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街头的知识人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十字街头的知识人
|
ISBN: | 978-7-300-18025-0 |
条码: | |
作者: |
唐小兵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32.00
折扣价:¥28.80
折扣:0.90
节省了3.2元
|
字数: |
170千字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180250 |
每包册数: |
11
|
出版日期: |
2013-12-01 |
|
内容简介: |
《执拗的低音》是一本文学随笔,讲述古今中外的知识分子生活、思考和经历的书。出世和入世的矛盾,学术和生活的纠结,个人冷静和庸众狂欢对比,每一篇文章都散发着智慧的光辉。
|
作者简介: |
唐小兵,湖南祁东人,1977年生,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从事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史和知识分子研究,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2007-2008),曾任《南风窗》特约编辑,出版专著《现代中国的公共舆论:以<大公报>“星期论文”和<申报>“自由谈”为例》,在台北《思想》、香港《二十一世纪》、大陆《读书》、《南方周末》等期刊和报纸发表文章若干。
|
章节目录: |
推荐序 壹 知识人省思 014 危险的愉悦 026 底层话语与大陆知识分子的内部分裂 040 知识分子与文化民族主义的迷思 048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063 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精神贵族还是知识工人 贰 文化的危机 078 以人文主义消解市侩主义 088 祭孔:为儒教中国招魂? 096 想象的乌托邦,或旅行者的噩梦? 103 十字街头的现代汉语 叁 思想的碎片 116 公共利益与道德恐怖主义 125 纵欲与虚无之上 134 学术批评的潜规则 142 阿伦特论自由与幸福 151 历史与阐释之间的五四话语 167 长沙“堕落街”的前世今生 肆 温故而知新 178 大学之道与清华之魂 185 胡适:伟大先知还是一介书生? 194 “异端”张熙若 280 惊鸿一瞥识余虹 223 世间已无唐德刚 233 史铁生:一个人的心灵史 241 一个人的阅读史 249 附录:底层的“表达与实践” 263 后记:心灵的踪迹
|
精彩片段: |
1917年从美国留学归来的胡适,在上海登岸时目睹祖国山河破碎,教育文化凋敝,遂下决心做一个将真理与光明传导给中国人的启蒙主义者,他认定只有从教育、思想与文化入手才可以为现代中国的新生奠定基石,于是决定“二十年不谈政治”,以《新青年》等刊物为阵地,大倡中国的文学革命、白话文运动之类的文艺复兴,并提出重估一切价值。而在好友陈独秀等人被捕,他接手政治性刊物《每周评论》之后,潜伏胡适内心而一贯被自我压抑的政治意识就发抒出来,并一发而不可收拾,从《努力周报》倡导好人政府,到《新月》时期的讨论人权与约法,公开挑战国民党一党独裁的威权政治;从1930年代因为日寇侵入而心忧国家命运,与丁文江、蒋廷黻等人发起《独立评论》,提倡“不倚傍任何党派,不迷信任何成见,用负责的言论来发表我们各人思考的结果:这是独立的精神”,一直到1950年代的台湾政论刊物《自由中国》,胡适一直是现代中国公共舆论最重要的推手。 胡适曾经在发表于《努力周报》的《政论家与政党》一文中如此申述他的政论理想:“只认是非,不论党派,只认好人与坏人,只认好政策与坏政策,而不问这是哪一党的人与哪一派的政策:他们立身在政党之外,而影响自在政党之中。他们不倚靠现成的势力,而现成的势力自不能不承认他们的督促”。1933年,当汪精卫盛情邀请胡适出任国民政府的教育部长,而其友朋如傅斯年、翁文灏、吴景超等人纷纷入阁,他如此婉言拒绝:“我所以想保存这一点独立的地位,决不是图一点虚名,也决不是爱惜羽毛,实在是想要养成一个无偏无党之身,有时当紧要的关头上,或可为国家说几句有力的公道话。一个国家不应该没有这种人;这种人越多,社会的基础越健全,政府也直接间接蒙其利益。我深信此理,故虽不能至,心实向往之。以此之故,我很盼望先生容许我留在政府之外,为国家做一个诤臣,为政府做一个诤友。”这确实是见证了政治的黑暗,却又力图革新政治,为中国政治生活浇灌一种新生命的胡适,在现代中国全力塑造的一种新气象,也就是通过知识人的讲学议政,而让科举制废除后日益边缘化的知识人重返社会中心,重建政治权威和心灵秩序的一种努力。这在傅斯年写给他的一封讨论动乱年代知识分子取舍的书信也可以管窥一豹:“与其入阁,不如组党;与其组党,不如办报 。”一部近代中国舆论史,胡适是最不能绕开也无法绕开的人物。
|
书 评: |
|
其 它: |
|
|
|