻有你掌舵,无论是对美国还是整个世界而言,实乃幸事。我由衷地感谢你的优异工作和你个人所作出的牺牲。”
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在信中突出了沃尔克对国际社会作出的贡献。“您对稳健货币政策的坚定追求,您在遏制世界最大经济体通货膨胀这一复杂任务中所体现出来的超群技艺和理解同情,令我备感钦佩。在一个剧烈变革的时代,在一个世界金融体系承受着巨大压力的时代,您发挥的作用无可估量。”
唐纳德·里甘一直都在跟沃尔克作对,这次则努力调整了一下态度:“您在处置肇始于1982年8月那个周末的国际债务危机中所付出的努力和给予的支持……堪称典范……我们的工作轨迹每有交叉,我都深感愉悦——包括您1985年‘不知不觉’参加我的生日聚会……我知道您的动力来源于责任心和对公职的庄严承诺。对此我表示由衷敬意,并祝您万事如意。”
世界各国的领袖人物纷纷致信问候,令沃尔克很高兴。但是来自美国腹地各州的信件让他更感到开心,尤其是那些来自美国曾经发生过战斗的地方。宾夕法尼亚州弗雷多尼亚的迈克尔·帕维莱克写道:“尽管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找到工作了,但我还是能理解并赞成您作为美联储主席颁布的政策。是您的努力,让我毕生的储蓄免遭贬值。如果说立场不坚定的人可能会屈从于政治上的压力,但先生您却一直在出色地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效力。”
新泽西州汤姆斯河市的汉斯·奥斯佩斯用历史来解读:“您让我免遭父母在20世纪20年代德国物价飞涨时遭受的不幸。我现在79岁了,但仍然记得我的父亲那天做完工回家,把当天的工资都花光换成东西带回来……如果他当天晚买一会儿,拖到次日才买的话,工资那点钱就什么都买不到了……我真不愿意看到您在8月离开美联储主席的岗位。”
但也有一些信件讲得更多的是未来的情形。宾夕法尼亚州詹金镇的理查德·斯泰切特在信里一开头就表达褒扬之情:“作为一名美国公民、一个纳税人,我要借此机会向您表示感谢,感谢您多年来为国家所做的一切。”然后,他在信中提出了一个请求:“希望您能有时间教一教艾伦·格林斯潘,让他能踏着您的足迹前行……我们都认为您是理所当然的美联储主席,听说您即将离任的消息,我吃了一惊。”
1987年6月2日那天,格林斯潘表态很积极。在白宫新闻发布室的话筒后面,他与即将离任的美联储主席沃尔克并肩站在一起,说道:“在保罗的领导下,通胀已经被有效地遏制住了。现在则需要后来人确保这个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不要得而复失。”
他们没能守住胜利果实——理由将在下面阐释。
1990年9月23日星期日,在华盛顿特区喜来登酒店举办的一年一度的佩尔·雅各布森讲座上,沃尔克的发言语惊四座。他演讲的题目是《央行真的胜利了吗?》,这与阿瑟·伯恩斯10年前在贝尔格莱德的类似场合,向央行行长和财政部长的讲话内容形成了鲜明对照,当时伯恩斯演讲的主题是《央行的胜利》。沃尔克在演讲中说,问号的含义是对题目流露出的傲慢态度的否定。但是他在开头讲道:“我记得有一句老话,说的是屁股指挥脑袋,这句话透露出了大智慧……然而,我相信,客观事实能够证明,如今央行的信誉今非昔比,已经非常之好。”
按照演讲主持人、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校长杰里米·莫尔斯爵士的说法,沃尔克对央行形象的改善功莫大焉。但沃尔克给出的忠告是要谦卑,而不能狂妄。他说,货币当局不能“八面玲珑地取悦所有的人”,如果把央行的目标定位在“既要推动经济增长,又要确保充分就业,还要维持价格稳定,就有混淆和误解央行真正职责的风险”。沃尔克建议国会缩窄美联储的职责范围。“如果把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持续定位在价格稳定上……就会减少在通胀蓄势阶段之前采取行动时经常遇到的困难。”
国会抱定旧有规则不放,但是沃尔克赋予了它们新的含义。在他任美联储主席八年时间里,不管国会提出多少政策目标,沃尔克都把抗通胀放在首位,因为吉米·卡特和罗纳德·里根总统都把治理通胀作为第一要务。从更根本上说,是因为他自己相信“通胀会破坏民众对政府的信赖”。对于白宫人士及各方幕僚不断的吹毛求疵,沃尔克能够视而不见,恰是因为两位数的通货膨胀已经激起民怨沸腾,让沃尔克在任时更加关注通胀问题。
