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我心中的四合院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我心中的四合院
ISBN:978-7-300-16966-8 条码:
作者: 刘莲丽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38.00  折扣价:¥34.20
折扣:0.90 节省了3.8元
字数: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169668 每包册数: 12
出版日期: 2013-10-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作者40余篇与四合院及老北京相关的各类散文,有的描写四合院风景;有的描写老北京历史和民俗,如锦什坊街、豆汁摊、帝王庙、白塔寺等;也有的描写居住在四合院里面的著名政治人物,以及作者的一些邻居和亲友,讲述他们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各自不同的遭际和命运,读来让人十分感动。本书文笔优美,历史感很强,透过四合院及相关人物的命运流变,折射出中国社会近几十年来的巨大变迁。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胡同 小街 四合院
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
四合院里的童年
胡同里的豆汁
白塔寺庙会
但愿忘却的事情
我的小学和那条街路边的糖果摊
帝王庙——我曾经的母校女三中
春日圆明园

往事悠悠
我心中永远的四合院
永远的悔
忆儿时
心中旧事
谁弄坏了父亲的笔
我家来了解放军
小炉匠记事
她走了
那一夜
小松子的母亲
小妹
人生何处无青山
兰姐的婚姻
长安夜话

挑灯闲话
幼儿母语学习趣话


鸽子
天边的胡杨
从雪山大漠吹来的风
忧伤的山楂树
婚礼上的舞狮人
一个北京人的反思
柳霞的中国情
湖畔的孩子
异地风情
记一位华裔留学生

青山依旧
一代天娇林徽因
美国友人李又安
出家以后的李叔同——弘一法师
《红楼梦》中的佛学意



精彩片段:
胡同里的豆汁

前些年,豆汁这种北京小吃确曾辉煌过一阵子。“不爱喝豆汁的人,不能算真正的北京人”这一对北京人的定义,流传颇广。于是引得不少醉心于京味儿文化的老外,纷纷跑到北京来找豆汁喝,非要从那绿色酸汤汤中喝出京味儿来不可,以确认自己算不算真正懂得京味儿文化。
我开始喝豆汁,完全是因为它的便宜。一百块钱——相当于现在的一分钱——一碗,外加白送一小碟咸菜。那完全是七八岁的我所承担得起的。每当黄昏,站在胡同口向西望去,红红的落日欲坠不坠地挂在天边,这时,卖豆汁的就会拉着木板车,吱扭吱扭地从落日中走来。那是一架很特殊的木板车,有点儿像北京卖水的水车,车身是一个长方形的大木箱,装豆汁,车尾巴部分闪出半尺宽的一长条木板,就权当我们喝豆汁的小桌。并排可以容纳三颗小脑袋趴在那里享受美味。
豆汁车一般总是停在我家大门口,因为我家恰在胡同的中段,于是孩子们就会围拢来,每只小手里都会高举起破烂的100块钱,争先恐后地喊着:“我要一碗豆汁!我要一碗豆汁!”
卖豆汁的是位30多岁的矮壮汉子,扁平脸,脸颊总是红扑扑的,不爱说话,但对孩子们极公平,谁是第一个喊出来“我要一碗豆汁”,谁是第二个,第三个,他总是能分辨得很清楚。于是收钱,于是豆汁“状元”、“榜眼”、“探花”便喜滋滋地坐在从车上解下的三张小板凳上,占据了车尾巴餐桌,每人面前就会摆上满满一碗豆汁。汉子总会郑重其事地问一声:“要不要咸菜?”三人异口同声:“要!”有的还会加一句:“要辣的!”于是汉子就会送上三碟咸菜,其中一碟还有红红的辣椒丝。
晚来一步的若想趴在车尾巴上美美地坐着喝,则只能站在一旁耐心地等,一些等不及的,就坐在马路牙子上捧着碗喝,把咸菜碟放在地上。若是大人,自然不屑于在街上与我们为伍,一般是打发家里的孩子拿个饭盆,买上三五碗,端回家去,坐在八仙桌旁,就着焦圈、八宝菜慢慢地喝。
我第一次喝豆汁时,一大碗全喝下去,只感觉酸酸的,根本没觉出什么好来,但照样和小伙伴们一起跳着脚大喊:“好喝!”喝过几天之后,滋味出来了,那浓浓的豆汁,微酸中透出一种不可名状的香醇,就着切成细丝的咸菜,一口豆汁,一口咸菜,每天都要喝得鼻头冒汗,心酣意畅。如果有一天卖豆汁的没来,到了黄昏,我和小伙伴们就会魂不守舍,跳着绳儿,就会有人突然问:“卖豆汁的怎么还不来?”过一会儿,又会有人望望红红的落日:“别是他生病了吧?”直到各家大人站在街门口,长声喊着自家的孩子回去吃晚饭,我们才各个怀着自己的小小失落,无可奈何地走回家去。
有一次,卖豆汁的一连三天没来,连父亲都发现了我的不安。等到第四天黄昏,听到那短促而嘹亮的“豆汁!”叫卖声时,我飞快地从家里跑出来,快活地和小伙伴们奔走相告:“卖豆汁的来了!卖豆汁的来了!”大家像欢迎皇帝一样欢迎他。

岁月在风风雨雨中流逝,若干年后,每当别人问我最喜欢吃什么,我总是毫不犹豫地说:“豆汁。”但我再也找不见儿时胡同里那样好喝的豆汁了。20世纪70年代,听说东四隆福大厦对面有家小吃店卖豆汁,我寻踪而去,那豆汁浓倒是浓,但那股难闻的焦糊味儿,使人一下子就倒了胃口。90年代,西四建了小吃胡同,豆汁作为风味小吃,登上了这小雅之堂。一天,我兴冲冲地带上女儿去共享这美味。一路上,把多年来对豆汁的梦魂牵系,细细诉给女儿听,直把女儿听得不知豆汁到底是何方甘露。到了小吃胡同,端上来的,除了豆汁,还有油条和三样精致小菜。女儿只喝了一口,就神秘兮兮地笑着说:“妈妈,我这一份也送给你享受吧。”
我尽管没有像女儿那样断然拒绝享用,却也全然喝不出儿时的香醇了。豆汁就是豆汁,它又实实在在地变成了绿豆粉的下脚料。几十年后,我终于圆了豆汁梦,却也深深地明白了,童年的豆汁,只能永远留在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中,世上是不会再有了。
仔细想来,这么多年萦绕于心间的豆汁,难道仅仅是豆汁么?不,应该说还有那和豆汁紧紧连在一起的北京古朴的小街和胡同,红漆大门的四合院,灰蒙蒙的天空,西方天际欲坠不坠的红红落日,以及从落日中拉着豆汁车走来的豆汁汉子的身影,还有那儿时的欢快与无忧无虑。童年的豆汁,浓浓地融着我童年的生活和喜怒哀乐,不管多少年后,不管在哪里,只要想起它,就会使那久远的一切,软软地浮上心头。我想,这也许就是北京“食文化”的魅力之所在吧。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