米尔顿·弗里德曼把沃尔克任美联储主席期间抑制通胀的成效归功于罗纳德·里根总统:“战后还没有哪位总统能保持袖手旁观而不干预美联储的决策……里根非常清楚地知道,唯一能把通胀降下来的办法就是接受一次短暂的经济衰退,他支持沃尔克放手去办,从未干预。”
沃尔克认可里根对他的支持:“里根对通货膨胀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强烈反感,且出于本能地感受到,不管顾问团队出什么主意,削弱美联储的独立性都不是一个好主意……美联储要做的就是恢复价格稳定。”吉米·卡特也曾同样对他持支持态度,直到后来沃尔克在1980年大选前夕提高了贴现率。
然而罗纳德·里根也给沃尔克出了不少难题。
在里根执政时期,如果没有居高不下的预算赤字,沃尔克也没必要维持高利率政策,这干扰了美联储的决策,导致了破坏性后果。每当选民们想为高成本信贷寻找替罪羊时,国会议员们就会把沃尔克当作出气筒推来搡去。而沃尔克就坐在作证席上,叼着雪茄喷云吐雾,且听各位抱怨但自己从不诉苦。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詹姆斯·贝克这位彻头彻尾的共和党政客竟认为沃尔克捍卫了里根经济思想,抵抗了来自民主党的冲击,并为此对沃尔克赞赏有加:“如果不是沃尔克的坚持,承担了政治压力,我觉得我们扛不了那么长时间。”
也许,这能解释为什么艾伦·布兰德——民主党里的凯恩斯主义学派领军人物,后来在格林斯潘初任美联储主席不长时期内,曾被比尔·克林顿总统任命为美联储副主席——对沃尔克的成就表示不屑一顾的原因。1979年10月在纪念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25周年的庆祝活动上,布兰德将沃尔克评价为“一位非常坚持原则、坚韧不拔的反通胀鹰派”,但只对他在货币政策方面的教训作了轻描淡写:“在大家几乎遗忘过去之际,保罗·沃尔克告诉了世界:用紧缩性货币政策遏制通胀,成本固然高昂,但也并非承受不起。”
布兰德在编写教科书方面大获成功,但却吝于恭维他人。正如他暗指的那样,1979~1982年间的经济衰退是挺厉害的,但是反通胀措施导致的失业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严重。沃尔克的成就让悲观主义者大失所望——在当时差不多所有经济学界人士都对通胀前景很悲观,因为他竟然制服了这匹桀骜不驯的通胀烈马。对于终日沉湎于忧郁实验的科学家而言,再没有什么比出现乐观结果更让人沮丧的事情了。
其实沃尔克作出重要贡献是在1983年以后。依以往的经验,在经济上升期,反通胀一般是不会取得什么进展的,但是沃尔克避免了维持宽松政策时间过长和专注经济增长,直到过剩产能全部消化掉等凯恩斯主义弊端。他先发制人式的紧缩政策务实管用,充满智慧,在通胀心理导致过度开支消费之前就把实际利率抬高,促进了价格的稳定。
沃尔克在没有刻意控制货币供应量、未得到货币主义学派的支持下成功征服了通胀。两位货币主义学派顶级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和艾伦·梅尔策都对美联储在沃尔克主政下于1979年10月至1982年8月期间尝试的盯住货币总量的措施,打出了不及格的分数。弗里德曼说:“美联储根本就没有进行过货币主义实验,连希望从事货币主义实验的意图都没有。”他是对的。梅尔策补充道:“通胀率下降得太快了”,并造成“1984年之后通胀可能再度抬头的压力”。但这在现实中并未发生。
在凯恩斯学派和货币主义学派都反对的情况下,沃尔克成功了。他的做法是赋予真实利率比过去更大的浮动区间,像减震器一样在一上一下中平滑经济波动。当通胀势头起来时,较高的真实利率水平会抑制消费开支;而当衰退届临时,较低的真实利率又能刺激消费开支。1979~1982年间,沃尔克依靠货币供应量工具,把真实利率推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之后则转向了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措施。沃尔克的成功做法成为格林斯潘的效仿对象,他也继续采用先发制人式的利率调整政策来控制通胀,并产生了效果。
多年以后,格林斯潘作为美联储主席的声望达到了巅峰,他说:“我们要万分感谢沃尔克主席和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他们重建了公众对我国货币的信任……要知道,恢复公众对美元的信任比维护社会稳定的难度要大得多。”这是一个善意的夸赞。但是,格林斯潘没能抓住精髓。
乔治·W.鲍尔是肯尼迪和约翰逊任总统时期的副国务卿,也做过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他在1984年年中致信沃尔克:“你压住了物价上涨势头,让通胀曲线掉头向下,总有一天你会得到应得的赞誉。而你在没有得到财政方面支持的情况下,仅凭货币政策工具就做到了这一切,实乃精心杰作。对此人们会长久铭记。”
鲍尔在信的末尾写了一个修辞设问:“在美联储大楼门前为你立一尊骑马塑像如何?至少也得是一匹苏格兰克莱兹代尔骏马吧。”直到现在,美联储楼前也没见到这尊骑马塑像,但是这位前外交官当时觉得,沃尔克的塑像有资格竖立在宪法大道美联储总部的门前。即便如此,对于沃尔克取得的成就,鲍尔实际上还是低估了的。
米尔顿·弗里德曼那句广为流传的名言,“通货膨胀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是货币现象”,模糊了财政政策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联,这个问题也是他自己诊断出来的。格林斯潘亦持此观点。这毫不奇怪,毕竟这两个人都是阿瑟·伯恩斯教出来的,他把这一智慧传承给了他所有的学生。格林斯潘回忆道:“伯恩斯乐于在他的研究生中间激起辩论。一天……他在教室转圈踱步并问道:‘什么会导致通胀?’我们一下子都给不出令人满意的答案……伯恩斯把烟斗送进嘴里吧嗒了一口,再取出来,然后郑重说道,‘政府的过度开支会导致通货膨胀!’”
伯恩斯对美国预算赤字导致通胀的劣迹只是提出了批评而已,但沃尔克则以实际行动告诉了全世界,坚毅不拔的中央银行是能够支配财政政策的,即便没有黄金作为货币之锚。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教授罗伯特·卢卡斯是沃尔克的拉拉队成员之一。他对美联储的影响力产生了质疑,认为当政府税收收入小于政府开支而且持续地入不敷出,“任何央行都没有办法让一切平稳运行”。
随着1983年以后经济的扩张,沃尔克拒绝为政府债务的增长提供货币政策方面的协作。他没有让美联储直接购买政府债券,避免了赤字货币化,反而迫使里根去与企业竞争资金以弥补预算赤字。其结果是提高了真实利率水平,逼迫国会制定了《格拉姆—拉德曼—霍林斯法案》来平衡预算。沃尔克从未推动过该法案的出台,但他对约翰·海因茨参议员承认,他的货币政策的一个“不可避免的后果”可能就是营造出了一种危机的气氛,推动了这部严苛法律的出台。
诺贝尔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一直都期待着沃尔克的这句潜台词,他还是明尼阿波利斯联邦储备银行的顾问。萨金特在1983年中期曾写道:“排除赤字货币化的可能性,迫使政府对不断上涨的债务按照越来越高的真实利率水平支付利息。这种力量将最终,也许很快就能给政府制造出不可抗拒的平衡预算压力。这样联储才能大获全胜。”
《格拉姆—拉德曼—霍林斯法案》关于平衡预算的承诺成功地降低了利率水平,即便它在解决赤字问题上仍需帮助。在沃尔克的帮助下,国会吸取了一个痛苦的教训:财政上的不负责任会在利率上造成严重后果。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投资者都在购买美国国债,因为他们相信美国不会再继续容忍用赤字支撑开支的做法了。
格林斯潘在自己的美联储主席任职听证会上,也重复了沃尔克对赤字的观点:“长期来看……没有办法为不断增长的政府赤字进行融资,其最终后果就是利率的剧烈上扬。”他还补充道:“在我的头脑中,绝不怀疑赤字是最重要的经济政策变量。”
国会针对《格拉姆—拉德曼—霍林斯法案》的缺陷,在1990年通过了《预算强制法》,后来成功地削减了预算,到了1998年(意外地)实现了预算的盈余。此后不久,克林顿总统就与格林斯潘讨论他的第四个美联储主席任期。总统说:“我要祝贺你。在没有规则手册可参考的情况下,你做得很漂亮。”格林斯潘的回答很讲政治:“总统先生,如果没有您在削减赤字方面的努力,我是不可能做到这一切的。若不是您把财政状况扭转过来,我们也不会推出后来所采取的货币政策措施。”
美国重建财政责任,是沃尔克打下的基础。在此过程中,他用稳健的货币政策控制住了通胀预期。所谓的“大稳定”时期——在没有严重衰退的情况下,将通胀稳定保持在低位——就是从沃尔克在经济复苏中作政策调整的1984年中期开始的,这一局面持续了一代人的时间。
但他认为,“大稳定”的结局将是悲惨的——事实的确如此。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